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9日凌晨一點過,2017年第70屆戛納電影節閉幕式在法國戛納電影宮盧米埃爾大廳舉行。閉幕式由知名演員莫妮卡·貝魯奇主持,省略的近兩年被詬病的晚會節目,直接頒發各個大獎。
整個頒獎結果算比較正常,備受好評的電影大多都分到了獎,媒體的抱怨聲也較往年小了許多。但是主競賽評委會仍然有些問題,詳細可以移步到小站的觀影日記里參與討論。
以下是閉幕式頒獎結果↓↓↓
【金棕櫚】《自由廣場》,魯本·奧斯特倫德
《自由廣場》還是挺受好評,雖然以《電影手冊》為首的很多法國媒體特別不喜歡。影片在中國媒體評分表上奪得了最高分。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上一部作品《游客》入選了2014年的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且好評如潮,這次是他第一次入選主競賽就摘得了金棕櫚,是近年來唯一一個首次入選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就登頂的導演。
【評委會大獎】《每分鐘120擊》,羅賓·坎皮略
《每分鐘120擊》在閉幕儀式之前是被各國媒體一致看好奪得金棕櫚的電影,雖然可能每家媒體每個記者影評人都有各自最喜歡的電影,但是幾乎每個人都喜歡《每分鐘120擊》,如果放在奧斯卡投票系統里面它就是最可能獲得最佳影片大獎的那部。法國導演羅賓·坎皮略已經有作品拿過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了,就是他編劇的《課室風云》。但是作為導演算是戛納新人,上一部《東方男孩》去了威尼斯的地平線單元,這次直接空降戛納主競賽并拿下評委會大獎,非常厲害。
【最佳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
索菲亞·科波拉已經回美國了,所以是評委帶領的獎。《牡丹花下》在英美媒體之外的評價不太好,英美媒體尤其是美國媒體特別喜歡,所以這個獎還是挺有爭議性。后來評委會發布會上是由杰西卡·查斯坦首先站出來為這部片辯護,這也是戛納電影節50多年來第一次把最佳導演獎頒給女性導演。評委范冰冰也在發布會上說很喜歡這部片,強調跟導演性別無關。
【最佳男演員】杰昆·菲尼克斯,《你從未在此》
宣布杰昆·菲尼克斯獲獎時,菲尼克斯完全是懵的,鏡頭對著他五秒之后經旁坐朋友提醒他才反應過來自己得獎了。其實影帝呼聲最高的是在《好時光》里面奉獻突破性表演的羅伯特·帕丁森,但如果真要細究演技的話,當然還是杰昆·菲尼克斯更勝一籌。
【最佳女演員】黛安·克魯格,《憑空而來》
這個是很沒有懸念的一個獎,因為今年19部主競賽影片里面真正的女一號本來就很少,能有亮眼表演的就只有黛安·克魯格了。被譽為“奉上演員生涯巔峰演技”的克魯格在德國電影《憑空而來》里面演一個因為丈夫和兒子被新納粹炸死而走上尋求正義之路的女人,影片中她從悲痛欲絕,到在法庭上與嫌疑犯對峙,再到最后計劃復仇,這整個心路歷程都詮釋的觸動人心。
【最佳劇本】《圣鹿之死》&《你從未在此》
一獎雙黃。兩部片都被評論詬病劇作不夠充實卻拿了最佳劇本獎,也挺有趣。希臘導演蘭斯莫斯首次入選主競賽單元的《龍蝦》拿了評審團獎,這次憑借《圣鹿之死》拿下最佳劇本獎,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節奏,下一次要拿最佳導演獎了嗎?英國導演琳恩·拉姆塞曾憑借《凱文怎么了》首次入選主競賽但顆粒無收,這次新作《你從未在此》后期都還沒完成就趕著送來戛納電影節,結果收獲好評如潮。
【評審團獎】《無愛可訴》,安德烈·薩金塞夫
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這次的新作《無愛可訴》此前也是金棕櫚大熱候選,所以拿到尾獎還是挺可惜。
【70周年特別大獎】妮可·基德曼
這個獎之前大家就猜會不會給哈內克的《快樂結局》或者給于佩爾,結果沒想到給了妮可·基德曼。基德曼也已經離開戛納了所以發來一段視頻感謝電影節。她今年帶著四部作品來到戛納電影節應該是創了什么記錄了吧。
【短片金棕櫚】《小城二月》,邱陽
中國導演邱陽這部短片《小城二月》講述的是在女兒失蹤后,焦慮的母親夜晚出門四處尋找女兒下落,通過這個簡單的故事刻畫了等待未知的無助、焦慮和恐懼狀態。片中對空間和音效的設計尤其出色。這是中國導演獲得的第一座短片金棕櫚獎。
【金攝像機最佳處女作】《年輕女子》Léonor Serraille
法國導演Léonor Serraille的處女作《年輕女子》是入選今年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作品,之前評價就不錯,可惜在一種關注單元頒獎禮上顆粒無收。
近兩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評委會都有點“不正常”,就是說不知道內部討論時出了什么問題把會金棕櫚或者其它什么獎頒給某部片。比如科恩兄弟率領的評委會把金棕櫚頒給了《流浪的迪潘》,或者喬治米勒率領的評委會把最佳導演分成兩半給了蒙吉和阿薩亞斯。
乍看之下沒啥問題,因為獲獎影片全部都是受到好評的電影,包括中國媒體和法國媒體口誅筆伐的《牡丹花下》也獲得了英美國家媒體的盛贊。那么問題出在哪兒呢?閉幕后的評委會發布會上,先是威爾·史密斯透露自己最喜歡的主競賽電影其實是《木星之月》,但整個評委會只有他一個人喜歡而這次評委會內部又特別強調“民主”;后來是阿莫多瓦談到為何沒給《每分鐘120擊》金棕櫚時一度哽咽落淚,說自己太愛這部電影了,但因為評委會是民主的,“就這樣”。兩個評委都強調了“民主”這個詞,而“民主”導致一個評委最喜歡的電影沒拿獎,導致評委會主席最愛的電影沒拿到金棕櫚,這里面有什么我們可以猜測的呢?
