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畫教學講義 好石老師的網校Office 最專業的教師、學生、家長交流的教育社區

中國畫教學講義

                                            襄陽好石山人   整理 

         

  中國畫的線描有粗細、干濕、濃淡、虛實、曲直、疏密、急緩、剛柔......等豐富的變化。要充分利用這些變化表現不同對象的質感,量感、體積感、空間感和物象的精神氣質。     

  線產生的依據是什么?多變的線是從那里來的?線是根據對客觀對象的概括、提煉和根據對畫面的需要創造出來的。我們面對的客觀物象并不現成的體現出線的效果。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形象、體積、動態,當進一步觀察時,才看到物象邊緣輪廓和內在結構。也可以說,線在實際物體上是不存在的,它不是對象本身所固有的。作為繪畫的線,是作者根據客觀對象的輪廓、形體、結構等提煉加工的結果,一定程度上是作者主觀的產物,是一種造形手段。

  提煉線,要從結構出發。所謂結構,指的是對象形體是怎樣的,即決定外表的內部構造。不同的物體,都有它自身的造形和結構,其方圓、大小、高低、銜接、起伏、交搭、轉折等關系,就是用線的依據。只有理解了對象的結構,對它的形體才會有深刻的感覺,而只有深刻的感覺之后,才有可能表現它。

  線的變化根據又是什么呢?不同物體,其本身的質地特點能給人不同的感覺和印象。如花朵的柔嫩,葉子的薄厚,樹枝的粗細、圓渾、蒼老等等。這些對象不同的物理屬性及特征,是我們用線時追求變化依據。作畫時,必須深入細致的觀察,尋求用不同的干濕、濃淡、虛實、粗細等線來刻劃和描繪不同的物象。如;勾嬌嫩的花瓣最好使用較細的線條,便于表達它的嫩氣和薄度;如畫平圓的梅花、菊花、荷花,線條要繃緊,畫皺摺的牡丹、芍藥宜用顫筆,表現花瓣薄和起皺的樣子。常見的花木葉子,一般比花瓣厚硬一些,勾葉子的筆道也應隨著略加粗壯些,如勾平達的葉子時線條也要繃緊用力,畫水果時力量就更要繃得緊些,要求光滑有力。勾樹的老干,則用狼毫舊禿筆,只用筆尖,枯毫渴墨,急頓飛白,用筆要圓中帶方。表現藤本、木本、草本花木的筆法應有區別:草本宜挺拔、木本宜蒼勁、藤本宜柔韌。

 

                                                                    

                                                                           筆    性

     國畫的使用工具主要是毛筆,據其峰形來看可分為:長、中、短峰;大、中、小號,根據其吸水性能來分:硬、軟、兼毫。常用的筆有硬毫:大、中、小蘭竹、狼毫、石獾、山馬、鼠須、鐵畫銀勾等,筆性較硬、含水較少,適用于勾、皴擦;軟毫:羊毫、雞潁、胎毛等,峰較軟、蓄水量大,宜于點染、潑墨;兼毫具兩者之長,卻不能盡軟硬毫之興。,

 

                                              四    德

     管要“圓”、峰要“齊”、毛要“尖”、腰要“健”。

 

                                                    筆    法

中峰:筆峰藏于筆劃中央,外不露圭角。

偏峰:(側峰)筆尖傾斜一側,稍加顫動,則變化多端。

逆峰:傾斜握筆,行筆時筆鋒向前逆行,鋒芒畢露。

 

            運   筆   要  領 

用筆以指、腕、臂、肩、腰五動,但腕力是基礎。

運筆包括起、行、收三個過程由于筆峰的藏、側、露等不同特點,使用中會出現轉折、順逆、虛實、方圓等諸多變化。

要領如下:

變化統一:運筆多變,圓線雖然流暢,多了就軟弱;方線固然有力,多了則呆板。只有在變化中相互配合,才能氣勢貫通,一氣呵成,即有變化,又有整體。

藏而不露:運筆含蓄,所謂“無往不復,無垂不縮”。沉著不浮,飽滿含蓄。

轉折自如:折以成方、轉以為圓。

  節奏分明:輕、重、緩、急,如音之高低快慢,抑揚頓挫。

  穩健持重

  嚴謹準確 

 

             “三    病”

  “三病”為板、刻、結,是為不靈活,平淡死板;圭角現露,無筆意;放不開,凝滯,不流暢,僵硬干結。

   

                紙

    國畫用紙非常講究:光、潔、平、薄、勻、齊、凈。

  紙分:生、熟。有生熟宣、皮紙、絲、帛、絹、箋。紙加礬則為熟,不加為生:圓為絲,扁為帛,加漿為絹:撒金銀箔為箋。

  熟宣要以上礬均勻,不漏為好,白為佳,凈薄為上,透明為精。

  生宣要白凈、勻實、吸水性好,洇水性好,受筆留墨為上品,以安徽徽宣、溫州皮紙為上品。用時先以筆墨色水試之,掌握紙性,以便作畫。

 

                色

   國畫中顏色較少,分為石色、水色、化學色。石色:礦石中提煉,色艷麗,濃厚,覆蓋力強。有石青、石綠、石黃、赭石、朱砂,頭、二、三、四青、頭、二、三、四綠、白;水色:植物根、莖、葉、花中提取,色澤柔和,透明。有花青、草綠、藤黃,朱膘,大紅,曙紅等;化學色有酞青蘭、孔雀蘭等。

  水彩、水粉也可入畫。

 

                其      它

  毛氈,筆洗,硯,印,排刷,調色碟,水盂、噴壺、鎮紙。

 

            墨       法

 

    墨的運用在中國畫中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的,對此練習要狠下工夫,懂得墨性,了解紙性,熟悉水性,才能在畫中運用的得心應手。  墨分油煙、松煙、煤煙、合成墨、成品墨汁。(墨錠、墨汁)

  油煙:漆黑,有光澤,泛藍紫色光。古時為墨中精品,多為上貢御用,宜書宜畫。

  松煙:烏黑,有光澤,墨色輕靈,不穩定,染法中多不用。一般用于書法,山水畫中“積墨法”。

  煤煙:烏黑,無光澤,墨色凝重,極具穩定性,一般多同于蝴蝶翅膀、人物點睛、花蕊點心和仿古絲帛畫。

    合成墨:奸商弄人之作。無用,久放惡臭。

  成品墨汁:現代工藝之結晶,具油、松、煤之長,易攜帶;但不

易久藏,用時根據情況須得加錠研磨。

  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或為:濃、淡、干、濕、焦;也有六分之說:焦、濃、重、淡、清、白。“白”,即留白,是“計白當黑”之說。 

