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廈門的朋友,肯定不會錯過鼓浪嶼、曾厝垵、廈門大學(xué)、白城沙灘、環(huán)島路,但朋友,聽說過廈門市園林植物園嗎?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植物園,當(dāng)?shù)厝艘卜Q它為“萬石植物園”。這個植物園超級大,占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雖然不大,但是有山則靈。在這個園里還有一個著名的“網(wǎng)紅打卡處”,那就是沙生植物區(qū)的露天展區(qū)。
廈門園林植物園2004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多肉植物室外展示區(qū),整個露天展區(qū)的面積約7公頃,展出的多肉植物400余種(含品種),其中不乏很多珍稀品種。把多肉植物種在室外,且打造大型室外景觀的,應(yīng)該說國內(nèi)植物園僅此一家。雖然在廈門植物園的溫室內(nèi)也展出了不少稀有的多肉植物,但與室外展區(qū)的規(guī)模、景觀效果以及植物種類相比,上植君更鐘情于室外展區(qū),可以用“超級震撼”四個字來形容。
這里有來自澳大利亞的巖生酒瓶樹Brachychiton rupestris(又名昆士蘭瓶干樹)、高大雄偉的武倫柱Pachycereus pringlei,來自非洲的猴面包樹Adansonia digitata,還有三角大戟Euphorbia trigona、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刺戟木Didierea madagascariensis(又名馬達(dá)加斯加龍)等。該展區(qū)每年接待數(shù)以百萬計的中外游客,這里是令多肉愛好者流連忘返的展區(qū),也是婚紗攝影和攝影愛好者的勝地。
今天要跟大家強烈安利一下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的沙生植物露天展區(qū),這是國內(nèi)別的植物園都無法看到的景觀。每種多肉植物都有其特別的色澤、紋理和質(zhì)感。去廈門的話,你千萬不要錯過這里哦!
◆自然環(huán)境分析:
廈門的氣候為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fēng)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20.8℃,最冷月(2月)平均氣溫12.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7℃,沒有氣候?qū)W上的冬季,年平均濕度為76%。地貌以緩坡低山為主,土壤較為淺薄,多為沙質(zhì)赤紅壤,pH5-6。年均降水量約1,300毫米,雨量適中,雨季集中在春夏兩季,秋冬較為干旱。光線充足,紫外線較強。這些自然因素利于大部分多肉植物的生長。
正因為廈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多肉植物有條件從展覽溫室走向戶外,將這一類極富特色的植物類群和原始粗獷的景觀帶進了普通游客的視野,其獨特的園林藝術(shù)效果是其他植物所難以比擬的。
◆展區(qū)特色賞析:
結(jié)合自然地形進行景觀設(shè)計與布局,打造旱溪以起到排水的功能,該露天展區(qū)模擬多肉植物原生境,共規(guī)劃了兩個展示區(qū),即荒漠沙生植物區(qū)和稀樹型多肉植物區(qū)。
荒漠沙生植物區(qū):
多肉植物在全世界廣泛分布,最主要的分布區(qū)為非洲和美洲荒漠。該展區(qū)非常注重層次搭配,上層主要為大型莖干狀多肉植物和大型柱狀仙人掌,如武倫柱、大戟閣E.ammak、非洲霸王樹Pachypodium lamerei等。中層植物種類相對較豐富,包括中型柱狀仙人掌(涵蓋柱形仙人掌和大戟科植物)和中型莖多肉植物(涵蓋球形仙人掌和龍舌蘭科植物)。下層則包括球形仙人掌和景天科、百合科、蘿藦科等多種小型葉多肉植物。并搭配彩花、彩葉植物,這類植物極大地豐富了該展區(qū)的色彩,如番杏科的露草Aptenia cordifolia、景天科的蝴蝶之舞Kalanchoe fedtschenkoi、大葉落地生根K. daigremontiana、大戟科的鐵海棠E. milii等。
稀樹型多肉植物區(qū):
木本類的多肉植物指植株莖干呈木質(zhì)化或半木質(zhì)化的高大樹狀種類,以營造稀樹型多肉植物的原生境。以高大樹狀多肉植物如象腿樹、巖生酒瓶樹、猴面包樹等為骨干樹種,下層搭配白馬城P. saundersii、巨麻Furcraea foetida、翠綠龍舌蘭Agave attenuata(又名翡翠盤)、黃花鉤刺麻Uncarina grandidieri(又名黃花胡麻)、泊松麒麟E.poissonii(又名貝信麒麟)等。小型多肉植物和喬木狀多肉植物相互映襯,很是壯觀。
另外,最讓上植君驚艷的當(dāng)屬露天展區(qū)內(nèi)兩排高大的美麗異木棉Ceiba speciosa。它是名副其實的美人樹,花色有粉紅、玫紅和白色等,秋冬季是它的花期,長達(dá)三個多月。前兩天上植君去的時候,花還開的正好。遠(yuǎn)遠(yuǎn)望去,滿樹姹紫嫣紅,異常艷麗。美麗異木棉的樹干呈酒瓶狀,還密生圓錐狀皮刺。這些皮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脫落。
溫馨提醒:為了讓游客可以近距離地接觸到多肉植物,所以整個展區(qū)的設(shè)計采取了浸入式的設(shè)計手法。多肉植物雖可愛、呆萌、異域風(fēng)情,但畢竟大多數(shù)多肉植物都是有刺的,所以游覽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在現(xiàn)場,上植君就偶遇到了被刺扎到屁股的游客。
科普小貼士:
多肉植物或稱多漿植物、肉質(zhì)植物。這個概念是瑞士植物學(xué)家瓊.鮑漢在1619年首先提出,意指這類植物具有肥厚、多汁的肉質(zhì)莖、葉或根。在植物分類上,多肉植物包括了仙人掌科、番杏科、景天科、大戟科、蘿藦科、龍舌蘭科、百合科、菊科、鳳梨科、葡萄科、馬齒莧科、鴨趾草科等多個科,其中,仙人掌科的多肉植物種類較多,因其形態(tài)與其他多肉植物差異較大,為了方便起見,在園藝學(xué)上,通常把仙人掌科植物單列出來,專稱為仙人掌科植物或簡稱仙人掌類。
圖文:小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