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審計的目標是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確保建筑資金合理、合法、合規使用。同時建筑工程審計需從整個工程總目標出發,分析各階段工作的合理性,達到控制工程造價,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
建設工程審計的一般范圍主要包括:工程造價、項目財務審計、工程建設管理、效益及質量五個方面。審計的重點主要在:補充協議、設計變更、索賠、材料調價等。作為業主單位,在建設工程的審計工作中,總結了幾點心得。
一般人會將資料收集看作是簡單的文件收集工作,因此不加重視。但是,工程項目的資料是應對國家審計的基礎,資料記錄了業主和施工單位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的行為軌跡,一旦出現缺失或明顯的前后矛盾,就會引起國家審計的重視,導致不可預料的結果。我認為對業主方面,一般比較容易忽視以下幾點:
1,招標時施工圖紙存檔。招標時向投標單位發出的施工圖紙是審計核查合同價所指工作的基礎,也是現場出具變更對照的基礎。在招標完成后,公司應至少保存一份完整的招標圖紙,并注明圖紙向施工單位發出日期,避免今后圖紙更改導致存檔資料混亂,無法向審計出具有效的資料。同樣,還應保留電子檔。
2,競標單位投標資料。一般的審計過程很少要求提供這項資料。但審計單位認為,由于設計帶施工的工程評標沒有可比性,因而要求提供其他競標單位的投標資料。由于招標代理機構不會保存此類資料,故建議在同招標代理機構簽訂合同時,要求代理公司對未中標單位投標及評選資料進行歸類保存,約定棄檔期限在本工程國家審計完結后。此舉一方面減少了甲方保存資料的壓力,同時也保證今后能向國家審計提供相應資料。
3,建立合同臺賬。建立合同臺賬,記錄所有合同簽訂時間和注明編號,由各部門各自簽訂的合同也應一同匯總,且對照概算表錄入合同金額,按期記錄合同執行情況。若是沒有合同的費用,例如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應及時在公司進行匯總,調入概算表內進行實時控制,決不能等到最后決算時再來查財務憑證。
4,施工單位材料采購的財務憑證。這在以前的工程審計中沒有是被提及的,盡管是要求施工單位提供,但從側面看是在查甲方核材料價的情況,一旦審計局發現施工單位實際采購價遠低于甲方核價時,就會要求甲方對其做解釋并提供相應的核價依據,若證據不足,就需重新核價。
1,科技館幾個采用設計帶施工的單位工程在審計局看來均存在問題。由于本次招標是先方案中標,在簽訂合同進場后依照其深化后的施工圖調整合同價款,因此存在以下兩點問題:
第一,采用中標方案來確定合同價,會由于方案不夠詳細,以及設計使用材料選擇上的不同導致投標報價出現很大的差異,因此失去招標競爭的可比性,且合同價失去實際意義。
第二,在合同簽訂后再調價,對未中標人不公平,且甲方自身也很難控制好總價。根據審計局的建議,可以將圖紙深化工作提到招標前,先由設計院對其方案做基本設計,對所有面層材料提出要求,在施工單位投標時,要求對方案圖進行深化設計,所報送的投標價也應包括所有深化價格,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造價可控,投標價才有競爭意義。
2,補充協議慎簽包干價。審計局對建設期間的變更及新增工作是有權重新復核的,如果與實際差異較大,就算簽訂包干價,也同樣會要求調整,若此時較為強勢的施工單位死認包干價,甲方在追款上將會非常被動。
3,簽訂的工程二類費用合同,審計局會要求對所有二類費用產生的必要性做分析,且要求提供相應的成果資料,此外還會對收費標準進行核查。因此在合同中應明確收費標準文號,費用計算依據等,且收費不能超標準限額。
來源:中國審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