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號將是小滿節(jié)氣,我國大部分地方將是跨入夏季的節(jié)奏。小滿時節(jié),雨水漸多,天氣悶熱潮濕,人體容易受到“濕邪”侵擾,這樣的時節(jié),該如何養(yǎng)生呢?專家提醒,這個節(jié)氣因為高溫、多雨等原因,陽氣容易受損,體內(nèi)濕氣會增加,情緒也會變得煩躁,因此更要注意養(yǎng)生,警惕“三滿”對身體的危害,同時也要注意食療和休息。
一、小滿避“三滿” 要護陽、健脾、靜養(yǎng)
“滿汗”貪涼易傷陽。進入“小滿”后,氣溫不斷升高,天氣漸熱,暑熱邪盛,汗液的排泄也會加快,人體的陽氣也會因此受損。這時,人們比較貪涼,比如空調(diào)、冷飲等,易受寒濕之邪而傷陽。醫(yī)生介紹,夏季養(yǎng)護陽氣,補中益氣比較適合按揉足三里穴。一般來說,拔火罐、灸療是很多老年人常選用的祛除體內(nèi)寒氣的方法。市五醫(yī)院康復科主任車會剛告訴記者,通過拔火罐,可以將身體里的濕氣、寒氣,通過皮膚組織滲透出來,從而排除,讓人充滿精神,拔火罐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對身體評估,看適不適合拔火罐,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拔罐”,一定要謹慎。
拔火罐、灸療也不便于居家使用,因為有的人呼吸系統(tǒng)有些亞健康,灸療和拔火罐產(chǎn)生的煙霧容易刺激呼吸道誘發(fā)舊疾。這類人群可以試試中醫(yī)扶陽罐,這種中醫(yī)外治器具不但罐底面積大,而且循經(jīng)找穴更加容易,且無艾灸燙傷之弊,免除了煙熏火燎的窘?jīng)r。
雨多“濕滿”傷脾胃。“小滿小滿,江滿河滿。 ”這時開始,雨水會多起來了。小滿時節(jié),雨量增加,空氣潮濕,各種皮膚病,如腳氣、濕疹、汗斑、濕性皮膚病、足癬等易發(fā)生。中醫(yī)認為,這些皮膚病的發(fā)生與天氣悶熱及潮濕有關,尤以濕重為主要致病因素。專家介紹說,中醫(yī)祛濕可以通過健脾來實現(xiàn),比較好的健脾運動是五禽戲中的熊戲。健脾祛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喝鯽魚煲的湯,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有助于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比較適合夏季體內(nèi)濕氣比較重的朋友食用。
天熱心煩“脅脹滿”。小滿節(jié)氣時,由于氣溫增高,即便是有空調(diào)幫助,還是難免經(jīng)歷室內(nèi)室外溫差大的變化,這個時候人的情緒也會隨之改變,容易出現(xiàn)心煩的現(xiàn)象。這時,不妨練練“坐功”、平心靜氣,重視“靜養(yǎng)”,可多做偏靜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
二、相對晚睡早起 睡好“子午覺”
進入小滿時節(jié),天氣將逐漸炎熱,溫度也明顯升高,這幾天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
養(yǎng)生專家介紹,進入小滿后,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但還是要保證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特別提醒的是,仍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以及充足的體力。尤其是老年人,務必要注意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小滿起,防暑也被提上日程。氣象專家提醒,此時節(jié),應盡量避免午后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并注意防暑降溫;同時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可準備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常用防暑降溫藥品。
三、飲食宜清淡少鹽 宜吃苦嘗鮮
小滿養(yǎng)生,飲食依然重要。營養(yǎng)專家介紹,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nèi)臟、肥肉等,少吃過咸的食物,如咸魚、咸菜等。小滿節(jié)氣來臨之后,人體生理活動也轉入旺盛期,消耗的營養(yǎng)物質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多。
小滿吃苦菜。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周書》中即有“小滿之日苦菜秀”之說。
推薦吃法:開水燙后,涼拌、做湯、炒食或者拌面蒸食均可,如涼拌苦菜、苦菜豬肝湯、清炒苦菜、蒸苦菜等。
宜忌人群:一般人,肥胖、糖尿病、黃疸性肝炎、流感、大便干結等癥患者都可食用,脾胃虛寒者禁食。
小滿嘗三鮮。農(nóng)諺中有“小滿見三鮮”之說。小滿三鮮為:黃瓜、蒜薹和櫻桃。
推薦吃法:將其當作水果洗凈生吃、涼拌、煮食、清炒、做湯均可,如涼拌黃瓜、糖醋黃瓜、紫菜黃瓜湯、黃瓜蒲公英粥、蓑衣黃瓜等。
宜忌人群:平常人及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水腫、癌癥、酗酒等人群都適宜;脾胃虛弱、腹痛腹瀉者則不宜食用。
作者:譚立鵬
編輯:陳錢芳 吳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