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中學生中,多數學生是非觀念,愛憎觀念,思想道德觀念是好的,這是一種自我意識成熟的表現。然而,厭學的現象也較為突出,面對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日益嚴重的現狀,如何認識和評價這一心理問題,如何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尋求心理健康,已成為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
1.主觀原因
主要有:(1)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基礎知識差,成績跟不上。(2)學習方法不當,使他們感到學習是一件十分痛苦,讓人疲倦,厭煩的事情。
2.外在因素
(1)社會因素.主要有:①受社會"黃色文化"影響及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②受校外玩樂場所如營業性舞廳,電子游戲室,臺球室等影響,使貪玩的學生學習分心。③受畢業分配,就業難及濫招生影響.④受一些知識群體如教師等的生活仍然較為清貧,待遇較低的影響。
(2)家庭因素.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強制型的家長對子女用壓的辦法,按其主觀愿望逼迫孩子學習,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產生對學習的厭倦情緒;放縱型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寵愛型家長對子女百般溺愛,過度遷就,使孩子滋長了依賴性和懶惰性.此外,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傷,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響學習。
(3)學校因素.主要有:①學校辦學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許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高度緊張,難以應付各種壓力,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度,人格等教育長期等閑視之,使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此外,一些教師厭惡,歧視后進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學習情緒低落。②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法不當.如重知識傳授,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重學習尖子,輕多數學生的培養;脫離實際,講課枯燥無味等。
(資源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