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剪刀是浙江省杭州市地方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張小泉剪刀始創于杭州,后成為聞名遐邇的“五杭”產品之一。傳統民用剪刀是張小泉的起家產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圓頭、長頭”五款,靠鑲鋼均勻、鋼鐵分明、磨工精細、刃口鋒利、銷釘牢固、開合和順、式樣精巧、刻花新穎、經久耐用、物美價廉等十大特點稱雄制剪業。 “快似風走潤如油,鋼鐵分明品種稠,裁剪江山成錦繡,杭州何止如并州。”這是中國杰出的劇作家田漢1966年走訪張小泉剪刀廠時寫下的一首贊美詩。
張小泉傳統制剪工序中有兩項精湛獨特的制作技藝歷經磨練被延續下來,一是鑲鋼鍛打技藝,造剪一改用生鐵鍛打剪刀的常規,選用浙江龍泉、云和的好鋼鑲嵌在熟鐵上,并采用鎮江特產質地極細的泥精心磨制,經千錘百煉,制作成剪刀刃口,并用鎮江泥磚磨削;二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藝,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刻上西湖山水、飛禽走獸等紋樣,栩栩如生、完美精巧。
選用優質中碳鋼鑲嵌鍛制刃口,經過72道工序制成。其“鋼鐵分明、磨工精細、剪切鋒利、開合和順、樣式新穎、手感輕松”的特點,一直為人所稱道。張小泉剪刀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遠銷到世界40余個國家和地區。
2006年5月20日,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浙江省杭州市的施金水、徐祖興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 如何關注 ·
A.查找公眾號:大世界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