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大家遠在外地,還是身處故鄉,心里最愛最惦記的肯定還是咱們的家鄉菜,特別是那些常年在外的小伙伴,身處異地,想吃到正宗簡單的家鄉菜真的不簡單。那么寧夏的小伙伴們,快來快看看,哪道美食是你的“菜”!
清燉羊肉是寧夏人喜愛的特色小吃。肉色白嫩,湯色清亮,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羊肉獨有的鮮香,清燉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
推薦餐廳:鹽池小張清燉羊肉
地址:寧夏銀川永寧縣望遠鎮望通路立業春城南門向西100米
寧夏本地的涼皮,尤其是217,大武口等地方的涼皮絕對是超級贊的,寧夏涼皮辣子比較足,而且涼皮味道比較獨特,超級贊!
推薦餐廳:大武口三住宅、鹽池、寧大217
清蒸羊羔肉是一道著名小吃,流行于同心、海原一帶,許多餐館都有制作。寧夏羊羔肉鮮美軟嫩,沒有膻味。
推薦餐廳:三益軒
地址:銀川市興慶區北京東路新月廣場清真美食城內/金鳳區 民生花園大門西側300米(新昌東路市供電局附近)
燴羊雜碎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寧夏區內各地均有制作,以吳忠市的制作獨特、歷史悠久而素負盛名,故又稱吳忠風味羊雜碎。1994年5月曾被評為“全國清真名牌風味食品”。
推薦餐廳:吳忠杜優素、銀川南門老張家、老勉家、西門橋頭、阿葉羊雜、楊四羊雜
阿葉羊雜地址:銀川興慶區前進街180號(雙寶超市富寧街店東側路南)
“糊餑”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是一道西北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寧夏銀川、吳忠等地。特點是制作方便,配菜豐富,香、辣,嚼起來很有口感。而所謂炒糊餑,其實通俗的說,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
推薦餐廳:三益軒、馬林面館
三益軒地址:銀川市興慶區北京東路新月廣場清真美食城內/金鳳區 民生花園大門西側300米(新昌東路市供電局附近)
辣糊糊絕對是咱們銀川特有的,最初的靈感來自80年代銀川街邊的一種小吃,這種最初被稱為“串串”的食物,因其味美,爽辣,后來被搬到餐桌上,最終成為一種銀川特有的小吃。湯汁是呈“糊糊”狀,是經過復雜傳統的工序精制而成,選料種類多達40多種,制作考究,食之香辣可口,回味悠長。
地址:銀川市興慶區寧夏省鼓樓南街64號復興橋斜對面小巷志華拉面館旁
所謂豆腐拉面其實是蘭州牛肉拉面的本地化產品,最出名的應該是李子牛肉拉面館的豆腐拉面了,在蘭州拉面的基礎上加入了口感順滑的豆腐,味道是沒得說,很多老銀川人要是每周不吃上兩口,心里都很難受呢!
推薦去處:李子拉面、馬老五拉面、又一新拉面、健身拉面、老六拉面
健身拉面地址:銀川市興慶區湖濱東街與清河街交叉路口向北20米
寧夏的羊肉泡饃湯更香濃,泡饃用的餅子是死面做的更耐泡,吃的慢了不害怕泡成了糊糊。嚼起來有筋道的長面餅,又香又有味的鮮湯,還有香而不膻的羊肉,看的人食欲大增!
推薦餐廳:秦味齋、陳義羊肉泡饃館、銀杏泡饃、良益軒、保記泡饃
良益軒地址:銀川市興慶區北京東路北安巷亙元銀筑2-8號(國際飯店東100米北轉120米)
推薦去處:加園餡餅、老二中胖子餡餅、湖濱餡餅店
湖濱餡餅店地址:銀川市興慶區湖濱街少年宮對面
羊肉臊子面是寧夏著名的傳統面食。在首府銀川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見到羊肉臊子面館。據說是由唐朝初期的“長壽面”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
推薦餐廳:老鄰居面館、玉蓮面館
玉蓮面館地址:銀川市興慶區玉皇閣北街與文化街交叉路口(寧夏招商國際旅行社對面)
羊肉搓面就是羊肉臊子面的升級版本,羊肉搓面中的面條,是手工搓出來的,非常的粗,很有嚼勁。配上羊肉臊子湯,就是寧夏人吃的最多的一種面食。位于新華街的一品羊肉搓面,一天就能買上千碗的搓面。
推薦去處:一品搓面、老木瓜搓面
一品搓面地址:銀川市興慶區平安東巷11號(近新華東街)
選自中寧地區家養土雞,雞肉亮白鮮嫩,口感筋道不肥膩,雞湯清淡滑爽,配以平菇、面筋、粉條等佐料,原汁原味,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一品中寧清燉土雞為保持土雞的特有品質,制作過程中除必要的調料外,不放任何添加劑,是地道的具有滋補保健功能的地方風味小吃。
推薦去處:寧夏中寧、中寧一品土雞
中寧一品土雞地址:銀川市興慶區民族南街新世紀花園15號
手抓羊肉,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種,即熱吃(切片后上籠蒸熱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鹽)、煎吃(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膻、色香俱全。
推薦餐廳:寧夏吳忠、老毛手抓、國強手抓、伊盛手抓等
老毛手抓地址: 銀川市興慶區解放東街93號(鼓樓轉盤附近)
中衛素雜燴,又稱燴小吃。燴小吃是一道傳統著名小吃,寧夏各地均有制作。形狀相似的夾板子、豆腐、粉條、面筋、菠菜,丸子,再加上清瑩的湯,總讓人忍不住多喝幾碗。
推薦餐廳:鹽池老張清燉羊肉館、老毛手抓、鹽池一品香、保記泡饃
保記泡饃地址:銀川市興慶區湖濱東街與中山街交叉口(國安公證處旁邊)
爆炒羊羔肉 爆炒羊羔肉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制作,尤以平羅的制作獨具特色,知名度較高,故又稱平羅羊羔肉。色澤紅亮,肉質軟嫩,滋味醇厚。
推薦去處:寧夏平羅黃渠橋鎮
馓子是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馓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寧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
羊肉的選用精心講究,食用時,先將骨湯兌水,放人調料煮沸,再將熟肉切成薄片與切成塊的涼粉盛人碗中,舀入沸湯,上面撒上香菜末、韭菜和蔥、辣椒末等。觀之紅黃綠白,香味撲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膩。有滋補、發熱、祛寒之效。
粉湯水餃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制作。過去常見于街頭攤點,現在也多用于筵席,作為筵席小吃上桌。
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開始時僅在固原地區行,現在寧夏各地都有制作和供應。燕面即莜麥面(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為燕麥),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故名。現多用于涼菜上桌。
黃燜羊肉是寧夏經典的名菜之一。此菜口味香酥, 肥而不膩。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御膳菜肴。羊肉富有營養,具有暖中補氣、滋養、御風寒、生肌健力等功效。
最近大家都看些什么?(點擊查看相關鏈接)
如果你還在“臥冬”就out了,元旦假期寧夏旅游喜迎開門紅
寧夏有啥好吃的,硬菜都在這兒了!
相約2017,這里是寧夏!
寧夏將再添一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你去過嗎?
2016感謝有你,2017讓我們繼續相約寧夏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