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都覺得不錯,
總結的非常不錯
今天繼續
...
▼▼▼▼▼
1.倫理學:實踐性,時代性,繼承性。研究對象:醫學領域中道德現象和道德關系。
2.道德構成要素:意識,規范,實踐。
一般本質:上層建筑,由經濟基礎決定。
特征:階級性,穩定性,規范性,社會性,層次性。
3.醫乃仁術:醫學本質是道德,體現在認識疾病、治療疾病過程中。
4.基本理論:美德論(柏拉圖),義務論(康德),效果論(邊沁、密爾)。
5.晉代楊泉:《物理論》。
隋唐孫思邈:《大醫精誠論》。
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不傷害原則、為患者利益原則、保密原則(最古老最有生命力)”,西方醫德核心。
6.醫學道德基本原則:不傷害,有利,尊重(人格權,自主性:知情同意),公正(形式、內容,人際交往、資源分配按貢獻大小)。
7.基本規范:救死扶傷,忠于職守;鉆研醫術,精益求精;平等交往,一視同仁;舉止端莊,語言文明;廉潔行醫,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保守醫密;互尊互學,團結協作(醫際關系原則)。
8.基本范疇:權利與義務,情感與良心,審慎與保密。
9.權利:醫德權利有自主性,對精神病、自殺未遂和傳染病隔離有特殊干涉權。
義務:治病救人最基本。
權利與義務對應關系。
患者的權利:知情同意權,保護隱私權。
10.醫德品質:仁慈,誠摯,嚴謹,公正,節操。醫德認識,醫德情感,醫德意志。
11.情感:先天:同情心(最基本)、仁愛心、報恩心;后天:醫德需要、醫德欲望、醫德愿望、醫德理想。
12.醫患關系性質:倫理上信托關系(最能反映),法律上契約關系。
13.主動-被動型→休克、昏迷、精神病。
指導-合作型→急性感染。
共同參與型→慢性病。
14.處理好醫際關系的意義:有利于發揮醫療保健單位的整體效應。
醫務人員共同義務和天職:共同維護患者利益和社會公益。
15.預防醫學:研究對象為人群,預防防止傷害發生、傳染病流行為主旨。
道德原則:全社會參與,社會公益,社會公正,互助協同,信息公開。
16.臨床診療醫德原則:患者至上,最優化(代價最低效果最優),知情同意,保密守信。
17.手術前最重要道德要求:知情同意權。
18.臨終關懷根本目的:提高臨終病人的生存質量。
19.腦死亡:美國提出。診斷標準:對外部刺激和身體的內部需求毫無知覺和完全沒反應;自主運動和自主呼吸消失;反射(主要是誘導反射)消失;腦電波平直或等電位。道德意義:科學的確定死亡;維護死者尊嚴;有利于節約衛生資源和減輕家屬負擔;有利于器官移植。
20.安樂死:主動(積極):加速;被動(消極):聽任;自愿;非自愿。
21.立法安樂死:第一荷蘭,第二比利時。
22.人體試驗道德原則:維護受試者利益;醫學目的;知情同意;隨機對照。《赫爾辛基宣言》
動物實驗3R原則:替代,減少,優化。
23.不得實施代孕技術。
24.同一供者精子最多只能使5名婦女受孕。
體外培養期限不超過14天。
25.基因治療優后原則:病種:惡性腫瘤、神經系統疾病、遺傳病、感染性疾病(如艾滋)、心腦血管疾病。
26.醫學道德修養: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陶冶。實踐是根本途徑。
27.境界:最高(無私奉獻),基本(利人利己),最低(損人利己),不道德(損人損己)。
28.醫學道德評價:主體:廣泛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客體:醫學倫理行為和醫德品質。方式: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信念。
29.首要至上標準:有利于患者疾病的緩解、痊愈和生命的安全。
30.違反行為規范處理原則:普遍適用,全面規范,共同負責,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