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芙蓉圖》頁,南宋畫家所繪的絹本設色畫,
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
《愛蓮說》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荷花,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古人用荷花烹飪美食,也會制作清香淡雅的荷花茶。
在宋代,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為觀荷節,人們會在這一天放飛荷花燈,制作蓮蕊衣香來趕走暑氣。
荷花也受到歷代文人雅士的青睞,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寫“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贊頌荷花的高潔品格。
荷花更是中國畫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且往往承載著畫家的精神意象,繪于宋代的古畫《出水芙蓉圖》頁,便展現出荷花的君子氣質。
在《詩畫中國》中,保劍鋒飾演的周敦頤入畫《出水芙蓉圖》頁,他于亭中飲酒賞荷,靈感迸發之時,吟誦《愛蓮說》。朦朧之中,周敦頤望向蓮池,花瓣間隱約有人影閃爍,隨著荷花的花瓣徐徐舒展。孟慶旸飾演的芙蓉仙子躍然其中,以蹁躚舞姿演繹出荷花的高雅與純潔,觀眾仿佛已經來到池邊,與花之君子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邂逅。
自花蕊中翩翩起舞的芙蓉仙子,仿佛古畫中的出水芙蓉“復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介紹,《出水芙蓉圖》頁畫幅為方形,畫心為圓,取“天圓地方”之意,花的體量在畫面中成為主體。花瓣前后遮擋穿插,左右柔和舒展。蓮蓬和飄逸的花瓣間,也形成虛與實、緊與疏的關系。
畫家是將荷花作為一個“美人”來描繪,既有濃妝淡抹,又有素雅清新,因而造就荷花譜中的經典之作,荷花是清新自然的象征,更是人格高潔的體現,這成為畫家與周敦頤的精神共通之處。正如康震老師所說,區別于“富貴者”牡丹與“隱逸者”菊花,代表君子的荷花,始終虛懷若谷,保持氣節,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和操守,這也是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所表達的精神追求。
君子當如蓮,高潔的荷花寄托古往今來許多人的人生志趣,它的君子品格是中華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每個中國人心中不滅的追求。愿你我,都能如荷花一般,縱使歷盡千帆,仍出淤泥而不染。
來源:央視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