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時會遇到這樣的人和事:
你出國旅行發條朋友圈,一個跟你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會在下面留言“你在xxx呀,正好,幫我帶點什么什么回來~” 但實際上你出國的時間安排很緊張,行李也特別多,根本不可能幫他帶東西,更沒時間為他去逛街。
你參加一個聚會,結束時大家在相互告別,一個剛剛認識的人過來對你說“哦,你也往東邊走啊,那我搭你的車了?!钡鋵嵞阋獮榇硕嗬@很遠的路。
……
該怎么對付這種人呢?
這種人最大的特點是,他們可以用非常坦然甚至親切友好的態度向你提出一些超越于你們關系的要求。而生活中其他那些向你提出非分要求的人通常不是這樣,比如一個持刀劫匪讓你拿出錢包,他的態度至少是窮兇極惡的。
而本文討論的這類人,他們在向你提出非分要求之時,語氣卻跟你的至愛親朋一樣理所當然 ,雖然你內心深處感到利益被侵犯,但如果斷然拒絕,挑起沖突的責任似乎全都落在你這一方。
作為普通人,我們不是不敢撕逼,我們只是不敢主動撕逼,你看打架的時候,多數人動手之前都會瞪著眼對對方嚷嚷:“你剛才說什么呢?你再說一遍!你再說一遍!!”目的就是希望對方能夠正式地來觸犯自己一下。
只有經常打架的人才會毫不客氣先發制人。
因為害怕主動挑起沖突,所以面對被沒有界線不懂分寸的人打擾,多數人的本能反應有兩種:
第一,保持面子上的友好,接受了對方的無禮要求。但背地里恨得咬牙切齒,既恨對方無恥,也恨自己窩囊。
第二,找個借口,帶著虛偽的歉意拒絕對方。但事后心里難免惴惴不安,擔心被對方識破,維護關系的努力白費。
作為正常人類,我們只有在情緒進入了激動狀態后,才能毫不客氣地拒絕或者回擊對方,可是被沒有分寸的人用坦然友好的態度打擾,我們的情緒反應卻是滯后的,因為對方的友好態度阻擋了我們把內心不滿即時轉化為負面情緒的進程。
那面對這種『態度友好+要求過分』的人,我們該怎么辦呢?
*答案是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首先,維護自己的利益,我們必須要拒絕對方;
其次,被拒的人內心當然會有不滿,并且不滿同樣會有即時轉化為負面情緒的可能。所以,我們要用更加友好的態度去阻擋他!
下面說說這個辦法背后的道理。
在魔鬼約會學中有個重要的社交法則,叫『鏡像原則』,說的是追女孩時要根據女孩對你的態度作為交往參照。女孩熱情我們也熱情,女孩冷淡我們也冷淡,男士只要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上稍微主動一些即可,熱臉貼冷屁股并不是最佳策略。
『鏡像原則』的心理學原理是,在社交中,我們向別人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同時也就希望對方用相近的態度對待自己,這一點可能跟很多人的常識有些相悖。我們并不期望別人用相差很大態度對待自己,哪怕是更好的態度。雖然有些時候,當對方用更加熱情友好的態度對待我們,并且后來也改變了我們對他的態度,但這畢竟不是我們最初的預期。
多數時候我們的下意識是,我對一個人冷淡,我心里就是希望他離我遠點,我并不期待他對我熱情友好。
所以當我對一個人冷淡,而對方用熱情態度回應時,至少在最初的瞬間,我們并不會因此開心,我們甚至會有不安全感,會懷疑對方的動機。并且,雙方的態度相差越大,我們的安全感越低。
試想一個場景,開學了,新班級里面的一群新同學,其中一些比較羞澀的同學,遇到了態度友好和態度熱情的兩類同學,相比之下,態度友好的同學會更容易跟羞澀的同學發生交流,態度熱情的同學倒可能嚇到羞澀的同學。
而羞澀的人遇到羞澀的人,雖然最終沒有發生交流,但也不會太失望,因為這個結果符合他們的預期。
所以我們發現,最有效的社交策略是用比對方稍微積極一點的態度對待對方,循序漸進不斷升溫。
談戀愛也是如此,鏡像原則的作用是把交往中帶給女方的不愉快降到最低,這跟多數人以為的,追求就是盡可能帶給對方快樂的想法正好相反。
有這樣一句人生箴言——“追求幸福的秘訣就是盡可能地避免不幸”,我覺得同樣適用于兩性關系。在戀愛過程中,多數人都是想方設法給對方帶去更多的快樂,但縱覽人生你會發現越是這樣努力,結局往往越是一地雞毛。相反,如果把盡量避免給對方帶去不愉快作為交往的準則,關系健康發展的機會卻會更大。
再回到本文討論的話題。
當不懂分寸的人提出非分要求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應該接受一個事實:
我和他之間的關系已經“微微”被破壞了,那么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其實是如何不讓關系變得更糟,而不是自欺欺人地維護一個完美關系的假象。
或者換個實際點兒的說法,不讓關系更糟比假裝沒事要更容易做到一些。
如何讓關系不會變得更糟呢?鏡像原則就該發生作用了——用跟對方同樣坦然友好,甚至再稍微熱情一點兒的態度說話,但是表達的內容卻應該是你自己的真實意愿,堅定地拒絕他們。同時,為了避免被誤解為借口,盡量不要使用具體的理由,也就是說此刻”上推“比”下切“要更合適,因為你們之間即使有友好態度,其實也是低安全感狀態,“上推”的意義在于不讓情況變得更糟。
舉個例子:
這個例子來自本文的標題,本來是分答為鹿晗做推廣向大V征集的一個問題,回答中排名第一的是李銀河老師,她是這樣說的——“有一次我在高鐵上被一位女士認出,寒暄時女士問我家具體地址,打算以后去我家找我,我心想我哪兒有時間陪你閑聊呀,于是靠站時趁她不注意,我就下車溜了?!?br>
可惜,李老師這個回答只能當反面教材。
生活有相當一部分人都跟李老師一樣,一旦要當面對人說“不”,他們自己就先進入了高度緊張對抗的狀態,下意識就不敢進行態度表達了,于是他們把重點放在回應的內容上——即找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來拒絕,希望以此緩解社交壓力,如果實在找不到借口,最后就從行為上直接逃避(有些女孩在拒絕追求者的時候也是這樣),可是這種做法往往會把你們的關系搞得更糟。
逃避表達,會造成你在拒絕他人的時候,變成了這樣:
因為你不好意思拒絕,所以你表現出來的態度是生硬的。
因為你在找借口,所以你表達出來的情緒是尷尬的。
結果,提出過分要求的一方倒是坦然以對,而你卻變成了一個“犯錯的人”。
不僅如此,這種做法還會讓你面臨兩個麻煩:
一,不可能有那么多合適的借口
二,對方早晚能看出來你在欺騙
那么,最好(不壞)的回應方法是什么呢?
『友好態度+積極情緒』
按照我們的鏡像原則,帶著友好的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對想登門拜訪的陌生人說:“哈哈哈哈,不可能不可能,除了親朋好友和快遞外賣,沒有人知道我住哪里……”
作為社交高手有這樣一條原則:【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盡量表達真實情緒】
而上面的積極情緒恰好就是真實的,因為我漂亮地拒絕了一個不懂分寸的人,難道不該開心一下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