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特殊品質的形成關鍵在于做青,做青是巖茶初制過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是形成巖茶色、香、味、韻及“綠葉紅鑲邊”的優良特質,做青的過程十分講究,且是在初制工藝中決定茶葉品質主要因素,其費時長,要求高,操作細致,變化復雜,做青還必須根據不同品種,及當時的氣候、溫度、濕度,采取適當措施,俗稱“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紅袍村做青過程,嚴格遵循五大核心中的『勻熟手制』的標準進行,鮮葉萎凋均勻充分,在做青前期輕搖多停養青,使青葉走水適度均勻,后期重搖發酵,注意紅邊適度,勻熟適中,并即時調整,使被做青葉發揮出其最佳的品質,制茶師需要根據茶樹品種,茶青的老嫩和萎凋程度的不同,結合當下的溫度、濕度等外在因素,靈活地調整和控制茶青的溫度和水分蒸發速度。
從“散失水分”“退青”到“走水”、恢復彈性,時而搖動,時而靜放,動靜結合,攤青前薄后厚,搖青前輕后重,靈活掌握,總之,應通過搖動發熱促進青葉變化,又要通過靜放散熱抑制青葉變化,做青的原則是重萎輕搖,輕萎重搖,多搖少做,轉動先輕后重,先少后多,做青的間隔時間,先短后長。
在武夷巖茶的做青階段,基本就形成了其獨有的“色、香、味”特質,這些品質特征并不穩定,隨著茶葉的進一步發酵還會產生變化,這時就需要進行下一步工序——殺青,終止發酵以穩定做青形成的品質。
殺青,又叫炒青,是制作巖茶的關鍵工序之一,原理是使茶青受高熱迅速升溫,破壞鮮葉中的酶活性,抑制鮮葉進一步氧化和發酵,同時,通過高溫殺青,原有芳香成分的低沸點青臭氣進一步散發,高沸點花果香氣進一步顯露,這一工序可以讓鮮葉失去水分,使葉片變軟,還可提升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從而鞏固茶葉的品質特征。
眾所周知,在判斷茶葉的品質時,條索是一項重要的考量因素,在觀察巖茶的條索時,要看其是否緊結、是否有光澤感,是否有“蛤蟆背”、是否齊整不斷碎,這些特質都是由一道工序決定的——揉捻,揉捻工藝與殺青工藝緊密相連,殺青后的茶葉要盡快進入揉捻工藝,殺青后趁著葉片熱度沒有降低,立刻通過揉捻,使青葉成條索形態,并破壞茶青葉表組織、揉擠出茶汁,以促進內含物的混合接觸和轉化。
揉捻,是決定巖茶外形的主要工序,將炒青后的殺青葉反復搓揉,使葉片由片狀而卷成條索,同時揉捻中破碎葉細胞,擠出茶汁,黏附葉表,使沖泡時易溶于水,增加茶湯的風味。
巖茶在揉捻工序中,主要遵循“趁熱、適量、快速、短時”的原則,趁熱揉捻,短時快揉,分次加壓,先輕后重,茶汁外溢,緊直成條達80%以上,武夷巖茶的制作工藝,決定了其獨特的品質與風味,其工序之繁復、技藝之高超,勞動強度之大、耗費時間之長,制約因素之多,是其他制茶工藝都少有的。
所以只有在充分了解巖茶的制作工藝之后
才能品味出每一杯茶湯里藏有的獨特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