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心理咨詢的助理老師,接觸到很多來訪者,大部分是因為出現(xiàn)了情緒困擾來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你可能不知道你憤怒的原因,不過你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憤怒。
所以我想把這個回答擴大一點,談談如何管理我們的情緒。
或許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大部分人很少表達自己的情緒甚至是認識自己的情緒。
我們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體驗都加了一層自己的濾鏡——每個人體會到的都是主觀的世界。而這個濾鏡,其實是我們的一種認知思維模式。 在面對同一個困惑或者難題時,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認識、歸因、念頭,這是因為他們采取了不同的思維模式。
1. 非黑即白(比如在犯了一點小錯就完全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沒有價值)
2. 自動過濾(自動過濾掉好的地方,只關注那些不好的“錯的”部分,即使知道有好的部分,也很難從低落的情緒中好轉(zhuǎn)起來)
3· 過度概化(把一些不好的經(jīng)歷概括成自己的宿命,因為幾次運氣不好就否定自己的人生)
4. “應該”構想(常常用“應該”“必須”來激勵自己和要求他人,對事物有著很刻板的期望)
5. 情緒化的推理(把自己的情緒反應作為一件事是真的的證據(jù),比如感覺自己很胖,就把這樣的感覺當成自己是一個胖子的證據(jù)。)
改變思維模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跨出自己的舒適區(qū)需要很多的力量,很多的問題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期望著短時間內(nèi)能改變,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做不到的,畢竟要丟掉曾經(jīng)保護自己多年的盔甲,如同離開過去的自己,失去的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即使是通過心理咨詢,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有所成效。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及時的意識到自己當下又用了什么模式,保持對自己的覺察和反思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變化的過程如同細胞的新陳代謝,自己還是自己,就想象成是在換牙齒,因為你需要咀嚼更堅硬的食物,面對的是新的困難,所以你需要更堅固的牙齒來幫助你。
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認知行為療法中提出的、更加實操的方法:思維記錄表。不過使用這個表格的一個前提是—你不需要相信你的每一個想法,它們不一定是真實的,更不一定是有用的。
1. 情景
a. 這件事是什么時候、在哪里發(fā)生的?
b. 誰參與了這件事?
c. 具體發(fā)生了什么?
2. 情緒體驗
描述你在當時感受到的相應的情緒,比如:
a. 開心
b. 焦慮
c. 憤怒
d. 愧疚
e. 羞恥
f. 害怕
g. 快樂
3. 自動化的思維(和畫面)以及出現(xiàn)這樣念頭的證據(jù)
寫下當時情景下你萌生的念頭,
示例:
a. “我真是沒用”
b. “我絕對應付不了”
c. “我永遠都不會變好”
證據(jù)(這必須是一些事實,而不能是你自己的臆測)
我忘記了一些細節(jié)
我給好幾個人帶來了不便
4. 推翻的證據(jù)
現(xiàn)在,你需要站在另一方,找出你的自動思維中所講述的故事中存在哪些漏洞。
a. 我把事情完成得很好比搞砸事情的頻率高很多
b. 我在下午犯了一個錯誤,但在早上我很出色地完成了兩件事情
c. 我的錯誤沒有造成巨大的損失
d. 大多數(shù)時候我是一個很仔細的人
e. 我向被我影響的人真誠地道了歉,他們也接受了我的歉意
5. 可替換的思維
這一點你需要做自己的法官,使用之前的兩個證據(jù),提出一個公正公平的結(jié)論。
比如:
a. 我偶爾會犯錯,但總體來說,我并不是一個粗心大意、沒有責任心的人
b. 我在大多數(shù)時候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c. 那些被我錯誤影響的人可能有點不開心,但沒有跡象表明他們會因此覺得我是個無能的人
d. 我能從中汲取教訓,讓以后的工作變得更好
現(xiàn)在再感受一下你的情緒,每一次記錄都可以幫你梳理一次,同樣,通過觀察自己的記錄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情況下,自己會出現(xiàn)哪些情緒,樓主想控制憤怒可以大部分記錄自己憤怒的體驗。
中醫(yī)上講怒傷肝,從某種程度上說,身體與心理是相互關聯(lián)的,他們中的任何一方,都很難脫離另一方而“獨善其身”。
我們需要在發(fā)現(xiàn)身體出現(xiàn)異樣的時候,去主動關注自己的情緒心理;也要在陷入心理困擾的時候,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如此,我們才更有可能接近“健康”,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身心健康”。
你對自己的外形和身體狀況不滿意,可能是因為你長期不開心。再為它們不開心的話,可能會越來越丑哦!從今天起做個快樂的人吧。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公眾號渡仁心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