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這種情緒比較特殊,它是由憂慮、恐懼、緊張、擔心等其他情緒混雜而成,當它出現時,一定能被人的內心察覺到,并且很明顯。
一般當人遭遇挫折時,事情結果沒有預期那么好時,或者會因為害怕自己不能準確預測事情的結果,它往往會出現。
比如在你考試前,你雖然好好復習了很久,但是還是會感到焦慮的情緒,害怕自己考不好,考不好了這么長時間的復習豈不是白費了嗎?
你工作壓力慢慢變大,事情很繁忙,問題也慢慢增多,或許你在某個清晨想到今天還有那么多困難的問題還要去解決,你突然感到心煩意亂,不想去上班,只愿待在家里。你害怕自己到了公司后不知道事情該從哪方面下手,害怕事情結果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這時的情緒反應就是焦慮。
1、審視自己的認知并重建
當你感到焦慮時,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的想法,你的想法反應的是一種猜測還是事實?就像你害怕自己工作做不好這個焦慮的想法,“做不好”只是你的猜測,而事實只有你做了才會顯得出來。
很多焦慮者的想法往往是:”我害怕.....“ ”我不知道該從哪做起,所以事情一定不成功” “以前的事情很多次不能成功,這次恐怕也不會成功”。這些都只是你潛意識中的可能性,而不是事實,只有認識到這一點,你才能對自己的認知有個大致的了解。
不要一味的沉浸自己比較負面的猜測中,尋找猜測正反兩面的客觀證據。找到一張紙,把能證明自己猜測結果的證據列下來,反面的證據再列舉出來,對比一下,你就會對這個事情有個大致的了解。
2、自我反省過去的經驗
當你遭受一次失敗的經歷后,你的大腦為了保護你會為你編織各種故事和各樣理由,尋找各種理由來讓你的大腦能接受你自己失敗的事實。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大腦記錄了失敗的經驗。你針對自己失敗的原因,付出努力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但當你再次去面臨上次事情同樣的情景,你感到焦慮是因為你只關注過去失敗的場景和經歷,而忽略了自己這段時間為這付出努力的過程。
實際上這段時間,你付出努力,有了一次次點點滴滴的進步,這些進步經驗保存在你的大腦中,你應該也學會關注這些經驗,而不只關注失敗的經歷。你已不是當時的那個你。
3、把眼光放長遠點
當一件事情對我們很重要時,我們就會把注意力過度集中在這件事情上。因為這件事情對于我們過于重要,所以我們害怕失敗,而這只會讓我們過于關注那些負面的信息,而忽略一些其他重要對我們重要的信息。
當面臨這種情況時,不妨嘗試著把目光放遠點,這個問題目前讓你很焦慮,那半年后?一年后?三五年后呢?
4、轉移注意力
你可能會說自己有焦慮情緒時,會采用各種處理情緒的小技巧,但都沒有什么效果。這時你不妨把讓你焦慮的事情暫時緩一緩,去做做其他事情,轉移下注意力。反正一直關注這件事情,帶給你的負面情緒你也走不出來,只會陷入惡性循環,不如先放一放。
或許當你回過頭再面對這件事情時,你會不一樣的觀點和感受。
5、尋找對你有用的想法
生活中有句俗話,做個傻瓜最幸福。人往往太聰明,就會考慮事情很周全,該考慮到的因素都考慮到了,但因自我控制力太差,或者心理素質不好,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沒有或者負面的想法上,導致情緒很焦慮。
所以在辨別想法真實性的同時,也要辨別什么想法對自己有幫助,正面,把注意力轉移到這上面,負面情緒就會減少很多。
比如考試的第一名只有一個人,你就是把自己逼的再死,它也是只有一個人的機會,所以不妨想一下,哪怕名次下來幾名,自己也可以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培養特長上。
6、正確面對焦慮情緒
焦慮情緒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他們在打獵時會遇到各種野獸的襲擊,當發現自己的力量弱小不能抵御時,就會產生應激的焦慮情緒,此時大腦活躍、感官敏銳,尋找一切機會逃脫危險境地。
從這個角度看,焦慮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它能幫助我們迅速認清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快速找到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高效率。
但是焦慮是一種費能量的情緒,長時間處于焦慮情緒狀態下,消耗的身體和大腦能量非常大,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能量一旦消耗很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往往就會下降,反而做事情的結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致使我們的焦慮情緒更為嚴重,形成惡性循環。認清焦慮情緒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能幫助我們緩解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