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有句名言:婚姻就是錢和性。
意思是:成也錢和性,敗也錢和性。
如今王寶強離婚事件又把這個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作為一個結婚十年有余的已婚人士,不免心中有感,想聊幾句。
今天不聊性,只聊錢……
首先,一對夫妻婚后的財務狀態,很大程度是受父母,特別是女方父母的影響。如果女方從小是在一個老媽管錢的家庭長大,那么她將來也會要求管丈夫錢。相反,如果女方是在父母經濟獨立的環境下長大,她很有可能向自己丈夫提出經濟獨立要求(而一般也不會有丈夫拒絕)(--如果你很在意這件事,那么在選擇配偶時,切記留意ta家庭的財務習慣。)
比如我:我爸媽結婚40年,財務一直各自獨立,無論我爸生意做的再大或者破產,我媽一直保持她自己那份收入,從未合并。家庭收支和彼此對家庭的貢獻,我媽定期也會跟我爸核算清楚。原因是,我媽從小受的美式教育,很獨立也很西化。她自己也有能力,收入非常殷實穩定。我媽一輩子都很幸福,靠自己的能力衣食無憂,即便陪著我爸經歷大起大落,她也能鎮定從容。在我很小的時候她就跟我說:“女人一生最大的幸福不是來自男人或者孩子,而是來自經濟獨立。”這句話也一直被我放在我個人的“愛情圣經”里。
所以,我結婚這么多年,跟我老公也保持著彼此經濟獨立。我們的工資卡各自保管,各自還信用卡,家庭支出一部分他來負擔,一部分我來。由于彼此獨立,他精神負擔比較小,所以想干嘛干嘛。我因為一直比較努力,所以收入也持久穩定。這些年來我們極少因為錢而吵架,若是吵,也是因為我老公覺得,我把各自對家庭的投入劃分得有些“過于清楚”了,顯得生分。
說老實話,我覺得我劃分的還不夠清楚
作為一個數學特別好的文科生
在我心里最理想化的婚后財務狀態
大致應是這個樣子的……
我覺得婚姻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建立一種共同生活的合伙人關系。這種合伙跟生意的合伙不一樣,生意看投入多少錢,婚姻家庭看投入多少心。那心怎么算呢?按為家庭投入的收入百分比算!所謂的百分比,就是約定一個占比數字,每個月各自從收入中拿出這個比例,合并起來用于家庭。
收入守恒的前提下,家庭生活的開支大,百分比就大,開支小,百分比就小。舉個例子:丈夫月入5w,妻子2w,每月各自拿出70%,共4.9萬(夫3.5+妻1.4)作為家用基金,可存入一個共同賬戶或由妻子代為管理,這部分錢用于家庭生活開支,不夠就增大百分比,多了就作為家庭存款。一切夫妻雙方共同享有共同獲益的開支,都有這部分基金來支付,比如:房子、車、孩子、家庭旅游、柴米油鹽、家庭存款、共同投資等。各自剩余的30%,各自獨立支配,比如應酬,送禮物,買個人用品、興趣愛好、贍養各自父母或者存起來等等。
家庭投入比例根據實際生活水準、實際收入水準和雙方意愿商議決定,可高可低;自由支配的那部分錢該怎么用,各自自由決定,對方只能建議但無權干涉。
我認為這種方式有幾個好處……
1、財務自由:對于我這種把獨立人格凌駕于一切之上的人而言,夫妻關系固然很重要,但個人意志(自我關系)更為重要。爹媽生下我們,并不是為了另一個沒有血緣的異性而生的,是為了我們自己。當一個人勤奮努力,每天累死累活打拼之后,如果卻連最起碼的財務自由和花費尊重都得不到的話,那奮斗還有什么意義?那非常悲哀,會產生很多消極負面的情緒,會抵消我們的斗志,會讓我們進步的速度變慢。
建立一定比例的共同投入,既保證了家庭開支需要,也能規劃共同的發展,比如: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彼此都要更努力,共同增加基數。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把夫妻經營生活的KPI定期量化、定期評估,實現共同進步。同時,各自保留一部分財務自由,雖然不是很多,但足夠讓彼此活得有希望。
2、公平對等:對于女性而言,我認為嫁給一個男人并不是要成為他的助理或老媽子。他如果懶得管錢或者不會管錢,可以去雇傭一個專業的財務顧問幫他打理,何必要求對財務很外行的妻子提供免費服務呢?我們也有自己的工作,也很忙,需要休息好不好?
