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學習哥
來源 | 初中生學習(ID:czsxuexige)
升入初中之后,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會發(fā)生或上或下的變化,并且這些變化會直接影響他們中考時的成績。
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初中,是孩子學習成績的突變期,到了初二下半學期,孩子的學習成績便基本上定型了。
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整個初中時期可以稱作是從小學到高中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將要學習的內容、學習方法,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等,都將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這時,孩子是否能適應以及適應速度的快慢等,都將能夠引起孩子成績的突變,而如果到了初二下學期,孩子仍不能適應初中學習的這些內容、方法的變化,那就危險了,不僅僅會影響到中考,甚至會讓孩子在高中階段也慢人一步!!
初二成績上不去的原因
引起孩子學習成績突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家長趕緊看看,自家孩子落后在哪一步?趁早糾正!!
原因1:學習內容逐步深化,適應太慢
小學期間,孩子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主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基本課程。
老師的教學方法也以重復教學為主,便于孩子理解和記憶。但到了初中,孩子的學習內容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學習的科目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小學曾經學過的科目,由直觀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尤其是到了初二,物理、化學等科目也相繼開設,歷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些科目對于初中的孩子來說,都需要掌握,這就使孩子學業(yè)上的負擔大大增加了。
而且老師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了,除了要求孩子記憶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運用知識的能力。
這使得很多還處于原來學習思維中的孩子無法接受,因此學習成績只能是大幅下降。
原因2:學習方法已經變化,調整不及
每次考試成績公布之后,總會有孩子這樣向我抱怨:“老師,我每天都在認真的學習,而XX學習并不是很認真,他好像整天都在睡大覺,為什么每次考試時,我的成績卻不如他呢?”
是的,我曾經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學習很刻苦,但學習成績卻總是不理想,而那些看起來并不是很用功的孩子,卻次次都能考高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也許大多數的家長會說,這兩類孩子的智力有差距。
的確,智力的差距確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很多教育學家的教育研究結果卻表明,因為智力因素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是非常小的,大約只占總因素的5%。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這兩類孩子之間成績的差距呢?
是學習方法的不同。
在初一,孩子所學的科目比小學時多出幾門,在學習方法上就處于一種“爬陡坡”的狀態(tài),“爬”上去的孩子在初二階段的學習就會得心應手;
沒有“爬”上的孩子在初二階段的學習就會力不從心,并且會因此受挫而失去學習的信心,造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huán)。
原因3:學習習慣拉開差距,培養(yǎng)未成
在初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孩子沿襲了不良的學習習慣。
就拿考試時做題的速度來說,小學高年級考試內容用120分鐘完成,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比較寬松的。
因此孩子在考試時不會緊張,他們會慢慢地做題;而老師和家長也要求他們慢慢做,這樣孩子就養(yǎng)成了“慢”的習慣。
一到初中,考試時間同樣是120分鐘,可是考試內容多了,難度大了,很多孩子都還不適應,到考試結束的鈴聲響了,試題才做了一半,考試成績可想而知會有多差。
其實孩子的這種“慢”的習慣不僅僅表現在考試中,在平常的學習中也會有很明顯的表現,比如做作業(yè)慢、記筆記慢……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的隱患。
另外,孩子在小學時沿襲下來的粗心、邊學邊玩等壞習慣,也將成為孩子學習的障礙,促使孩子的成績下滑。
初二下學期如何提成績
那么,在初二下學期,家長應該如何預防和制止孩子學習成績的滑坡呢?
語文:再不提高作文和閱讀就晚了!
