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我們成為朋友
整個消費金融熱的背后,是各類機構看中了在互聯網消費大潮之下,相關信貸業務未來的廣闊前景。同時,整個行業還面臨諸多難題:監管政策從嚴后行業迎來洗禮;在房貸收緊趨勢下銀行加碼消費金融,行業競爭加劇;整個行業也面臨著資金成本大幅上升的壓力。2018年消費金融行業將何去何從?
文|劉煜
編輯|周艷濤
聯系微信|aixue129
2017年最大的風口,無疑是消費金融,但隨著現金貸監管的出臺,給消費金融一記重拳,行業承壓。
2018年以來,在房貸收緊趨勢下銀行加碼消費金融,行業競爭加劇;同時,整個消費金融行業也面臨著資金成本大幅上升的巨大壓力。
而另一邊,多家消費金融公司2017年業績迎來大爆發。比如,招聯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11.89億元,同比增加3.5倍。捷信消費金融公司10.22億元,同比增加9.8%。馬上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5.78億元,同比增加88.6倍。
消費金融行業在冰與火之間掙扎前行。
破局之路在何方?未來新趨勢又在哪里?眾多疑問亟待解答!
3月21日,在新銳財經媒體輕金融牽頭組織之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某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總裁、螞蟻金服微貸事業群同業部總經理以及眾媒體從業者共聚一堂,圍繞消費金融行業的諸多問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01|突圍之路
監管從嚴背景下,消費金融公司會有些什么樣的新趨勢?上述消費金融公司總裁認為,在強監管、去杠桿、回歸本原的市場環境下,市場進入從跑馬圈地到規模與質量并重的時代。
從行業空間看,消費金融行業在短短的四到五年的時間里,已經形成群雄逐鹿的格局。
以商業銀行以及商業銀行的零售銀行部門、信用卡部門為代表的主要力量,占據了市場的絕大部分地位。
以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百度金融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成為了消金隊伍里的第二支最大的力量。
新生力量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目前相對弱小。
此外,中國市場有上萬家的非持牌機構在從事消費金融業務,每天的生生死死都在這個市場里面發生著。
“預期到2020年非抵押除掉房貸之外的規模會上升到20萬億,其中,信用卡會占到一半,剩下市場由持牌和非持牌的公司共同瓜分。未來預計在五到十年內,專業的機構一定會成長出一批千億級的公司。”
越來越多的消費金融公司把規模、質量和精細化分在更重要的位置。“消費金融作為一個零售業務,必須在獲客、授信、用信、營銷、代客管理全生命周期實行精細化管理,比如如何控制成本、提高用戶體驗度、挖掘用戶價值,每一個節點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同時,科技和智慧的作用日益突出。如在風險控制方面,現在更多依賴數據以及自動化手段來解決,傳統面對面的方式,現在變得越來越少。“最后比拼的就是誰有科技、誰有智慧,以及對它運用的環境,這才決定了公司在市場上面的成敗。”
曾剛認為,長期來看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的,但是短期受到監管上的影響,規模增長速度可能會適度放緩。“在短期內,借助各種方式進行杠桿擴大的業務模式會受到監管上的要求,要么補充資本金要么控制規模,所以總體上來講規模增長速度會放緩。”
同時,市場結構上也會有一些變化,比如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的消費增長動力實際上來自于三四線城市;合規風險顯著上升,一方面是市場準入門檻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消費者保護問題越來越突出,利于整個市場的形象、聲譽的健康發展;此外,基于互聯網場景和大數據發展是消費金融的主流。
02|破局之道
最近幾年,消費金融市場的合作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看到傳統商業銀行、傳統持牌機構和各類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曾剛認為,這樣的合作會越來越多。
在整個消費金融的生態鏈上,各個機構都有自己的優勢,這意味著未來可以形成合作共贏的生態。
▲|消費金融生態圈。
▲|消費金融生態圈。資料來源:融之家、盈燦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