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注意個人防護,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
漢口路承載了這座城市太多的記憶。從20世紀20年代起,《新聞報》和《申報》都在漢口路一帶設立報社。有“遠東第三大飯店”之稱的揚子飯店建在這條路上,它是上海第一座由華商出資成立的飯店。風靡海內外的經典老歌《玫瑰玫瑰我愛你》當年就是在這里唱紅的。
漢口路一覽
?曾經的“報業街”
?曾經的“金融街'
?經典老歌在此傳唱
漢口路俗稱“三馬路”,原是通往黃浦江的四條泥路之一。起初,該路自外灘筑至今河南中路,因靠近江海北關,故初名“海關路”。1855年后,向西延筑至今湖北路。上海第二跑馬場拆除后,該路又向西筑至今西藏中路,這就是現在漢口路的起訖點。1865年以后以湖北省漢口名作為路名。
主要建筑一覽
大清銀行舊址
(漢口路50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在漢口路靠近外灘的一端的大清銀行舊址,這里曾是大清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大樓為古典主義風格,立面構圖嚴謹,縱向三段式劃分明確,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裝飾集中于入口和轉角部位,具有巴洛克特征。大氣中國紅的外立面,古典優雅,剛柔并濟,是外灘建筑群中不可錯過的風景線。
浙江第一商業銀行
(漢口路151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
浙江第一商業銀行大樓由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始建為八層(內設兩層夾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樓西立面采用水平向遮陽板和橫向玻璃窗,打破古典立面束縛的同時,外挑的遮陽板也起到了遮擋西曬的作用。大樓于1951年9月竣工,但卻并未啟用,直至1952年5月19日華東建筑設計公司成立,這里成為華東建筑設計院的辦公大樓使用至今。
解放大廈
(漢口路300號)
在申報對面的解放大廈,就是我們熟悉的解放日報社大樓。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的第2天,作為華東局和上海市委機關報的解放日報在申報館里創刊,散發著油墨香的上海《解放日報》正式發行后,十多萬份報紙被搶售一空。1990年9月,出于發展需要,新的解放日報大廈在申報館斜對面開工建設。如今,有力的“解放大廈”四個字矗立在路口,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申報館舊址
(漢口路309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申報館大樓建于1918年,是一幢帶有新古典主義裝飾風格的近代歐式建筑,為五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墻檐口下部和壁柱均有花紋。以前歷史課本上的《申報》誕生地就在這里,一百多年的歷史歲月讓它顯得格外復古與摩登。如今的申報館舊址已經是一家網紅咖啡館,你可以找一個歲月靜好的午后坐進這里,細細品味那段報業的流金歲月。
上海證券大樓舊址
(漢口路422號,黃浦區文物保護點)
作為擁有“上海重要金融街”頭銜的漢口路,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一定少不了這棟證券大樓舊址。雖然如今這棟大樓已經被用作辦公場地使用,但依然保留了原來高大的鐵門,路過這里時,還能感受到當年的歷史風韻。
揚子飯店
(漢口路740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位于漢口路的揚子飯店,始建于1932年,是一棟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筑,曾擁有“遠東第三大飯店”之稱。老上海人對《玫瑰、玫瑰,我愛你》這首歌應該都很熟悉,這首歌便是在揚子飯店首唱的,它不僅是往昔上海的標志,亦在上世紀中葉就漂洋過海,被翻成英文歌,風靡全美。回溯中國流行音樂史,它更是第一首在國際上廣泛流傳的中國流行歌曲。
“報業街”“海關街”“金融街”......老上海人給它起的每一個別名,都見證著它豐富的過往。大清銀行舊址、解放大廈、三瑪璐酒樓……即使歲月不斷變遷,漢口路始終散發著它獨有的韻味。總長僅1500米左右,卻似乎怎么都逛不膩,走走漢口路,找尋你的珍貴回憶吧。
來源;上海黃浦、黃浦文博、《永不拓寬的馬路》、房地產時報
編輯:劉義
特別聲明
由于條件所限,可能出現未署名的原創圖片或文字,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權利人聯系授權及稿酬事宜。熱忱歡迎權利人與編輯部聯系署名授權、稿酬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