同時,按百分比不按絕對數值,也避免了夫妻雙方因為能力、收入水準的差異而導致的矛盾。既然你選擇了一個收入低的配偶,就不要要求ta跟收入高的你一樣拿出同樣數額的錢。你盡70%的心,ta也是,彼此對等,彼此尊重。
3、制造浪漫:我最不喜歡聽的就是“左兜掏右兜,都是自家錢”這個說法。首先,你愛對方,給TA買禮物,請用你自己賺的錢!你自己每個月就賺幾千塊錢,拿對方的收入買幾萬的表送ta,那叫送出的心意嗎?那叫滿足你自己的購物虛榮!只有在擁有了獨立支配的金錢的前提下,夫妻關系才會更浪漫。你沒錢了找我要,我沒錢了找你要,每一分錢都有記錄,但這都不是算計,而是恩情。恩情就不需要記賬嗎?我覺得需要。因為你借用了他本來可以給自己買臺單反的錢給自己買了包,他能犧牲自己優先滿足你,這就是愛,愛就該記下來,以便提醒你,日后在他想給車改裝一下錢不夠的時候,你也能同樣愛他。
4、穩固婚姻:很多女人覺得管住了男人的錢就是管住了他的心和下半身。我認為這個想法很蠢。因為男人最有價值的并不是他賺來的錢,而是他賺錢的能力。你管住了幾顆蛋就能管住雞嗎?除非你有本事捏住他賺錢的小jj,否則,千萬不要犯這種幼稚病。看看那些為了愛情寧可凈身出戶的男人就知道。
我主張不要太管男人的錢,因為:只有他在有條件去搞外遇的情況下,他才能真正冷靜地去想,要不要搞。如果要搞,要么就是真愛,要么就今天一個明天倆永遠沒完沒了,那他注定就留不住,你們的婚姻也就不值得再留戀。如果有條件都不搞,那才證明你對他真的很重要,他是真的愛你。你們的婚姻才能很客觀地穩固下來。
一個對自己能力有自信的女人
是不在乎男人賺多少錢
都能自己生活得很好的
這樣男人才會為了自尊
更努力地去賺錢、搶著為你付賬
一個自愛的女人
是懂得zai尊重自己的同時
也尊重對方的
這樣一起生活
你舒服男人也舒服
人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狀態下
才能從靈魂深處萌生愛
這樣的婚姻才完美……
今天看了美國麻省理工做的一個社會心理學實驗案例,覺得非常好,在此引用一下作為ending:
就幸福婚姻而言,每個人最終都還是會找一個和自己價值相仿的人作為伴侶。所以重點不是你要找多少分的人,重點在于你要認清自己是幾分(包括你終將會是幾分)。如果你是3分,千萬別幻想過上100分的生活,因為你會為此犧牲很多,用心甘情愿承受痛苦的方式來換取這種本不屬于你的生活。一旦有一天,當你們二人中有任何一方心不甘了,你終將還是會失去。
從幾年十幾年看,或許婚姻可以靠愛情或子女支撐,但拉到30-50年這個長距來看,最終還是要回歸理性。所以,從今天起你就得想好,別讓80歲的你,仰天長嘆:如果當初……
這個世界,沒有如果。但是這個世界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通過數學解決,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庭的安定和諧。
認清自己,學好數學。好好算清自我價值、算清人性、婚姻和人生這筆賬。這其實并不傷情,反而怡情。(完)
作者潘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