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報記者 崔松鴿丨文并圖
公
園
提到閔行南部休閑地,你第一想到什么?
韓湘水博物園?都去過800遍了!
旗忠網球中心?費德勒才是常客。
森林體育公園?全部建成要10年。
閔行濱江公園?那塊現在地方不夠大
養云安縵?一晚1萬左右,還是洗洗睡吧!
小編給大家介紹個好地方,一座馬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現代園林造園手法建成的“城市公園”,也是多功能開放型大型公共綠地。
開放空間
這個由樹林樹陣、休閑草坪、座椅花園、親子樂園、密林跑道、濱水綠化等組成的“城市氧吧”,就是馬橋城市休閑綠地。它簡潔現代大氣,4.5萬平方米,可容納1500人。
城市廣場
鑲嵌在大居核心地帶
這塊大型綠地坐落在馬橋大居核心地帶,北面是馬橋文來外國語小學,東西兩側分布著萬科城市大道、馬橋萬科城等居住小區,東側大名鼎鼎的龍湖天瑯在建,小編去的時候,河邊的慢行步道楊柳依依,它不僅有景觀效果,更是附近社區居民戶外生活、活動和社交的“城市客廳”,同時彌補了閔行南部居民休閑場所匱乏的不足。
河邊慢行步道
絕無僅有的現代造園手法
整體采用幾何構圖,大致分隔市民空間、社區空間和開放空間三個區域,分別體現活力、生活、藝術三種特色,園林小品采用現代材質和造景手法,營造了一個簡潔美觀富有現代氣息的休閑場所。
幾何構圖,簡潔大氣(點大圖,看更清)
具體范圍:銀春路、銀康路、富卓路、富才路圍合的區域,銀春路北側也有一部分
市民空間在銀春路南北兩側。北側是休閑廣場等多樣化活動空間。南側是活動廣場和圍合座椅花園,弧形座椅散布在樹陣中,剛剛造好,就有不少市民去散步了,還有人推著嬰兒車曬太陽。
弧形座椅
一片舞池模樣的下沉式廣場上,阿姨姆媽跳起了廣場舞,幾排座椅新穎別致。廣場緊鄰銀春路,利用高差跟城市臨街空間隔開來。
兒童親子樂園
銀春路以南靠近富卓路的一側為社區空間,有愛心小屋、互動水池、密林跑道、社區花園、親子樂園等。一走進去就是一條7米寬的銀杏大道,直通馬路對面的馬橋文來外國語小學,它也是整個綠地的主軸,要不是中間有條銀春路,可以一直走到底。
“兩排銀杏剛剛栽種沒多久,過幾年,銀杏葉子黃了的時候,非常漂亮壯觀”,旁邊有300平方左右的兒童游樂場所,一條200米長的旱溪從南到北蜿蜒其中,都市人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氣息。
旱溪從這里開始
園中小路
最能體現城市風光和藝術特色的,是銀春路南側靠近河道的開放空間,除了有開闊的大草坪,還有景觀大樹、藝術雕塑,觀景濱水慢步道。小編去的時候,岸邊柳條已發芽吐蕊,雖然很冷,但還是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晚飯后在河邊散散步,真心不錯??拷y康路的一邊還設置了野餐區。
周邊居民的“城市大客廳”
作為大型公共綠地,植物是一大特色,園內植物以鄉土樹種為主,主要打造春景秋色,櫻花、臘梅、紫荊、石榴、杜鵑等觀花植物在春天開放,烏桕、銀杏、櫸樹、無患子等彩葉樹負責打扮秋景,還有香樟、枇杷、金桂等常綠樹種。樹林、樹陣、休閑草坪、濱水綠化等組成了“城市氧吧”,銀杏大道則是整塊綠地的景觀軸。
公園的景觀軸,主打春景秋色
附近分布著萬科公園大道等諸多小區
公共綠地服務對象主要是周邊社區居民,滿足人們日常休閑需求。最近的萬科城市大道、馬橋萬科城,走過去不過幾分鐘,還有馬橋景城、銀康城、綠地璀璨天城、保利佳苑等居住區,環繞周圍。
社區居民的'公共客廳'
豐富的樹種和多樣化的綠色植被,不僅提供欣賞功能,更是讓人駐足停留并置身其中的景觀空間,可謂社區居民戶外生活、活動和社交的“城市客廳”。考慮到居民夜間休閑健身需求,景觀燈光已裝好,公園路燈、河邊路燈、射樹燈、照明燈、草坪燈、裝飾燈等更是不可缺少,方便人們夜間活動。
條件成熟,未來或將做成互動水景
簡潔的現代造園手法,營造出了“公共庭院”的感覺,徹底顛覆小編對提到馬橋就只有農業的刻板印象,它為忙碌的都市人營造了陌生人也可交流的空間。作為開放式公共綠地,園內道路均有開口到城市道路,行人可穿進去便捷通過。閔行30路、31路終點站就在公園西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