  墨色主要靠調水來體現,少則濃,多則淡。一筆之中含有幾種墨色之法:其一,取筆發水,先蘸淡墨,筆根不蘸為清水;后蘸重墨,筆腹不蘸為淡墨;再以筆尖蘸濃墨,一筆出五色盡現。其二,先飽蘸濃墨,以清水化其尖、腹,以筆腹蘸重墨,再以清水化筆尖,如此一筆亦現五色。筆與墨合、墨與水合,變化無窮,當以練習中自我發現自我總結,熟練運用。

 

        中  國  畫  的  特  技

  國畫表現方法中的一些特技,也不可不知,因為有些效果只有特技才能作出來。

  揉紙:

  根據需要,可以把生宣紙揉皺后再畫。這樣,行筆時會出現一種特殊的飛白效果,很適合表現某些對象的質感。例如蒼老的樹皮。皴皺的山石等等。同一幅畫,也可部分用揉紙畫,另一部分不用揉紙畫。也可用揉紙落墨,用熨斗熨平后再設色......。總之,要根據內容需要靈活處理。

  紙下襯物:

  如果在宣紙下面墊鋪一些不平 的東西,可以做出某些特有的藝術效果。例如墊木紋凸出的木板,或粗編的草席,或墊一些稻谷及殼可以畫出一種特有的蒼茫效果。但這只限于寫意類的粗紋畫法,而且要根據需要,不可亂用。

  濕畫法

  在生宣紙或熟宣紙上都可以用濕畫法。先將紙刷濕或噴濕,趁濕落墨,可以取得特有的效果。例如,畫走獸身上的絨毛或斑紋。又如在色紙上趁濕畫墨斑。(此法為解決部分問題,要和干畫法相結合運用否則就顯得有肉無骨,沒力量。)

  注水與注色

  南方稱撞水、撞色,其法為趁濕在墨底或色底上注水、注色。例如墨畫的樹干,趁濕注石綠或三綠、四綠,利用水或色的沖撞力,自然沖淡一部分樹干,干后很象苔痕斑駁。效果真實,有如畫粉荷,趁濕注粉,可取得滋潤生動的效果。此法只適應于熟宣,生宣吸水性強不宜。

  點礬法

  用明礬水點宣紙,再運墨作畫,利用礬水的拒墨性,可做出某些特殊效果。如葉上的斑點、雨、雪等。可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以色調礬水,或在礬痕加染其它顏色。

  輔加法

  用蠟、洗衣粉、食鹽等據水性或吸水性的物質加在宣紙上,可得異想不到的效果。

 

         題    款

  唐宋以前的畫一般無款,有時僅將名字落在樹干或石頭等不起眼的地方,稱為藏款。隨文人畫的興起和發展,北宋蘇東坡等人,開始以書法在畫上作長題,或詩或文,豐富多采。到了元朝,款識不僅成為一種風氣,而且印章也進入了畫面。從此以后,國畫就和詩文、書法、印章結合起來了。畫面題款是根據畫面和個人的需要和習慣,有人只簽名,有人則加上作畫的年月地點,有的多題,有的少題;內容可以題詩,題文,題有感、記事、畫論等。因款識也是構圖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在題款時,要根據具體情況,考慮行氣,布局的橫豎長短,字體的真、草、篆、隸;印章的大小、朱白、方圓等。

     題款要考慮畫面的布局,一幅畫常有天然的待款處,但有時畫面茂密,無處題款,則不必強題,可學宋人藏款法。豎行長題,一般靠邊書寫,橫款須齊頭不齊腳,參差多變。

  款識的書法,寫意可用行、草;工筆多用隸、楷、篆,協調中求變化。

  用印大忌草率亂蓋。姓名印可用陰文(白文),姓字(單一字的)可用陽文,姓名印下不可用印太多。有蓋姓名章之外還加蓋一種閑章,因閑章多在邊角,故又稱壓角章。閑章的內容很豐富:舒情的句子、畫理畫論短句、作者生平住所等等,因印的內容與畫無直接連系所以稱閑章。

  印的風格要與畫格協調統一。工筆可加蓋工整圓潔風格的印章,寫意則加蓋粗獷豪放一些的印章,書印技不佳者,以少題甚至不題為妙,以免使畫面減色。

 



          花     鳥    

 

         工 筆 花 卉

      工筆花卉的表現方式,分白描,勾染,沒骨三類。

         一、白描     

         白描,單純用墨線來表現物象的叫“白描”,亦稱“雙勾"。白描又分單勾和復勾。

         1、單勾,用一種墨來勾整張畫的線的,叫一色單勾。用濃淡墨分別來勾不同形象,如花用淡墨勾,葉用濃墨勾,則叫濃淡單勾。

  2、復勾,先用淡墨把全部形象勾好,再用濃墨對局部或全部的勾線進行勾勒,則叫“復勾”,復勾的目的,有加強質感,濃淡的變化,使物象顯得更有精神。復勾用線,必須流暢自然,思想上不要受原線的約束,否則容易流于呆板,更忌依照原線刻劃一遍,使畫面毫無生氣。

  白描看來簡單,實際并不容易,因它不能借助色彩和明暗的作用,只能憑線條來表現物象的形、神和質感,沒有高度的概括,是很難處理得完美生動的,作畫時,要特別注意形態的生動、組成的明確、**的自然。構圖上的虛實、疏密,力求對比強、層次明。至于用筆,則應“白描工夫,半在筆端”。用筆務求剛柔相濟、頓挫分明、流利生動、富有韻律感,防止筆奪神形、刻板油滑、雜亂松散。

  二、勾染

        勾染 在白描的基礎上進行渲染設色的叫“勾染”。勾染分勾填、勾勒兩種。

  1、勾填:用一色墨或濃淡墨勾出物象形態,設色時作到“色不侵墨”的叫“勾填”。其一是設色時,色緊靠線的內緣行筆,不使色侵到線;其二是在線的內緣突出一線“水路”*而著色。其特點是:墨重、線健、色厚,濃麗厚重,富有裝飾性。設色多用平涂。

