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雍正大傳》⑥ | 做大事,得有點“手段”

10 天聽完一部人物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

十點人物志開啟「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提煉人物傳記精華,帶你欣賞書中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通過這個欄目,為你淬煉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傳記共有10天領讀,每日更新一期。  

《雍正大傳》第6天 來自十點人物志 00:00 12:39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長海 朗讀

領讀 | 辛峰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關河五十州的作品《雍正大傳》。

在昨天的閱讀中,我們讀到雍正的寵臣年羹堯從受寵到立功、以及最終因為驕縱貪婪而慘遭覆滅的過程。那么,雍正在除掉年羹堯后又會遇到什么樣的情況呢?

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抄家皇帝

雍正曾將自己和康熙做了一個比較,他說他事事不及皇父,惟有洞悉下情之處,比皇父高明。因為康熙八歲即位,深居宮中,很難了解民間的真實情況,而他卻擁有四十余年的藩邸閱歷,尚未即位就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了。

歷年戶部庫銀虧空數百萬兩,正是雍正在藩邸時就注意到的一個情況。持續的虧空現象直接造成國庫空虛,據文獻記載,在康熙朝的全盛期,戶部庫存白銀曾達三千萬兩,但在康熙去世時,庫銀只剩下八百萬兩,減少了近四分之三。

在雍正看來,這種情況是很嚴重的。

1723年2月18日,他發出上諭,決定在中央設立會考府,由怡親王允祥領銜主持。允祥領命后不敢松懈,共查出虧空二百五十萬兩,雍正立即責令戶部歷任官員,從尚書開始直至主事,再加上部吏,平均分攤賠償其中的一百五十萬兩,剩下的一百萬兩由戶部逐年彌補。

一百五十萬兩白銀不是個小數字,就算是均攤到每個人頭上,也絕對讓人哭爹叫娘,很多人甚至不得不典賣家產。負責追索虧空的允祥因此遭到外界指責,認為他過于苛刻搜求,雍正聽到后說這不關允祥的事,嚴查是我的旨意,是為了清除弊端。

在整個清查過程中,有的督撫相對積極,基本能達到雍正的要求,然而還有些督撫并沒有能夠很好地執行嚴追政策。

這些大員在糾舉屬員時可能會很嚴厲,但審結時為了讓屬員對自己感恩戴德,常常從寬開脫,為此雍正又親自選派得力大員前往地方就職,以推動該處的清查及其吏治,田文鏡因此脫穎而出。

田文鏡是漢軍正藍旗人,捐納監生出身。古代做官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科舉考試做官,一種是通過捐銀、捐米得到官職,后者即為捐納。

捐納作為制度,始于明朝,到清代盛行起來。捐納本身也是要有資格和條件的,不是誰出了錢都行,監生是國子監的學生,例在條件之內,不過與科舉入仕者相比,其官運往往相差很遠。

田文鏡二十二歲出任縣丞,九年后升任知縣,又熬了十三年,才得以升任知州,次年由外官調京城任職,十六年間,歷任吏部員外郎、刑部郎中、監察御史,直至五十五歲當上內閣侍讀學士。

至康熙駕崩時,田文鏡已經六十一歲,卻依舊還是個沒有什么實權的侍讀學士,是雍正即位,為他帶來了改變命運的契機。1723年春天,雍正得知山西受災,準備及早賑恤,但山西巡撫德音卻奏稱本省并無災荒,收成很好,無須賑濟。

正好此前田文鏡奉命去華山告祭,曾路過山西,雍正就向他打聽詳情,田文鏡如實匯報:“以臣親眼所見,山西確實正處于嚴重的災荒之中,百姓饑饉流亡,其狀甚慘。”

康熙臨政時,官場形成了一種瞞上不瞞下,互相進行包庇的風氣,即便少數以清廉著稱者也不理政事,不問民間疾苦,總之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田文鏡能夠勇敢地打破這種官場惡俗,讓雍正很是高興,稱贊他:“直言無隱,深屬可嘉,若不是一個忠國愛民的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雍正隨即罷免了德音的職務,并派田文鏡前往山西賑濟災民。田文鏡抵晉后,經過統籌策劃,多方核查,很快就順利地完成了賑災事務,災民因此獲救者達七八十萬之多。

發現田文鏡不僅忠君不欺,而且果斷干練,雍正遂任命他為山西布政使,使其跨入了地方大員的行列,第二年又調任其為河南布政使,將他派到河南去清查虧空。

火耗歸公

火耗亦稱耗羨,本質上是一種正稅以外的附加稅。它最早起源于明朝,當時官府向農民征收錢糧,說民間繳納上來的銀子都是零碎銀子,需鑄成銀錠方能保存,但在鑄錠的過程必然會有損耗,糧食也一樣,放在倉庫里會被鼠雀吃掉不少。

