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商業模式有無數種定義,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詞。有的說是盈利模式,有的人說如何賺錢就是商業模式?
而且!打開教科書,每本教科書講的都不一樣,實際操作中也不知道誰說的對?
目前!很多人講的商業模式,在我看來,只是營銷組合策略而已,并不能算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其實就是對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的整合和控制。
營銷是賣產品,只能算一般性收入,企業盈利就要靠營銷。商業模式,要能控制核心,要有自己的核心。在這個前提下,延伸出更多賺錢的贏利點。
不能控制核心的商業模式都不算是好的商業模式,因為營銷策略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好的商業模式是解決企業的長期收入,解決長期盈利的問題。
所以!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控制關鍵資源、捆綁關鍵人物、抓住關鍵環節,設計關鍵工具。
商業模式的本質就是整合資源,整合產業鏈,跨界盈利的一種商業行為。通過控制核心,讓商業模式本身持續產生穩定的收入,所以要控制核心資源。
商業模式:實現三種資源的控制
產業鏈上游:控制原材料,稀缺性資源,擁有獨家專利,獨家產品,科技含量非常高的產品;
產業鏈中游:控制渠道,商品的流通的通路。這樣會有無數的商家來找你。比如:傳統的國美,蘇寧,互聯網平臺的淘寶,京東,各種批發市場,連鎖超市,KA賣場等等;
產業鏈下游:控制客戶,擁有海量用戶。這個是當下社交化自媒體時代最重要的,誰有粉絲,誰有用戶誰就牛B。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三者之中,控制其中任何一個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整合出更好的商業模式和贏利點。
所以,一個企業能走多遠?能否基業長青,就要靠商業模式。當然!商業模式的設計,首先營銷要能落地。
然后!要能控制關鍵資源。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和設計,沒有用戶,一切都是空談。不能按自己的想法,自嗨,想當然的思路去設計。
或者,研究產業鏈的核心,深挖核心中的核心,找到關鍵環節,控制住,重新設計交易模式。
對于消費者,可以通過一個剛需,經常性消費的產品免費去獲取用戶,綁定用戶。
商業模式的三種收入來源
第一種,經營性收入:買賣產品賺差價,重點在營銷,營銷是一切產品的基礎;
第二種,投資性收入:前提是有升值空間,比如:房東,可以收租金,房子漲價又可以賺一筆。所以,開實體店,最大的收益是房東;
第三種,資產性收入:品牌增值,股權增值,資本增值,未來的收益。
設計商業模式的三個核心思維
第一個、切割思維:把所有商業交易流程和環節切割拆分,控制關鍵,其他的盡量整合資源,分包合伙,自己抓核心。前提,讓別人賺錢。
比如:大項目定位好以后,切割開,每部分單獨整合相關人來一起承擔成本,風險,一起賺錢。
第二個、成本轉嫁:第三方付費思維,最常見的使用形式就是廣告。通過第三方付費降低成本,以吸引大量客戶產生價值。
就像我們看電視,上網看視頻,打開網頁,對電視臺,對網站我們都沒有付錢。
但是!我們還是能享受到他們的服務,就是因為有了一個第三方:廣告付費。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所靠的就是廣告。
舉例:有一個案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德國的廁所大王,承包公廁,保證干凈,衛生的前提下,免費開放給所有市民使用。
20多年運營下來,賺大發了。僅在柏林、法蘭克福等5座城市,每年純利潤就有3000萬歐元,公司營利靠的是在廁所墻上做廣告。這就是'廁所大王'的生意經。
第三方付費的好處是什么?
降低成本,吸引大量顧客,讓顧客產生價值。
舉例:打火機上可以做煙廠的廣告,這樣就降低了打火機的成本。比如:飯店可以做其他商家的廣告。健身房,房地產。
我們可以朝這幾個方向去思考?
比如:如何嫁接已經存在的其他渠道或者載體獲取海量的客戶?
你的顧客,誰比你更需要?除了你自己,還有誰需要你的客戶?他們跟顧客發生在那些關鍵交易環節上?
然后!一個一個列舉出來,分析透徹,設計整合,合作思路?
第三個、跨界思維:當你有很多用戶以后,圍繞著用戶的實際需求,對接后端產品,跨界盈利。從客戶的實際生活場景來匹配資源,前提是客戶信任你。
所以,我們要對我們的客戶進行分類管理。ABC重點管理,因為不同的人群,消費能力和需求是不一樣的。
舉例:加油站開商店就是一種跨界思維。當然,他有加油站渠道的先天優勢。線下很多實體店可以考慮各個小區附近的小商店,可以用目前的一些智能工具,跨界整合出統一的品牌來。
如此,能形成一個強大的終端分銷渠道。如果有資源和實力的趕緊行動!否則!又被天貓和京東整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