  2勾勒:先用淡墨勾線,用“層染”*的方法設色,在用墨或色進行復勾,謂“勒”。勾勒比勾填生動,比勾染厚重,重彩多用之。   

  注:“水路”*__在重彩勾填中,為了使色減少平實的感覺,在邊線與色之間突出一絲白地,則稱為“水路”。

  注:“層染”*__先染一道色,等干后再染一道色,如此層層染上,少則兩次,多則十數次,至色足方止。

  不論勾填或勾勒的花頭,都要根據不同的花的顏色來確定墨的深淺,重色花如火紅、紫色用重墨線;淺色花如白、黃、淺粉紅等勾淺墨線。重彩花頭宜用勾勒染法,若是金碧重彩,則在輪廓線上用金線勾勒一遍。 

  勾填葉用重墨勾,梗稍淡,枝干則濃淡墨兼用。

  勾勒葉用淺墨勾,著色壓墨線,后用較深的綠色勾勒輪廓把墨線壓上。

  1、白描墨染法:不論形象勾線或不勾線,完全用濃淡墨來渲染的叫“墨彩”。總以淡雅為佳。濃墨的面積不宜過大過多。亦不可淡

而無味,沒精神。 

  墨染白描花,一般描寫白花或淺色的花,以淡墨勾花頭,濃墨勾葉子,重墨勾梗子。暈染是用兩支筆,一支沾上墨和色,在畫中葉和花的暗面送上一點色。然后用一支白水筆,把送上去的墨或色慢慢烘染開,白水筆逐漸烘逐漸洗,送色筆水分要比暈染的白水筆飽滿些才有余色暈染開來,倘白水筆水多了,送色的筆干了,不但暈不開顏色,還會把水分倒流至暗面出現水跡。用淡墨暈染花頭,代表白色和淺色的花,用重墨分染葉子,然后在上面暈染一層淡墨,用淡墨染梗,用淡墨提花瓣尖,再用焦墨點花蕊。花蕊是用小紅毛飽沾一滴焦墨用中峰慢慢點下去,墨即順筆尖流下來成一滴墨水珠,任其自干,則墨珠圓渾而有光澤,花蕊漆墨,起畫龍點睛之用。

  2、淡彩:是以淺淡的色彩,在白描、墨彩的基礎上設色。一般以植物質和粉質的顏色著染,如花青、藤黃、洋紅、白份、赭石、水墨等,不用石綠、石青、朱砂等礦物質顏色。

  染色步驟:先用濃淡墨勾好稿子,然后進行染色,先染葉子,后染花頭;先染正面,后染反面;再畫樹干和嫩梗,由深到淺生動自如。

  3、粉彩:主要用來表現“明艷嬌嫩”的春花,如水仙、月季、梨花、芍藥、白牡丹、大麗花。作畫過程與淡彩相似。

  具體染法:

              西  府  海  棠

  ①、用淡墨勾花和梗,濃墨勾葉。

  ②、用極稀的白粉薄薄地平涂花頭,粉壓墨線,正葉用花青分染,反葉平涂草綠,用重墨皴擦樹干。

  ③、花頭用洋紅分染,外瓣深內瓣淺,正葉罩染草綠。

  ④、用洋紅于花瓣的尖端重點提染,并順墨線勒一道淺洋紅線,

白粉畫花絲,并用白粉點花蕊,等干后在花蕊上點上藤黃,正葉筋勒花青線,反葉及花瓣尖用胭脂提染,并用胭脂勒葉筋,最后用老綠染樹干。

             牡        丹

  花------

   ①、輕墨勾線,曙紅暈染兩次;

   ②、大紅暈染兩到三次;

   ③、調白粉從瓣尖染至瓣根漸染漸薄直到最深處;

   ④、反面平涂一遍色。

  葉------

   ①、輕墨勾線,墨青染葉的最深部;

     ②、花青調藤黃,加染兩次;酞青藍調淡黃成嫩黃綠加染一二次,反面用嫩綠罩一至兩次;

     ③、調薄四綠,從正、反葉尖染到已染色的中部;

      ④、背面用三綠或四綠平涂全葉“背襯”一遍;

   ⑤、嫩黃綠平罩全葉。

  4、重彩

  重彩花卉從色彩上看,作品都是“雍容華貴”,“金碧輝煌”的,給人以“富麗耀目”的美感,設色一般較厚,具有不同程度的裝飾性。從色彩上說,一是配色對比強烈;二是使用礦物質顏料,如朱砂、朱膘、石青、石綠、石黃、雄黃、鉛粉、金銀等礦物質顏色為主。尤于石色質地滯重,色相純艷,又不透明,因而濃淡變化少,韻味層次差,故而運用時,必須以植物質或水彩來罩染,或交替暈染,以增加石色的濃淡變化,和色相的韻味感。為了用水暈染下面的石色不動,則需要上礬水加固。礬水的泡制方法即是將白礬用冷水泡開裝在瓶內,時間越長越好,用舌頭嘗時發酸澀時,濃度比較合適。為了使染的顏色薄而均勻,需要進行多次暈染,正所謂“三礬九染”直至效果滿意為止。

  花----

  重彩設色中,要注意花、葉色相搭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葉子擇色。

  ①、要根據畫的情趣意境來決定色調和配色的色相;

  ②、要根據花的色相來決定葉的色相,不同的花配不同的綠葉,決不能不管紅花、白花一律用藤黃調花青來畫葉子;

  ③、染葉子的顏色,不要只看到花青、藤黃幾種顏色,要用其它的青色、黃色、綠色等顏色以及墨色,還要包括礦物質色、水彩色; 

    ④、設色時要從效果上決定染的方法和步驟。

  

  例:  山    茶

  花------

   ①、用花青以“套染”*的方法,染出花瓣的深暗部;

   ②、胭脂以“套染”的方法,略大于花青面積進行加染;

   ③、用朱砂、朱紅、銀朱調成朱色,暈染瓣尖到瓣根;

   ④、胭脂加染暗部,干后用朱色加染明部,如次上下承接“套染”*,少則兩三次,多則四五次;

   ⑤、用薄朱色將全部花瓣連同墨線平罩一遍,再用胭脂復勾。  

       葉------

   ①、輕墨“套染”*暗部;

   ②、花青調藤黃,用“套染”*法加染;

   ③、用四綠從明部染到葉的中下部;

   ④、用薄黃綠平罩全葉;