在猜測之前,我想先說說自己對金棕櫚的看法。由于其它獎項都還好,沒啥可抱怨的,其實金棕櫚也沒啥可抱怨的,但對于我個人來說,還是有點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奧斯特倫德是個處于上升期的導演,而《自由廣場》還不是一部完美或者足夠驚艷的作品。奧斯特倫德在獲獎后的發布會上也說,這片在入選戛納前片長更長,是為了入選戛納剪了很多,之后公映版本會再重新加長。這個時長問題在戛納首映后就被很多媒體影評人提出來了,影片很多線索和人物都顯得無頭無尾,甚至導演面對記者提問都尷尬得不好回答,總不能說“福茂逼我剪的”吧。所以把金棕櫚頒給一個正處在創作上升期的導演的不完美作品,我的擔心是這座金棕櫚禁不起時間考驗,個人覺得還不如頒給那些已經功成名就只是新作同樣不完美的導演,比如薩金塞夫、洪尚秀或者海因斯等等。
寫完上面兩段后我又把評委會發布會視頻翻出來重新看了一遍,發現其實沒啥好猜的,我的一些疑問也得到了解答。
比如,作為女性導演,科波拉和拉姆塞的獎是誰的功勞?其實跟我猜測一樣,是查斯坦+瑪倫·阿德+夏薇依,三個女評委都在這一點上非常強勢,認為應該給予女性導演更多機會,因為“主競賽一些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只知道圍著男主角轉”“讓我們非常擔憂”,外加上阿莫多瓦又是女性之友。不過有點好奇三個女性評委所說的“直男癌”主競賽電影是哪幾部?之前李迅老師提到說歐榮《雙面情人》有點厭女傾向,《敬畏》的安妮似乎就是從頭到尾跟著戈達爾轉,《之后》似乎也是三個女人圍著一個男人轉... 暫時只想到這三個可能性。
再比如,評委會的“民主”討論模式究竟是什么?其實阿莫多瓦哽咽那段說的很清楚了,評委之間會嘗試相互說服,甚至有非常激勵的討論和爭執,“沒有出現暴力傾向”,說明還是爭得挺激烈了。但是阿莫多瓦可能最后還是軟了一下,“大多數評委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那就有那么兩三個是不喜歡的),沒有堅持要求把金棕櫚給《每分鐘120擊》,因為從他的哭聲就能看出他有多愛這部電影,“我根本沒辦法更愛這部電影了”“從頭觸動到尾”“這是部非常重要的電影”,而在后來談到《自由廣場》時他仍然盛贊,所以可能《自由廣場》在他那里排在第二、三名位置,他還提到評委會討論過要不要給《自由廣場》男主頒發影帝。這樣一來其實就能看出評委會的討論投票的大概模式,就是先討論出一個選項然后民主投票看是否半數通過。
可惜的是發布會太短,很重要的兩個人,樸贊郁和索倫蒂諾,完全沒發言。所以只能靠國內媒體從范冰冰那里打聽內幕了~
中國媒體評分表最終版
今年寫得不多,還是有點力不從心,實在抱歉。
這次中國媒體評分表還挺成功,分數最高的兩部剛好拿了金棕櫚和評委會大獎,這在全球各國場刊評分表里面僅此一家了吧。而且海外傳播也比去年更成功了,連《正片》主編、WildBunch老板也來關注轉發這個評分表,很多法國西班牙美國日本韓國影迷還會在推特上各種討論我們的評分,挺有趣的。
另外,我會盡快把競猜投票結果統計出來然后豆郵聯系幸運豆友~
大家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