激情深處的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熱愛音樂并具有良好音樂素質的民族,古往今來孕育出無數響譽世界的音樂大師、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揮家等等,占據著世界樂壇的重要一席,沒有德國的音樂史、沒有德國音樂的樂壇,人類的音樂就不會象今天這樣輝煌燦爛。
在浩瀚的古典音樂海洋中,勃拉姆斯是我最愛的的音樂家之一;第一次聽勃拉姆斯的代表作之一——第二鋼琴協奏曲應該還是在90年代,那個時候剛剛接觸古典音樂啟蒙的曲目;第一遍聽好像是在聽交響樂,主要是樂隊的旋律宏大而感人,似乎鋼琴被淹沒了。第二遍聽感到有些鋼琴的味道,鋼琴在樂隊的伴奏下跳起了獨自的旋律,真正聽的有了感覺還是近幾年的事。
有人說貝多芬的作品更多的是描寫人性本質和生命的真諦,通過音符來充實自己的生命的話,那么勃拉姆斯的作品表現出的就是生命中的悲情——如果孤獨,寂寞,憂郁,傷感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話。50歲的他愛上了26歲的美麗女子,即刻創作出他的音樂歷史中最有內心激情也是最動聽的第二鋼琴協奏曲,這部作品遠遠超出了屬于勃拉姆斯的本質性格了。
其實,勃拉姆斯的音樂一開始聽時,并不討人喜歡;晦澀、有些旋律不優美,甚至聽不懂;但是只要你聽久了,真正感覺到他的音樂中沒有神性,充滿著人的焦慮、苦痛,但這苦痛的表達又那么舒緩富有哲理。這首協奏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獨有的沉著與厚重,同時又有他明朗、溫柔的另一面。克拉拉是他心目中的殿堂,可望不可及。終身未娶的勃拉姆斯對克拉拉的暗戀,對現代的人來說簡直是不可理解,但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這種情懷都包含在音樂里了。
這首鋼琴協奏曲的形式十分特殊:樂曲采用協奏曲歷史上罕見的四樂章形式。本曲中的主奏鋼琴并未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讓鋼琴與管弦樂“完全平等”,因此,這首樂曲有時候也被后人稱為“ 由鋼琴主奏的交響曲”。
夜靜人深,這首協奏曲徐徐地飄來,好的音樂是天才們由人類內心深處的感情提煉出來的、最誠摯的聲音。那是人類感情最完美的表達,超越了語言與文字的極限。
在勃拉姆斯音樂的空間里,沒有夸張,沒有矯飾,而有的只是心靈與心靈的感應。在音樂的音符里,沒有虛無,沒有空洞,只有時間在悄悄的流逝。這樣一曲自己心愛的音樂,讓心靈沉浸在如月光般詩意的音樂流水中,忘掉人間塵俗的無奈和煩躁,還心靈一片潔靜和清明。此時,你不想為爭名奪利而奔波,為爾虞我詐而苦惱,為圓滑得體而費神,一切一切人際的煩囂都已滌盡在這柔和的樂韻中,靈魂便飄向虛無和遙遠。
在這首協奏里,更多的時候,我在尋找自己,尋找在那個軀殼以外的叫做精神的東西。當我在音樂里同勃拉姆斯大師相遇時,我便找到了那個曾經漂泊的、傷感的、痛苦的自己和渴望著安慰、渴望著完美、渴望著擁有、渴望著圓滿、渴望著得到除愛以外的自己。
你的感情越細致,你就越是孤獨。我知道對這首協奏曲理解還不夠,但我愿意把這感想寫出來與基點的朋友來分享,讓喜歡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朋友一起,把音樂與溫暖散發給大家。
在不知不覺中,日子又多了一天。我每每這樣念及,總是又會讓眼睛濕潤。在年復一年的歲月里,情懷或許會改變;人或許會變老,唯有滿臉大胡子的勃拉姆斯親切如舊;內心的激情深處久久地被樂曲感染著……
古典音樂放映廳公眾號
每晚一張音樂CD公眾號
西方音樂評論公眾號
歡迎申請古典音樂讀書會微信群 1、為樂迷創造欣賞與互動家園 2、為專業音樂學習者提供資料 3、每天導賞古典音樂研究文章 4、讓入門者感受古典音樂魅力 5、定期推薦各類經典圖書電影
01
免費加入巴赫音樂讀書會微信群
一天不聽巴赫,便覺面目可憎
??
巴赫誕辰334周年紀念專輯
02
免費加入《鋼琴大師談藝錄》讀書會
通過鋼琴大師自己的話感悟鋼琴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