   ⑤、用胭脂“醒染”*暗部,淡朱膘染明部。

  注 * “套染”:用暈染的方法向同一個方向一層一層地小面積

加染成大面積,完成明暗濃淡的設色,稱為“套染”。

   *“醒染”:用暈染法著重染某一部位,稱為“醒染”。

  在一幅畫中,要看全局的關系,來決定醒染的部位和面積,決不能每一片葉都平均醒染。

  三、沒骨

  沒骨又稱點垛法,蘸花之色直接點寫花形,注意花之正側俯仰和盛開、欲開、含苞等差別;蘸葉之色直接點寫葉形,考慮葉的變化。要作到“胸有成竹”,下筆才能一氣呵成,氣貫全篇。  

 

             寫  意  花  卉

    寫意花卉通常的表現方法:

  勾勒填色法、沒骨法、勾勒結合沒骨法。

  一、勾勒填色法:由工筆畫發展而來,先勾線,再設色。結構和外形交代得很明確,線的運用則多種變化,比工筆生動自由。主要包三種方法: 

  1、單線平涂--勾線畢,干后著色。

  2、色破墨---墨線未干即著色,色墨交溶渾化,趁濕以石色點,以色破墨。

  3、墨(色)破色--墨、色將干未干時以墨或色勾勒、點篤以破之,使之渾然融化。

  二、沒骨法:又稱點垛法、點寫法、點簇法,是寫意花鳥畫的主要方法。以筆尖蘸墨或色,筆毫落紙鋪開,一筆之中即有濃淡或色彩的變化,要求下筆成形,形神兼備,不勾輪廓線。這種方法最適合發揮毛筆的特長,正側、提按、疾徐、順逆、干濕、濃淡、皴擦、點篤等等。極盡各種變化。所謂的筆墨工夫,多半指的這種表現方法的運用。

  三、勾勒結合沒骨法:一幅畫之中即用到勾勒法又用到沒骨法,又稱兼工帶寫法。通常勾勒法畫花,沒骨法點寫畫葉,也稱勾花點葉法。

  花朵的表現方法

  ①、勾勒法--又稱圈花法,中鋒勾畫,淡墨或色在外輪廓外勾染一遍,或紙背敷施粉襯之。

  ②、沒骨法--又稱點垛法,蘸足墨色,直接下筆點寫花形筆法多變,情趣盎然。

  ③、圈點結合法--先點寫花形,再以墨或色線勾勒輪廓,筆法隨意靈活,忌死勾硬描。花與枝應反復交替進行,相互穿插。

  

 

            藤 蔓 植 物 的 畫 法 

  一、藤葉的要領

  1、各類葉有大小、厚薄和缺刻多少等區別,但大同小異。歸納起來為一種典型的樣式,即三筆葉,中間較長而闊,先畫;兩側分歧兩筆為輔,較短小而窄,三筆不可齊頭,一定要把凹進的葉基表現出來,兩側補筆要比第一筆高,才能形成中間凹兩邊高的基本葉形。

  側葉,先隨意點畫兩三筆折起的正面濃色,憑想象的效果加補幾筆背面的較淡色,勾葉筋使之完整。

  用筆要肯定,筆筆是筆,不能猶豫,要保留筆痕。如墨色不勻、飛白枯筆、過于滲化等,聽其自然,顯得生動有筆意,不宜加工修飾弄巧成拙,無繪畫性。

  畫葉的兩個毛病:一是千“片”一律,一個方向,一個式樣,缺少變化,十分單調;另一個是過分強調生長方向,結果亂七八遭一團無法收拾。

  完美的葉的效果:即有一定的生長傾向或稱主導方向,又有豐富的變化,主次分明。重疊交錯,善于組織,強調空間感和立體感。疏密調配,拉開距離,作到“密不透風,空可跑馬”。

  葉脈可用破法簡勾或繁勾。

  二、藤的要領

  藤蔓畫,其實就是拉長曲線,上下左右扭曲盤繞,同書法之狂草蛇走龍舞,盡情盡性地揮寫,盡量舒展。

  畫法

  中峰運筆,運指、腕、臂力,不宜過快,過慢,隨勢轉動,如篆、籀。今多用側峰拖筆,潤枯隨心,快慢得意。

  三、花及瓜果的畫法、要領

  ⑴、花朵

  1,絲瓜、冬瓜、南瓜的花呈黃色或桔黃色,為五瓣盤狀或碗狀,南瓜花象喇叭,側峰由外相內,一筆一片,將干未干時勾花筋,干后點蕊,錯落有致,疏密得當。

  2,絲瓜花蕾成簇生長,南瓜、冬瓜則分散。花分五瓣,蕾上的萼明顯暴露為五裂。花托部分逐漸壯大,后來長大為果實。

  3,凌霄花,葉對生,為羽狀復葉,每花五瓣,呈串狀倒置,向四面八方開放,大紅、朱紅或桔紅色,花筋用較深的同類色勾勒,管狀花身用較淡同類色,兩筆畫成。花蕊為淡黃色,可改為深紅或黑色點之。蕾似桃形,花柄自下向上呈彎曲。萼呈淺草綠色,莖為草綠色老干一般用赭灰色。

  4,牽牛花,合瓣,典型喇叭狀,喇叭口近圓形,有深紅、大紅、玫瑰紅、粉紅、白、藍、紫等,花瓣內部為白色,花瓣上有五條幅形花脈,象五角星,色較淡雅。畫花時,先將處在不同**狀態下的花口畫出,并留出白色花脈,再畫管狀花身;花絲、花蕊為白色,不明

顯,可自行處理。萼片細長且上部彎曲,以重墨三筆勾之。葉分三片,畫法同瓜葉亦可。

  ⑵、果實

  藤蔓瓜果各不相同。

  1,絲瓜:細長、表面長有淺色條紋,一般為深綠色花青較多,先以中峰畫左右兩筆,成瓜形,宜濃淡有別,略現立體感。嫩瓜一筆即可待半時以深綠勾瓜線,兩側密,中間疏。瓜形頭粗尾細,瓜尖留有黃褐色殘花,隨意點寫。