語文初中即將過半,很多孩子的成績還是老樣子,最尖銳的問題依然是存在于閱讀和作文。
其實啊,閱讀題型就那么幾類,答題公式就那么幾種。
咱們舉幾個例子看看閱讀題的題型,以小說和散文為例,有內容概括,結構賞析題,手法語言賞析題,人物形象題以及環(huán)境描寫題等。
那么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是否有這樣的觀念,就是看到了這個題就會把他歸結到這種題型,然后就去運用這樣的答題公式就可以了。
從作文的角度來說呢,其實作文都是有套路有框架的,明確開頭怎么寫,中間怎么寫,結尾怎么寫,怎么能把人物形象寫得生動,怎么能把情節(jié)寫得曲折,怎么能把詳略控制得當,這都是有技巧可言的。
對于語文,最重要的就是平時的積累。
讀完一篇好的文章不僅僅是讀了就完了,要像在語文課上一樣做分析,分析一定要透徹,這樣才有助于閱讀水平的提高。
做題一定要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 讀不懂就再讀, 要是真的讀不懂,那么就是基礎功不夠了……
關于作文,首先卷面一定要整潔,有必要的話練下字去。平時要多讀好文章好作文,并深刻解析,這樣對作文也會有幫助。但關鍵還是靠自己的感覺。
數學:初三沖刺的預備期要把握好!
眾所周知,初二學年的知識含量占中考的60%-70%,可謂是真正的時間緊任務重。
更重要的是,為了給初三騰出足夠的時間進行復習和沖刺,很多學校會把初三的部分內容放到初二來學習,使得原本'擁擠'的初二學年顯得更加緊張。
所以初二下學期必須把所有知識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否則把問題帶到初三,勢必會對初三的學習和復習造成巨大沖擊。
平時如果作業(yè)不多的話,自己多做一點題吧!一定記住:熟能生巧!這一點至關重要!
對于理科,做完了都要檢查。檢查的時候如果時間還多,那么把答案蒙起來,重新做一遍吧!時間緊就把你認為你沒有把握的題目做一遍。最后加一點:忌驕忌躁。
英語:超前學習,讓備考時間更充沛!
初二下,結束初中階段知識點學習,開啟備戰(zhàn)中考模式。語法內容即將學完,初中下半段孩子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完型,閱讀,短文填空,作文上。
初二的語法內容已經從對詞法的學習轉化到了對句法的學習,語法內容量多且復雜。單詞量也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很多學校為了給初三騰出足夠時間來復習,把部分內容提前到初二學習,意味著越早學完對孩子越有利。
上課注意聽講,語法不僅僅要背,而且要熟練(這點跟數學一樣),學習了語法就多用用,練習相信老師布置的已經夠多了。
單詞也一定要努力背誦,不要一次性背誦,要反復鞏固,多學多背多用才是硬道理!
也不要忽略課外的培養(yǎng),多看一點適合自己的英語雜志電視等。語感的培養(yǎng)同樣重要,有了較強語感可以大大加強速度及正確率。
物理:力學,只上不下的秘訣
告別初二上的新手入門聲光熱模塊,初二下我們將迎來初中物理的難度之巔——力學模塊。
初二上只要多注重對聲光熱概念的記憶和理解,不少同學都會取得不錯的物理成績。
但到初二下學期,大量抽象的受力分析、力學公式、力學實驗設計、力學壓軸計算,對理科思維考察的廣度和深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物理平均分將從90分轉變到70分,兩極分化開始真正凸顯。
而縱觀中考,力學模塊一直是占比率(40%左右)最高,得分率(0.7左右)最低,可謂是得力學者得物理。
迎接初二下力學的挑戰(zhàn),需要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注重對自己理科思維的培養(yǎng),多去理解和思考題目背后的邏輯、聯(lián)系,學會舉一反三,在幾道題中總結一類題的解決方法。
同時也要多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勤于動手,物理作為實驗中誕生的學科,理解和應用也是近年來中考改革的方向。
化學:中考改革下,初二下需要提前做準備
高考選考全面落地,化學作為最容易得高分的學科,受到不管偏文還是偏理學生的青睞。
高校對化學學科十分認可,現在80%的學生會在初三開始前學完一輪初中化學,將整個化學的學習提前一個學期。
化學中有很多的概念和知識點需要記憶和理解,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枯燥無味,而這正是學習化學的基礎,只有認真學習化學語言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學理論、利用化學的思想去學習、去思考我們遇到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考試成績的目的。
初中化學所學習的知識貼近生活,知識點比較零散,這需要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其中的聯(lián)系并進行歸納總結,比如氫氣、碳單質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和三氧化二鐵的條件是加熱還是高溫,很多同學到了中考前還很迷糊,這就需要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