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視網
04-22 11:05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新媒體
關注
在《中國人的飯碗里究竟有多少中國糧?》一文中已經說過,我國糧食產量位居全球榜首,而且口糧絕對安全,飯碗里面裝的幾乎全是中國糧。
?
接下來可能有人會產生疑問了,那為什么還說我國是糧食進口大國呢?
01
我國確實是糧食進口大國
首先明確一下,我國目前確實是糧食進口大國。
從2002年開始,我國開始成為糧食凈進口國,2008年,更是一躍成為糧食凈進口大國。當前我國大米、大麥、高粱等谷物品種進口均占據全球前列,而大豆進口量更是以壓倒性優勢穩居全球第一,能占到全球貿易量的六成左右。
?
2017年大米進口前十國
?
2017年大麥進口前十國
?
2017年高粱進口前十國
?
2017年大豆進口前十國
數據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圖:農視網
我國所指的糧食包含玉米、稻谷、小麥等谷物以及豆類和薯類,那么我們一年究竟能進口多少糧食呢?
以2018年為例,來梳理一下:
大米:進口308萬噸,出口208.9萬噸
小麥:進口309.9萬噸,出口28.6萬噸
玉米:進口352萬噸,出口1.13萬噸
高粱:進口365萬噸
大麥:進口682萬噸
大豆:進口8806萬噸,出口14萬噸
木薯:進口474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9-2028》
只看進口不考慮出口的話,2018年我國糧食總進口量約11297萬噸(1.13億噸),其中大豆占比78%,大米、小麥、玉米、高粱、大麥、木薯進口量一共2491萬噸,占總量的22%。
?
可以說單憑大豆就足以奠定我國全球糧食進口大國的位置。
02
我國為什么大量進口大豆?
在國際上大豆是不算做糧食的,大豆是典型的國際貿易型農產品,各國種出來大多是用來賣的,全球貿易量占到總產量的40%。根據FAO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4.6%。
?
我國進口大豆主要也不是用來直接食用的。2018年我國大豆總產量為1600萬噸,進口8806萬噸,總消費量是10470萬噸,其中大豆的壓榨消費量占84.6%,壓榨所得的豆粕主要是作為畜禽飼料,豆制品等食用消費量僅占12%。
為什么我國會如此大量地進口大豆呢?
?
這是因為我國耕地資源有限,為了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國優先保障了水稻、小麥和玉米的種植面積,三者產量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
?
2018年各國小麥產量排名
?
2018年各國大米產量排名
?
2018年各國玉米產量排名
數據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而選擇的背面是割舍,像發源于我國的大豆則不得不因為產量低被犧牲掉,大部分通過進口滿足所需,以便節約出大量耕地用來種植相對高產的主糧作物。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制圖:農視網
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飼料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國大豆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因此目前及未來一段時期進口量都將維持高位,當前我國大豆進口國主要是巴西(75.1%)、美國(18.9%)、阿根廷(1.7%)。
03
單靠進口糧食能養活中國嗎?
再回到大米小麥玉米三大谷物、也是最重要的三種糧食上來。
?
既然和國內糧食價格相比,國際上的貿易價格有一定的優勢,那么如果我們不種糧食單靠進口能不能滿足需求呢?
來看這三種糧食的全球貿易情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9年底的估算,在2018/2019年度:
小麥的全球貿易量為16820萬噸,
占總產量73190萬噸的23.0%;
大米的全球貿易量為4620萬噸,
占總產量51750萬噸的8.9%;
玉米的全球貿易量為16590萬噸,
占總產量111810萬噸的14.8%。
將小麥、大米、玉米這三種谷物的全球貿易量相加,得出總和為38030萬噸,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
2018年中國糧食總產量是65789萬噸,其中谷物產量是61019萬噸。
38030÷61019=62%
全球谷物貿易量占我國谷物產量的六成。
如果只算口糧的話,比例也差不多:
(4620+16820)÷(稻谷總產量21213+小麥總產量13143-稻谷出口量208.9+稻谷進口量308+小麥進口量309.9-小麥出口量28.6)=21440÷34736=61.7%
基本上是六成多一點中國人的口糧。
一個基本的判斷就出來了,全球谷物或者口糧的總貿易量也僅能滿足六成中國人的需求,即使將國際上能買到的小麥、大米和玉米全部買下來,也不夠我們用的,因此單靠國際進口是不現實的。
基于此,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不僅是我們早已明確的認知,也是我們始終遵循的根本戰略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