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常見誘因
氣候:季節變換、寒潮和大風天氣時,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增多。
晝夜節律: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發生在上午6~12點。
過度體力活動(負荷):如工作繁重、旅行勞頓、家務過重或者運動過度。
精神過度緊張:如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勞。
吃高脂質食物或者吃得過飽。
數小時內頻繁吸煙。
喝冰鎮果汁。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先兆(前驅癥狀)可表現為新出現的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突然發作頻繁或程度加重,最常見的表現為胸骨后或心前區疼痛,其次是上腹部疼痛,少數表現為胸悶憋氣、左頸部或左上肢發麻、心悸、頭暈等。
前驅癥狀大多數發生在發病前1星期內,也有的在發病前1~3星期內出現。
急性心肌梗死也可沒有先兆癥狀突然發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起始癥狀
疼痛為起始癥狀
最常見的是胸骨后或心前區的疼痛,疼痛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時在上腹部,同時胸骨后有憋悶不適;個別患者的疼痛部位在下頜、頸部、牙齒、腹部、下肢等。
疼痛發作比平時心絞痛劇烈、持久(平時只持續幾分鐘的胸悶胸痛,突然延長到20分鐘或半小時以上),常伴有全身的大汗和惡心嘔吐,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無效。
心力衰竭為起始癥狀
表現為胸悶、心慌氣短、喘憋、不能平臥、容易被誤診為支氣管哮喘。
暈厥為起始癥狀
多發生在起病30分鐘內,患者突然頭暈摔倒,可伴惡心嘔吐。
休克為起始癥狀
患者感到虛弱,有出冷汗、頭暈、面色蒼白、肢體濕冷、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等癥狀,嚴重者摔倒在地,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發癥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臨床表現有氣短和端坐呼吸(平臥時氣短需要做起來),呼吸次數加快,心率也快;左心衰竭嚴重時,患者常常突然發生嚴重呼吸困難;有的患者咳粉色泡沫痰。躁動不安,呼吸淺速或呈哮喘樣,皮膚發紺濕冷。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的極型,80%的心源性休克發生在發病24小時內,患者表現出皮膚發涼、蒼白、出冷汗、口唇及甲床發紺。有時皮膚蒼白與發紺相間呈花紋樣,尿量減少,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者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心臟破裂
早期開通“罪犯”血管可減少心肌壞死范圍,預防心臟破裂。
心室室壁瘤
室壁瘤并非心臟腫瘤。心臟收縮時,梗死區壞死的心室壁在心室腔內壓力下,呈瘤樣向外膨出。因而稱為室壁瘤。較小的室壁瘤預后良好;占左室面積20%以上的較大室壁瘤,應采用外科手術切除,一般梗死后半年手術為宜。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外搶救、應急處理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早期不易與心絞痛鑒別,可先按心絞痛治療。
當硝酸甘油治療無效時,疼痛劇烈并超過20分鐘,患者可能發生了心肌梗死。應當迅速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急救車轉運到醫院,在專業醫護人員到來之前,讓患者平臥并盡量保持安靜。可繼續給予硝酸甘油等治療,有條件可盡早給患者吸氧氣。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約有1/3表現為心臟驟停,即患者在發病后迅速出現意識喪失,若不及時搶救,患者死亡危險極高。
當遇到心臟驟停的患者時,你就是最好的搶救者,不要為尋找其他救護人員而耽誤時間。要知道,心臟驟停后最初的幾分鐘對患者生命的復蘇極為重要。假如現場只有你一個人,而通訊又不方便,寧可暫緩叫救護車,也要立即開始胸外心臟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