  2,冬瓜:以土綠或灰綠大筆揮寫,下筆色不宜均勻,應有濃淡潤枯變化,顯示筆意,忌平涂、勾刻。

  3,南瓜:分長扁兩種,多畫扁的以區別其它瓜類。常用赭墨或土赭大筆涂抹,再以焦墨破之勾輪廓,其獨特韻味兒盡現。

  4,葫蘆:用中黃或藤黃加赭石大筆寫出,方法與畫冬瓜一樣, 效果要求與南瓜近似,造型要變形夸張,有趣味。花一般不畫,黃花黃果產生沖突。

  5,葡萄:球狀,扁長,成串密集倒懸;色分紫、綠兩種,國畫里可改為墨色。先學單粒葡萄的畫法,再成串練習。

  ①、單個葡萄由兩筆畫成,第一筆象“(”,第二筆象“)”,兩筆圈成一個圓。要恰當控制筆里的水分,留出高光。

  ②、先稀稀疏疏畫一批淡葡萄,再補深葡萄,增加立體感。

  ③、點臍要注意果實的生長方向。

  ④、紫葡萄用花青加大紅或曙紅,也可用普蘭調大紅或深紅,還可以用紫羅藍加普蘭,亮部葡萄可加水或粉,筆尖可調些土黃、藤黃或綠色,效果更佳。

  ⑤、綠葡萄以二綠加花青調藤黃,草綠加土黃或赭石,也可草綠加少許土黃和一點大紅或朱紅,減弱濃度則加水或粉,畫亮部時,筆尖加蘸朱紅或淡曙紅,也可蘸土黃調大紅;暗部濃重,可加花青調綠,或綠加紫。

  ⑥、葉分五歧,在三筆基礎上左右各加一筆。半干時,破法勾葉筋。或墨或色點寫均可。

 

              木 本 植 物 的 畫 法 

    梅花的畫法

  梅,花開葉未發,故畫梅不畫葉。梅干蒼虬蟠曲,雖靜猶動,"曲如龍,勁如鐵”的說法。它能體現中國畫線條之美。   

  一、畫枝干的筆墨要求

  梅的枝干最忌光潔平實和軟弱無力,要求蒼澀遒健,凝重古厚,因此筆中水分不宜多,選枯禿散峰為佳。輾轉反側,抑揚頓挫,緩筆沉著,使之變化豐富。切忌臃腫癱軟、缺乏骨力、流滑光潔。

  二、梅干之造型姿態,特別是粗干的造型美與否,關乎全局。

  ①、梅枝的基本要求:傾斜作勢、勁折郁勃、節奏跌宕,先定主枝,再發細枝新梢。老干曲折蒼勁、新枝剛健挺拔。利用濃淡墨、穿插變化表現空間層次感。

  ②、畫枝畫干須留空,以便安花。

  ③、每枝姿態不宜相同,否則無節奏變化。

  ④、兩枝不宜平行、不宜相交成“丁”成“十”、不宜相切、不宜平頭、不宜三枝奇聚。

  三、花的表現

  ①、勾勒法(略)

  ②、沒骨法:曙紅加朱膘或加大紅,大紅加赭石,水彩、水粉可用洋紅或深紅加一點赭石。以禿筆中峰點寫,留出花心干后以墨點之或濃粉點。

  ③、圈點結合法(略)

  花與枝相互穿插,補花補枝增加空間感、層次感。

  四、點苔

  彌補、掩飾、調整。

  

                    竹的畫法

  畫竹三步:一臨摹;二了解;三寫生。

  筆宜用“大蘭竹”。紙好、墨鮮、筆凈、水清。

  一、竿的畫法

  從下往上,由根到梢。每節一停一斷,留節,運筆勁健爽利,較快。墨色統一,一氣呵成。細竹嫩枝不宜斷,但要有明顯的頓筆即可。布局應注意,切忌一竿沖天,兩頭出紙;孤立無依,沒主次;兩竿平行,節并立;同長同短;鼓架;籬笆;井字;手指;東倒西歪,欠組

織;偏側一方,躬身謙讓之勢。

  二、節的畫法

  1、如草書“八”字,或“軍”字上部。

  2、如“乙”字。

  3、宜濃墨趁將干未干時寫之。

  三、筍的畫法

  淡墨蘸深墨,一筆自上而下,較深墨補筍尖和籜尖;或淡墨蘸深墨,自上而下,左右交叉畫出,筍尖籜尖略重,重墨補之,將干之時以擦法處理籜紋。

  四、枝的畫法

  竹枝細長,剛健秀拔,行筆要快。枝為互生,“安枝分左右,不許一邊就”。明顯頓筆意顯示節的位置。

  五、葉的畫法

  古法有云“撇竹捺蘭”。葉如撇法兩頭輕中間重,虛起,一抹便過,一筆一葉,干脆利落,下筆成形,葉基非圓非方非尖,又圓又方又尖,四面八方皆出葉,自如熟練,忌單葉練習。

  組葉要領:

  ①、兩葉分主次、大小、肥瘦和方向,如“人”、“入”。

  ②、三葉注意疏密和交搭,如“個”法。

  ③、四葉多了平直斜飛或垂交斜飛(左右分挑)。如“介”。

  ④、五葉原則更復雜,忌象手掌無變化,如“分”。

  ⑤、每組葉子注意處好“結頂”,就是起筆不宜過于下垂,較平一些,有時畫得較窄小一些,稱“引筆”和末筆的“提飛”。高于中間的幾筆就稱為“結頂”,它影響每組的外形,迭綴起來影響全局。  總之“濃淡相依、枝葉間錯、轉折向背、欹斜低昂,各有態度,曲盡生意”是畫竹葉的最高境界。 

 

            草 本 植 物 的 畫 法         

 

       牡丹的畫法

  牡丹是我國著名的珍貴花卉,暮春開放,雍榮華貴,人們把它譽為“百花之王”,是花鳥畫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將牡丹的各部分結構及表現方法分述如下:

  1、結構及表現方法

  盛開的花大體呈圓形,但不宜畫成圓形、對稱形和規整。古法云:“圓非無缺”。應注意花的形態美,強調外層的起伏和內層的色彩。每朵伸展一兩片花瓣,加意刻畫。猶如瀟灑舞姿分外動人。內層向中心集攏,外層舒張伸展。花不宜處在畫面中心,注花的姿態、方向、主次,互相顧盼有情,大小疏密。  

