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們為大家推薦了一套小戶型的設計方案,和大家普及了優化功能分區的重要性。
沒錯!之所以我們前天在文末知識點總結中沒有提及,就是因為我們想單獨出一期專題(我才不會承認是我忘了呢)
由于“四式分離”這種衛生間設計方式的知識點比較多,所以我們今天單獨拿出來為大家講解,大家一定要準備好筆記本,認真做筆記呦~
從干濕分離,到三分離式,再到我們現在所說的四分離式,可以說是衛生間設計發展的縮影。
如今一般家庭中衛生間干濕分離的設計已經較為常見,但要說到四式分離,估計很多人還是一臉懵逼。
衛生間四式分離的設計源于日本,日語稱之為“水回り”,直譯為“水旋轉”,是指與上下水有關的設施。
這些設施中,主要包括馬桶、洗面臺(洗手池)、浴室(包括浴缸和淋浴)、洗衣機這四大部分,稱其為四式。
而四式分離,顧名思義就是將這四式的功能分區相互獨立,便于同時使用。
四式分離的設計,聽上去給人的感覺十分復雜繁瑣,但相較于普通衛生間,四式分離可以使衛生間更加清潔衛生,在電路安置方面也更為安全。
同時,由于各個功能區相互獨立,如廁、洗浴、家務等活動能夠同時進行,可以節約不少時間,讓生活更加高效。
在四式分離的衛生間內,活動模式可分為:洗浴、“更衣+洗衣”、洗漱、如廁幾個環節。
如上圖,以洗漱區域為中心,形成L形的空間布局,同時多開幾扇門,更方便幾個區域同時使用。
隔斷的選擇上,建議采用鋼化玻璃一類輕質隔墻工程,不建議砌實體墻,雖然利于空間劃分,但由于墻體厚度較高,會使原本有限的空間更加狹小。
接下來,我們將對各個區域逐一講解——
衛生間是一個較為潮濕的區域,而作為其中最干的部分,如廁區當然必須單獨劃分出來。
除馬桶外,還可以設計一個手盆,在下方再做一個200mm左右進深的邊柜,清潔及收納問題便得以輕松解決。
手盆有多種款式可供選擇,同時根據衛生間空間大小及形狀,手盆與馬桶還有多種組合方式。
如果空間面積實在有限,也可以選用帶洗手池的馬桶,洗完手的水流入水箱中還可以二次利用,節省空間的同時還能節約用水,一舉兩得。
將洗面區獨立出來的好處就是不用擔心插座及電路安全,站在鏡子前使用吹風機等電器也十分方便。
但需要注意的是,洗面區同時也承擔著衛生間儲物的重任,除了設計好洗面臺之外,還需考慮收納問題。
合理利用洗面臺下方的空間,或采用鏡臺收納柜,都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同時也可以像上圖一樣,利用墻體設計壁龕,滿足收納需求。
說到日本衛生間,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浴缸,島國人民喜歡泡澡這件事可謂是人盡皆知。在日本,無論多大的浴室,都可以看到浴缸的身影。
因此,在日本的衛生間四式分離設計中,基本不存在只有淋浴沒有浴缸的浴室。
如果空間有限,無法安裝普通的大型浴缸,還可以選擇坐泡式浴缸,節省空間的同時,還可以舒舒服服的泡個澡,緩解身心疲勞。
但再小的浴缸對于衛生間來說,也是個非常占用空間的存在,浴缸的最小尺寸為1.2m×1.6m,如果再小的話,就無法滿足正常使用了。
當然,中國大多數家庭并沒有泡澡的習慣,如果衛生間本就狹小,實在不允許擺放浴缸的話,那還是老老實實的裝個淋浴吧。
從之前的三式分離到現在的四式分離,多出來的這“一式”便是洗衣區。
如果衛生間空間允許,將洗衣區獨立出來,可以極大的緩解衛生間的壓力,同時也提高使用效率。
洗衣區最核心的自然是洗衣機,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像上圖一樣搭配水槽、收納柜、熨衣臺等家具,做家務的效率將大大提升。
進深夠寬的話,還可以在窗邊架設吊桿,便于衣物洗后的晾曬。
當然,也可以選擇烘干機或帶有烘干功能的多功能洗衣機來解決衣物烘干的問題。
洗衣區并非衛生間的必備區域,主要還是依據業主的使用習慣及衛生間的空間面積。
除衛生間外,洗衣機還可以安放在家中的許多地方,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為大家介紹過。
如果是對生活質量有較高要求的業主們,在設計衛生間時,不妨考慮一下日式的四式分離設計。
優化各個功能分區,使之相互獨立,設計時根據個人習慣及生活動線,科學的規劃布局,打造出適合自己的衛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