官府認為,所有這些損耗都須由稅民予以補償,辦法是在應交的稅額之外再加收若干銀子,此即火耗的來源。

在康熙朝,一個巡撫每年因火耗從下屬那里得到的好處達十幾萬兩銀子,州縣官作為直接經手人,自然拿得還要多,動輒就是幾十萬至上百萬,其間吏治敗壞的程度可想而知。

雍正即位后,楊文乾的父親、湖廣總督楊宗仁與噶什圖建議,并將歸省里的火耗銀比例具體到原數額的兩成。楊宗仁的建議只能算是火耗部分歸公。

在他之后,山西巡撫諾岷主張將山西各州縣全年所得的火耗銀統統上交省布政司庫,其中的一部分用作辦公費,一部分抵償無著落的虧空,剩下部分給官員做“養廉銀”。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火耗全面歸公,雍正大筆一揮,批準在山西率先實行。

在山西、河南相繼實行火耗改革的基礎上,山西布政使高成齡上奏請求仿照山西,在各省普遍推行火耗歸公。高成齡說現在這樣,讓大臣暗中收禮,甚至接受賄賂,實屬沽名釣譽,置百姓的死活于不顧。雍正明確支持高成齡的態度,實際也就是支持火耗歸公的態度。

他一面要求眾人在討論時務必平心靜氣,秉公執正,一面發出警告,說如果討論過程中有人或挾有私心,或意氣用事,或淆亂是非,那么他就要不客氣地從中間抓出一兩個人來教訓教訓了。

事實是,自火耗銀提解上交后,多數地區的火耗率都有所下降。從全國總的狀況來看,火耗比州縣私征時減少了很多,還彌補了錢糧虧空,并在不增加百姓負擔的前提下,實現了國庫的增盈。

康熙末年,國庫空虛,入不敷出,康熙去世時,國庫存銀僅剩八百萬兩,至雍正中期已激增至六千萬兩,增長了七倍有余。

養廉銀

清代的俸祿制度延沿自明朝,朝廷在官員的俸薪上非常吝嗇,即便位列封疆大吏的總督,一年的俸銀也才一百八十兩。品級較低的知縣更加可憐,僅四十五兩。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只能向被作為“小金庫”的火耗伸手。火耗歸公后,收入不歸州縣官,而要全部提解上交至省政府,這樣州縣官就失去了一大筆收入,相當于“一夜回到解放前”,若不給他們另辟財源,他們勢必還要再立名目用以搜刮斂財。

早在山西巡撫諾岷提出火耗歸公時,布政使高成齡就想到了這一點,他建議將收上來的一部分火耗銀分派各州縣,作為養廉銀,這就是養廉銀的最早起源,而高成齡也成了養廉銀制度的首倡者。

雍正收到諾岷一并發來的密折后,當即表示贊成,他不僅同意將養廉銀作為州縣官的生活、辦公補助費,而且決定將養廉銀也同時發給州縣官的上司,也就是包括總督巡撫在內的那些省道級長官。

在官員待遇問題上,雍正比康熙更實際,雖然他平時極力勉勵官員特別是寵臣們像自己一樣,加油干,拼命干,但不僅不需要他們假模假式地做苦行僧,而且還認為他們應當擁有合乎其身份和地位的經濟力量。

比如說一個清廉的總督巡撫,如果非得弄到經濟拮據窘迫,連堂堂封疆大吏的體面都沒有,那其實是雍正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他告訴所有總督巡撫,說你們應該獲取你們應該得到的報酬,而不傷及廉潔,花費你們可以花費的錢財,而不鋪張浪費,除此之外,過于矯情反而有沽名釣譽和虛偽做作的嫌疑。

養廉銀的數額主要依據官職高低來確定,但無論哪一級,都要比原有的薪俸優厚得多。以河南為例,田文鏡依據本省屬員官職大小,確定了不等量的養廉銀,其中小縣知縣每年可得一千兩,大縣達一千四百兩,是薪俸的數十倍,田文鏡身為一省督撫,可得兩萬八千九百兩,是其俸銀的一百六十倍。

因為各省情況不同,所以田文鏡的養廉銀也僅處于中上水平,在另一個火耗歸公的首發試點省山西,巡撫諾岷的養廉銀高達三萬一千七百兩,是其原俸的兩百多倍。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了雍正年間對財政虧空的整治,其中包括厲行彌補、火耗歸公和養廉銀制度的建立。雍正大刀闊斧的改革確實讓國家的經濟獲得了極大的好轉。那么,在此之后雍正又會做些什么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圖片來源:電視劇《雍正王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雍正為何要搞“耗羨歸公”?
在康熙手下干了40年,他還是個七品小官,雍正一上臺,立馬大不同
康熙在世時,此人不受重用,雍正上臺后,立馬連升10級
21歲出仕,苦熬40年,還是縣官,61歲被雍正看重,飛黃騰達
清朝難得的好官,卻被雍正革職,連后來的乾隆都看不下去
清朝的“養廉銀”是如何誕生的?它對清朝有何作用,又有何影響?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泊头市| 迁安市| 伊宁市| 长武县| 息烽县| 休宁县| 石楼县| 会理县| 满洲里市| 攀枝花市| 柞水县| 桐庐县| 嵩明县| 邯郸县| 罗山县| 漾濞| 大余县| 桐梓县| 绥江县| 武山县| 鹤岗市| 洛扎县| 肥城市| 措美县| 同仁县| 报价| 盘山县| 黄石市| 葵青区| 吉安市| 玉山县| 灌阳县| 虹口区| 连江县| 兴化市| 吉水县| 万源市| 咸宁市| 罗平县|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