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后臺問:烏鴉,《再創世紀》你寫不寫?
我集中回復一下:不寫,希望TVB別再消費我們的情懷了!
但是,作為70、80、90后的集體回憶,我還是想推薦幾部經典港片。比如,這部港式早期無厘頭喜劇巔峰之作:《半斤八兩》
上世紀70年代,香港。
萬能私家偵探社,是一間只有三個員工的小公司。
雖然老板見人就說,自己是和“港督”握過手的大神探,可事實上,他沒啥能耐、脾氣又壞,還是個鐵公雞,一天只給員工4塊錢飯錢…
偵探社已經虧損了好幾年,生意不好做,他們接到的都是什么偷情出軌、欠錢不還的小案子…
有一天,一個年輕男人找上門來,想求一份工作。他剛剛被炒了魷魚,一沒文憑二沒技術,唯一的特長是:能打。
老板見他身手不凡,出了極低的工資,把他招進了公司。
于是,幾個三腳貓偵探,一起在香港城里開啟了偵探之路。
在一次次查案過程,充滿了各種尷尬、麻煩,笑料不斷,而香港的社會百態也一覽無遺…
電影《半斤八兩》于1976年在香港公映,豆瓣得分高達8.4分,不僅是年度票房冠軍,還被譽為20世紀香港最具諷刺的喜劇電影。
電影由“冷面笑匠”許冠文自導自編自演,許冠杰負責音樂制作。
有網友評論道:1976!竟然在42年前就有了這樣精彩的電影!香港的喜劇電影,不能只知道周星馳,一定要知道還有許氏四杰。
誰是許氏四杰?即香港演藝圈著名的“文武英杰”四兄弟…
許冠文,提名過6次金像獎影帝的喜劇天才,被稱為“周星馳之前最偉大的喜劇之王”。
許冠武,從事電影幕后、攝影師等工作。
許冠英,著名丑角,代表作有《僵尸先生》。
許冠杰,第一代的粵語歌神,被認為是粵語流行歌的開山鼻祖…
雖然如此,許式喜劇在中國內陸的知名度,遠遠不及周星馳。
這里面有一些偶然因素:許冠文的成名作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而且內陸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開始大量引入港臺影視劇,周星馳正好趕上了這一波。
可以說,大陸觀眾恰好與許氏喜劇完美錯過了。
上世紀70年代,從邵氏公司出走的許冠文,自編自導了純粵語對白的喜劇片《鬼馬雙星》,打破了李小龍創造的票房紀錄。
此后,許氏兄弟參與制作的喜劇電影,如《賣身契》《天才與白癡》《摩登保鏢》等影片,部部爆紅,共五次獲得香港年度票房冠軍。
而《半斤八兩》,是唯一一部四兄弟均有參演的電影。
許氏喜劇,被認為是開了香港本土無厘頭電影的先河:美女扮丑、裝逼被揍、惡作劇、屎尿屁的笑話…
受限于制作成本和技術,他們沒辦法弄出多華麗特效、宏大場面,只能挖空心思,利用小空間里道具、格局、肢體動作…創造出獨具一格的喜劇風格。
在電影《半斤八兩》里,有這樣一段戲:老板和小偷跑進了廚房里,兩個人拿著鍋碗瓢盆、鏟刀勺筷、各種食材就狠狠干一架…
最無厘頭的鏡頭,莫過于老板拿起了臘腸,甩成了虎虎生風的雙節棍…和日后的王晶喜劇、周星馳喜劇,如出一轍。
比如《半斤八兩》里,電視上本來播著做菜節目,忽然調成了瑜伽節目。
不知情的觀眾,跟著電視里的“一二三四”,給肉雞做起了瘦身操…
比如《天才與白癡》里,貪財醫生聽到精神病人說“那里有錢”,立刻根據指引翻山越嶺、鉆洞爬坡,被鵝追被狗咬,最后到終點一看,是香港銀行。
比如《摩登保鏢》里,馬桶搋子成了上坡的逃跑工具,結果關鍵時刻,棍子脫出來了…
盡管現在看來,這些電影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在上世界70年代,據說有觀眾笑到在地上打滾…
話說,在他們之前,香港當紅的電影類型主要是武俠片和動作片,喜劇并不占優勢。
而且,當時的港片,基本不拍本土故事,都是以大陸為背景。據說當時的港人覺得粵語太土,所以電影對白大多都是國語,更別提粵語歌了…
武俠電影《刺馬》劇照
許冠文在1972年拍過一部喜劇電影,叫《大軍閥》。里面荒唐風流的軍閥頭子,說的是一口蹩腳山東話…
直到描寫市井草根、加入大量俚語土話的《半斤八兩》,和其他許氏喜劇上映了,大家才發現:原來本土故事可以這么講!粵語歌可以這么唱!電影可以這么接地氣!不靠打打殺殺、淫情艷史,也能有高票房!
許氏兄弟最大的特點,就是“港味”十足的本土故事。
什么是港味?
就是時代巨變中,這個中西夾縫里的小島上,不同行業的小人物們,生活中的辛酸苦辣、喜怒哀樂、自嘲惡搞、失落幻想、雞毛蒜皮、風俗習慣…
它在摩登大廈中的波霸美人里,在劏房的家長里短里,在死飛仔的“撲街”粗口里,在街頭一碗叉燒飯里…而許氏兄弟,是首先把香港本土故事,完完整整搬到大銀幕上的電影人。
香港“棟篤笑”創始人黃子華,曾這樣評價許冠文:喜劇笑料挖掘于日常生活,在歡笑之余總是給人帶來希望!
許冠文曾說:要用喜劇的眼睛去看社會問題。
對于這部《半斤八兩》,有觀眾點評道: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香港的黃金時代真像今天的中國夢...就是這個港味,時光流轉,真是如夢似幻啊!
社會不公時,他們諷刺道:勤力就能發達了咩?咁點解你唔睇一下新界的牛?(勤勞就能發財了?那你怎么不去看下新界上的牛多勤勞?)
上班族們習慣自嘲:我吔呢班打工仔,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嗰種辛苦折墮講出嚇鬼,死俾你睇。(我們這些打工仔,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那種辛苦落魄說出來,能嚇到鬼死給你看!)
更重要的是,他們所有的電影里,都在傳達著令人心酸的正能量...
有人抱怨時,他們會說:你出生個陣連屎片都不帶,這世界欠你什么?(你出娘胎的時候,尿片都沒帶一條,這世界欠你什么了。)
有人失意時,他們會說: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雷聲風雨打,何用多驚怕。心公正白璧無瑕,行善積德最樂也。
他們用喜劇的方式,讓人們在枯燥沉悶的生活里笑出聲來,以“打不死”的樂觀態度,繼續輕松面對逆境…
1992年,有一部名叫《豪門夜宴》的大雜燴電影。里面有這樣一個鏡頭:許冠文和周星馳同桌吃飯,筷子一起夾中雞頭,一番爭執之后,年輕的周星馳搶走了雞頭…
回過頭看,這個情節很耐人尋味,它似乎在說:香港喜劇電影,在這樣一個漫不經心的片段中,兩代天才笑匠完成了新老交替…屬于周星馳的時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