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注意個人防護,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
最近,“衡山電影院關門了”的消息不脛而走。大家有失落、有難過,還有感慨。其實,大家不用太傷心,衡山電影院并非關門,暫別的它,即將迎來內部的整體提升。讓我們一起翻閱這個“滬上第一花園影院”的輝煌過去,共同期待它的煥新歸來。
衡山電影正式落成開幕,共有座位999個。
電影院局部大修,座位增添至1044個。
更新改造,改建為896座的階梯式衡山廳和104座的雙人倩侶座回雁廳。
添建52座的“園中園”花苑廳。
新增評彈書場。
再次大修,完成由表及里的全面翻新,于2010年9月27日向公眾開放。
暫時歇業,進行內部設備整體提升。
上海解放前,所有的電影院均開設在市中心地段。上世紀五十年代,徐家匯一帶還沒有現在這般繁華熱鬧的景象,周圍甚至沒有一家電影院。1951年,上海市政府決定在當時通向吳涇、閔行、漕河涇地區的交通要道——衡山路上838號地塊建造一座電影院。這座電影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上海新建的第一座電影院。
衡山電影院奠基時照片
衡山電影院于1951年8月17日動工新建,1952年1月5日正式落成。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陳毅專門為電影院題寫了院名。
興建衡山電影院所需的資金,有三分之一由周邊地區的銀行、工廠和市民集資參股,這開創了1949年以后民間集資和國家投資相結合建立公共文化設施的先河。
衡山電影院籌建時面向群眾發行的股票
衡山電影院籌建委員會在徐匯區內工廠、商人及社會各階層市民中以股金認購形式進行集資。至1951年底,共集資折合人民幣23萬元。1952年1月5日,衡山電影正式落成開幕,當時共有座位999個。1952年底因加建觀眾休息室、小賣部、嬰兒托嬰室及新華書店書亭等項目,又增加集資31萬元。
衡山電影院建成時的報紙報道
落成之初的衡山電影院規模適中,設施齊備,內部空間采取典型的會堂式布局,前廳后座。內部設有軟座沙發、冷氣,外部的庭院式布局則使它享有“滬上第一花園影院”的美譽。衡山電影院由此成為與大光明、國泰、新華等老牌電影院齊名的上海一流電影院。優雅的衡山路梧桐樹枝葉繁茂,更為這里增添了幾分浪漫的韻味。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衡山電影院
衡山電影院在外立面上引入豎狀線條,充滿裝飾藝術風格,綠意蔥蘢中展現出一座雪白褶皺紋路裝飾的“山形”建筑物,頂層一個大五星,下書“衡山電影院”五個大字。
從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始,衡山電影院就是展映影院,在以往每年電影節的時候都會熱鬧非凡,也在真正熱愛電影的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曾幾何時,在很多人的心里,能夠去衡山電影院看一場電影,是件時髦的事。在影院的庭院里散散步,然后再進去看一場電影,最后蕩蕩衡山路,就是一場完美的約會。影院中的情侶坐席,也讓這里成了很多情侶的約會勝地。
1990年10月,衡山電影院進行更新改造時,將原來的觀眾休息室改造成為擁有雙人情侶座的放映廳,命名為回雁廳。
回雁廳是一個頗富詩意的名字,取自柳宗元謫居永州時寫過的一首七絕詩:“故國名園久別離,今朝楚樹發南枝。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雁回時。”寓意希望衡山電影院創建的這個環境溫馨的小廳,能讓觀眾到過一次就想著再來。
曾幾何時,開張后的回雁廳驚艷了上海灘,當時,這個小廳共104個座位,有52對寬大的雙人沙發,都是定制的,坐上去軟軟的,非常舒適。沙發前放置茶幾,茶幾上有天天更換的鮮花,充滿了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