      2、筆尖先粉后色畫花內部,先色后粉畫花外部。粉用白加一點曙紅,內層以曙紅加朱膘調一點墨,或洋紅加墨調大紅;外層不用墨略加藤黃和赭石。墨牡丹要靠墨色變化來完成。

  3、干后以墨或濃藤黃加粉、酞青蘭加粉點蕊;白粉勾花絲;草綠加藤黃點心或石綠調藤黃點心。

  4、墨或草綠蘸曙紅畫萼和托,葉參考葡萄葉畫法。

  5、梗用赭墨調朱膘,中峰畫出,再用曙紅點葉苞。

        蘭的畫法

  蘭、蕙是觀賞葉的植物,葉細而修長、勁挺,花幽而雅,色多變,為文人墨客所喜愛。

  葉 

  古法云:“半世蘭,一世竹。”,“撇竹捺蘭”。

  以狼毫中長峰,飽蘸濃墨,以書法之“捺”法,由根向尖畫出,行筆快慢得當,以穩健為主。《芥子園畫圃》中畫蘭口訣可為借鑒。

  花

     畫蘭與蕙花相同,唯蘭梃花開一朵,蕙梃花開數朵,花色有綠、紫、白、黃等。花瓣有雨點斑,綠色花瓣用曙紅點斑,紫色花瓣用藤黃點,白花瓣用曙紅、大紅調墨點,黃花瓣用綠色或曙紅均可。花蕊都用墨點,如寫草書“以”,四點聚心。

  畫蘭畫蕙一般不畫根,以淡墨點苔法點根部補之。  畫蘭如寫字之“捺”,所以又有寫蘭之說,故而,應筆筆見筆,下筆如落釘,忌描忌修,順其自然。

 



            蟲  草  鱗  介

 

  借境點景之用,今也作獨立畫科。(略)

 

≈≈≈≈≈≈≈≈≈≈≈≈≈≈≈≈≈≈≈≈≈≈≈≈≈≈≈≈≈≈

 

            山   水   畫

 

  一 、山水畫傳統技法的種類

  山水畫隨不同的主題內容而決定了不同的技法,隨不同的表現形式而體現不同的技法,從技法上分:水墨、淺絳、青綠、沒骨、金碧等等。 

  水墨山水--純用水墨畫成,兼用勾、皴、擦、染、點五法進行描繪。

  淺絳山水--在水墨基礎上著淺色為淺絳,多用花青、赭石、藤黃等草色,兼施重彩青綠的叫“小青綠”。

  青綠山水--一般叫“工筆著色山水”,“重著色山水”多用石青、石綠、石黃、朱砂等。通常先用赭石、花青、草綠打底,然后再上重色。

  沒骨山水--大筆直接潑灑造型。

  金碧山水--在青綠的基礎上用泥金泥銀法勾線的稱“金碧山水”多為壁畫,今人為之甚少。

  二、山水畫的用筆用墨

  ㈠、筆法

  用筆大體包括勾、皴、擦、染、點。

  勾--中、側峰兼用,主要是用線的表現結構和輪廓。

  皴--皴法是歷代畫家對山石長期觀察、體驗而積累的表現山石紋理、質感、體面關系的造型手段。《芥子園畫譜》將其概括為:點皴、線皴、面皴。

  ①、點皴:米點皴、大小雨點皴、破筆皴、椒葉皴、釘頭皴、芝麻皴。

  ②、線皴:長短披麻皴、荷葉皴、亂柴皴、馬牙皴、解索皴、亂麻皴、折帶皴、卷云皴。

  ③、面皴:大小斧劈皴、拖泥帶水皴、彈窩皴、骷髏皴。

  ④、點、線、面混合皴:根據畫面需要靈活運用。

  皴的筆峰使用,可分中峰、側峰、逆峰。中峰直握筆,是勾線的主要方法;側峰握筆向右傾斜或往左傾斜,使筆的尖、腹、根全部發揮作用。逆峰將筆倒下,行筆方向可由上向下,由下往上或由右往左,由左往右,與筆管倒下的方向相反而行,可快可慢運用自然。

  在行筆的穿插交錯和疏密聚散,線條粗細和長短直、點的大小橫豎,筆峰強弱剛柔,起伏、轉折、虛實、頓挫、揉搓和線的墨色變化都應以要表現的山石的凹凸、明暗、遠近、質態和草叢雜樹,石紋等等。不同對象的特點為依據,運用得當。由于特點的不同效果也隨之

不同。在練習和創作過程中逐步理解,逐步熟練。即可得心應手,妙趣橫生。

  皴在作畫程序中往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與其他技法相并使用,大致不外以下三種應用方法。

  勾皴結合法:勾皴結合法在落筆時隨山勢變化,可先從勾入手,也可先從皴開始,或根據畫面的布局,山石陰陽面,邊勾邊皴。行筆要有快有慢,有起有伏,混然一體,一氣呵成。

  皴染結合法:使用毛筆舔墨蘸水時要有變化,先把毛筆從筆洗中取出,蘸上淡墨后,筆尖舔上濃墨(或焦墨),落筆時按山石陰陽面和變化需要,先用筆尖蘸濃墨,皴時用筆尖、筆腹或用散鋒畫。染時用筆根(因為是淡墨)。行筆時起時伏,可快可慢,中、側、逆峰靈活運用。

  皴擦結合法:在上述兩法完成的基礎上再用禿筆枯墨或宿墨通擦一遍或局部干擦。

  干擦---勾皴完成后,紙干后再擦。

  濕擦---趁濕同擦或將紙刷濕,半干后再擦。

  干濕結合擦法---隨紙的由干到濕的過程,由干到濕擦,效果蒼而潤。

  點

  點的種類很多,用筆方法不同,有揉、戳、篤。點的用筆切忌死板,行筆有由上往下、由下往上、由左往右、由右往左:有用中峰,有用散峰,有用側峰,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最后一次“點”,是為了提醒、傳神、統一、協調蒼潤,不可輕心。

  ㈡、墨法

        墨法可分為潑墨法、破墨法、積墨法、宿墨法、焦墨法。

  潑墨法---以較大、含水量較多的筆為宜。淡墨要深淺適宜,切忌墨豬,運筆大膽,不復筆、不死板,可重筆,可飛白,隨形所需而變。畫面的滋潤生動,淡墨起很重要的作用。墨色靈活,濃而不凝滯、淡而不浮薄,其法如下:

  1、先潑墨,半干時用重墨、宿墨整理。

  2、先潑墨,干后再用重墨、濃墨勾皴整理。

  3、先潑墨,趁濕勾皴整理。

  4、潑墨和點結合,隨潑隨點。

  破墨法---分干破、濕破。干破是指墨干后再以色墨破之;濕破是趁濕即破,掌握干濕得當,效果潤厚。濕破法如下:

  1、重破淡……淡墨未干以濃墨破之。

  2、淡破重……淡墨水分須大,效果才好;

  3、墨破色……色未干時以墨破之。

  4、色破墨……墨未干時以石色破之。

  積墨法---在潑墨的基礎上,一次一次地以淡色墨畫,至效果滿意方可,最后還可以焦、枯墨醒之或上色后再勾皴收拾。

  1、干積……墨色干后,再積,方得其蒼。忌死堆亂砌,無空間、無層次。

  2、濕積……墨色未干,便積,墨色逐漸淡開,潤厚之感。忌糊一片。

  不論干濕都要注意上下兩遍墨色之間深淺差別,應略大些,否則糊成一片,無筆無墨。

  宿墨法--一般為最后一道墨了,要心中有數,恰當運用。用好則如墨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焦墨法---直接以墨作畫,一般作為稿子,也用于成品。重筆法。

  ㈢、色法

  設色,為表現山水畫中不同景物的色彩,豐富畫面的藝術效果,因此必須仔細斟酌,力求簡略、單純、明快。色不在多,要恰到好處可無時不必強有;需有時則不能略。可分為:先墨后色法、先色后墨法、墨色結合法、墨色交替法。

  濕染,畫完成后,感到氣韻不足、色彩“花”、不統一調子時,可濕染補救。將畫或噴或刷,均勻濕后,半干時,一色通染,將干時色筆含水須多。可隨染隨皴擦,即潤澤又免模糊一片。

  罩染,在山水畫中極少用之。畫完成時,需要一種色調效果,正常畫法不能產生,以不透明顏色薄薄染擦一遍,再以重石色點提。

  墨色染遠山法:墨稿畫完時,感到畫面干巴巴的,這時可能將所有的線都用了,淡墨順線染一遍就會好些。當一幅畫落墨完成后需要順輪廓線染,使之慢慢向外略洇出去,需要洇出的多些,毛筆水份就大些;需少洇的毛筆水份要少,這要隨作者畫的需要而定。

  當畫面著色尚未完全干透,順輪廓線內上染時,要用大羊毫飽蘸淡墨沿線內的赭石、花青上染,洇出的除淡墨外,還有赭石、花青,增加墨與色的變化。

  石青、石綠、朱砂上染淡墨,當畫面干后想增加淡墨氣氛,可在輪廓內的石色上染一層淡墨,效果是淡墨從石色下面洇出輪廓線,效果更不同于前面。

  山水畫應以墨為主,墨色變化十分豐富,已產生了基本色調,具有一定韻味,用色不要傷了調子,應服從主調。用色不宜復雜,不要受現實色限制。根據主題情感,大膽創造,變化不宜大。作到墨與色即強烈對比又和諧統一。

 

                山    石

  欲畫山石,必先了解山石,古譜云:“石分三面”,所謂明灰暗,畫山則了解山脈走相、陰陽相背、地理環境等等。石濤有云:“搜盡奇峰打草稿”。

 

                樹    木

  樹之畫法有兩種:一是勾干、皴皮、夾葉;二是寫枝、點葉。

樹訣:樹出四歧;大小并依、三株顧盼、四分主次、叢叢從形。

 

                  水

  水法有三:其一、勾染;其二、積染;其三、留白。畫水須得流暢自然。

 

                云    霧

  其法有三:一、噴濕畫面,色墨層層烘染;二、心中有數,邊畫邊留,干濕皆可;三、勾染。

 

∞∞∞∞∞∞∞∞∞∞∞∞∞∞∞∞∞∞∞∞∞∞∞∞∞∞∞∞∞∞

             人   物   畫

 

  人物畫從技法上分為:白描、工筆、寫意。

  白描人物:以線造型,講究用線之功夫。古有許多線描粉本,如:《古今十八描》、《洛神賦》、《地獄本相之一、二》、《紅樓十二釵粉本》、《女史箴》、《竹林七賢磚畫》、《道子墨寶》、《列女傳圖卷》、《維摩像》、《朝元仙仗圖》。  工筆人物:在白描基礎上著色,與工筆花鳥方法相同,須注意點睛時,焦墨重提。傳世本如:《揮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八十七神仙卷》、《步輦圖》、《歷代帝王圖》。  寫意人物:又稱意筆人物畫,點、線、面綜合運用,筆墨色有機結合,精煉的筆法,獨到的墨色,以少勝多,意在筆先。古本如:《太白行吟圖》、《二祖調心圖》、《太極橫批》、《潑墨仙人圖》。

  沒骨寫意畫要做到胸有成竹,下筆不復,用筆要慢、穩、準、拙、活,避免重復。

  眼

  關鍵之所在,一定其神;二定傳神;不論色、墨都應靈動透明,切忌死勾硬點,形同算珠。

  鼻

  處理好梁、根、翼的細節與轉折。

  嘴、唇

  左右對稱之物,應注**變化,或先勾再點染,或先點染再勾畫口縫、中裂,最后抹下唇陰影。

  眉

  眉目傳神,與眼關系密切。忌干抹、墨豬、絲毛。

  須、發

  濃墨潑寫大形,淡墨潤之,半干時枯、焦墨收拾,最后染一遍色統一全局。

  肌肉

  一、以皴擦法表現出其紋理,半干時根據肌肉走向用筆,積墨或積色;

  二、赭墨或赭墨條調朱膘、藤黃、花青、大紅等透明色根據肌肉走向用筆,干后再以略重之色或墨皴擦。

  人物畫訓練的三大步:一,造型訓練,寫生與臨摹并舉;二,提煉精煉,寫生稿上磨煉線的運用;

          三,自我摸索,走自己的路。

 

∝∝∝∝∝∝∝∝∝∝∝∝∝∝∝∝∝∝∝∝∝∝∝∝∝∝∝∝∝∝

 

                   語   輯   錄

 

  意筆花鳥畫的筆觸,要盡量豐富多變,具體說來,要有勾有點,有皴有染,以求相互補充,相互生發。即便同是“點篤”,筆觸也要有大有小,有橫有直,有輕有重,有整有碎。例如畫荷花,往往加幾筆細勁的蘆葦,其實蘆葦并非主要角色,但在筆觸的配搭上,都起了一個很好的作用,形成了“勾”與“點”的相互對比。

  點花點葉的用筆,大半都要順勢點染,這是一般情況。但也有反其道而為之的。例如吳昌碩畫荷葉,有時便不順葉脈用筆,而是大筆一圈,然后再勾脈,亦可自成一格。又如李苦禪畫芭蕉葉,用筆順中脈直下,也很別致。由此可知,入乎法尚須乎出法,無法而法,乃為至法。

  畫寫意的工序雖不及工筆畫嚴格復雜,都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如點篤墨葉,如果墨氣很好,墨色很足,那就無須再勾脈了。如果墨色欠佳,或者變化不夠,就需要用勾脈來補充和加強效果。勾脈的靈活性也很大,有時原來設想用重墨去勾,但將墨底色畫得過重,反面而不如改用白粉或石青勾脈,造成反差,效果會更好些。所以寫意畫法,貴能隨機應變,靈活取法,一法不足,再用一法,直到效果理想。

  畫論中論花的造型有“圓非無缺”的理論,是說圓形花不要畫得象十五的月亮圓而無缺,要故意留一點缺口才好,才有變化,是圓與不圓的對立與統一。傳統書畫論中俯拾皆是,如“方中寓圓”、“柔中有剛”、“寓剛健于婀娜”、“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偏者正之,正者偏之”、“整者碎之,碎者整之”、“疏中間密,密中求疏”、“聚處有散,散處有聚”,其說不一,其理一也。

  不求形似、不離形似,貌離神合、似非而是。

  畫中景物,有時須沖出畫面,方顯得畫外有畫,收到“以少勝多”的效果。但不可一概處之,左邊實出,右邊就要虛出;上緊下就要松,不可四面出紙,以防散亂和泄氣。

 

                                                                                                      ————孫其峰————

 

  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

  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之須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腸。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須眉。縱有時觸著某家,是我家就我也,非我故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師而不化之有?

  夫一畫含萬物于中,而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

                                                          ————石濤————

 

  夫畫之道,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從事于畫。見古人之所長,摹而有之能不夸;師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誹,然后,再觀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藝術之道,要能謙,謙受益,不落眼高手低,議論闊大,本事低之俗。有識如此數載,自然成器。

  余作畫數十載,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于京華,公等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時也。

  余畫猶過于形似,無超凡之趣,決定從今大變,人欲罵之,余勿聽也;人欲譽之,余勿喜也。

  吾畫不為宗派所構?無心沽名,自娛而已。人欲罵之,我來聽也。

  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后寫意,寫意而后復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待也。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齊白石———

 

  作畫須多旅行,漫游名山大川,博覽奇花異木,盡觀飛禽走獸,即是繪畫之源泉。

  意在筆尖,落筆妙,造自然,半點不存做作,為作畫一等功夫。

                                                                                    ————張大千———

 

∵∴∵∴∵∴∵∴∵∴∵∴∵∴∵∴∵∴∵∴∵∴∵∴∵∴∵∴∵∴   

 

        《古  今  十  八  描》

 

  歸納古今名家用線之大成,以成此書。

  線,共為十八類:高古游絲描、琴弦描、鐵線描、行云流水描、螞蟥描、釘頭鼠尾描、撅頭描、混描、曹衣描、折蘆描、橄欖描、棗核描、柳葉描、竹葉描、戰筆水紋描、減筆描、枯柴描、蚯蚓描。

  一、游絲描:高古游絲、琴弦、鐵線描,顧愷之善此。其特點為中峰慢出,壓力均勻,線形一致,極少變化。

  二、柳葉描:行云流水、釘頭鼠尾、棗核、橄欖、曹衣等,吳道子頗善此法。其特點為:中峰急行,壓力多在中段,變化較多。

  三、減筆描:柳葉、竹葉、減筆、枯柴、折蘆等,梁楷、馬遠、夏圭多用之。此法多用側峰急行,壓擦力大,壓力多在一端,向面括展,線形變化大。



             參    考    書

 

《古今十八描》                清    

《芥子園畫譜》                清   巢 勛

《寫意花鳥畫技法》                  蘇葆楨

《彩墨葡萄畫技法》                  蘇葆楨

《工筆花鳥畫技法》

《山水畫課徒稿》                   馮建吳

《山水畫技法》                    白雪石

《山水畫技法》                    黃賓虹  

《石壺畫語》          

《王雪濤花鳥畫技法》                 王雪濤

《程十發人物畫技法》                 程十發

《任率英談工筆人物》                 任率英

《李苦禪畫語集》                   李苦禪

《潘天壽美術文集》                  潘天壽 

          范     畫

 

《列女傳·仁智圖》              晉   顧愷之

《地獄變相之一、二》                 吳道子

《維摩像》           

《簪花仕女圖》                    周 舫

《匡廬圖》                 五代   荊 浩 

《層崖叢樹圖》               五代   巨 然

《珍禽圖》                 五代   黃 荃

《五牛圖》                      韓 干

《歷代帝王圖》                唐   閻立本

《芙蓉錦雞圖》                宋   趙 佶

《朝元仙仗圖》                宋   武宗元

《踏歌圖》                  宋   馬 遠

《永樂宮三清殿朝元圖》           

《秋風紈扇圖》                明   唐 寅

《墨葡萄圖》                 明   徐 渭

《山水清音圖》                清   石 濤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             清   石 濤

《竹石》                   清   鄭 燮

《雪梅》                  近代   吳昌碩

《王雪濤畫集》               《李苦禪畫集》

《黃賓虹畫集》               《白雪石畫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深堂琴趣圖》繪制步驟
零基礎國畫技巧:梅干的幾種畫法,簡單易學!
寫意蔬果臨創:表現形式舉要
中國畫寫意花鳥畫入門大全╭★肉丁網
學國畫口訣大觀
圖文教程:名家教你畫梅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石家庄市| 阿克陶县| 远安县| 汉阴县| 富川| 堆龙德庆县| 应城市| 涿鹿县| 马鞍山市| 南靖县| 屏山县| 石柱| 丰原市| 柘荣县| 宜宾县| 云林县| 轮台县| 秦皇岛市| 洪泽县| 平昌县| 九龙城区| 阿鲁科尔沁旗| 宣汉县| 布拖县| 措勤县| 宕昌县| 昌平区| 故城县| 左贡县| 邢台市| 静乐县| 宁晋县| 洱源县| 长寿区| 广元市| 滨州市| 襄城县| 乳山市| 衢州市|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