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女學生是鄰居來著,每天一起上學一起放學,原先以為她們關系很好。可是,慢慢的,A每次來學校臉色都特別難看。A是比較活潑的女孩,而B是比較內向、少言寡語的女孩。??
再到后來,A主動找我聊天。她問我,怎樣才能跟B聊上天,說她們兩同進同出,卻一路無言,氣氛實在尷尬。之前沒這么嚴重,現在越來越嚴重了。她這么活潑的性格,再這樣下去她會受不了的。??
我說:你可以找話題跟她聊。??
她回應說:我試過了,沒用。我問一句,她答一句,然后就沉默了。 我都試圖問她,有沒有覺得自己有點內向,她回應我說她覺得自己是有點內向,然后就沒說什么了。而且,在我家里不小心踩到我的腳,連道歉都不會說。上學路上不下心撞到我的單車,都撞壞了,我很生氣,她都沉默。有時候,我覺得我表達得很明顯了,她都無動于衷……??
我說,或許你們覺得對方都能理解各自表達出的意思,可是到頭來誰都沒有get到對方的意思。其實,你說的自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我覺得她不一定明白呢。??
溝通是一門藝術,可不是說說話而已,以為自己表達清楚了,對方就一定能準確無誤的理解。溝通分為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身體動作、聲音、觸碰、外貌、物理空間、物理環境、時間) ,有效的溝通就是即要溝,還要通。??
我們都知道人與人的相處免不了要溝通,所以學習溝通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的《溝通的藝術》就是很好的教材。??
《溝通的藝術》已經再版第14次了,全書分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個部分:??
「看入人里」:主要探討了與溝通者有關的因素,說明了人際關系的本質,強調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覺于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看出人外」:聚焦于溝通者之外信息的傳送與接收,分析了語言的運用和非語言線索的特征,強調傾聽的重要性;??
「看人之間」:主要討論了關系的演變過程,側重于親密關系的區辨,提出了增進溝通氛圍、處理人際沖突的各種溝通方法。??
新版書還新增了超過50部熱門美劇、電影和真人秀的分析,可以說《溝通的藝術》是一本即實用又有趣的讀物。??
全文導讀:?
交流溝通模式?
溝通注意點?
溝通的技巧??
一、交流溝通模式
這個圖很形象的說明了,溝通雙方同時都是信息的傳送者和接收者,我們通常會同時進行編碼、傳送、接收及解碼信息等動作。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B撞壞A的單車沒道歉,A用非語言信息表達出生氣,于是B更是默不作聲。??
交流模式也說明了,溝通者通常有著不同的背景。背景包括環境、個人的經驗以及文化脈絡等。??
看看圖中,A與B兩人重疊的背景部分,這顯示的是不同溝通者之間共通的背景。如果重疊的背景越來越小,那么溝通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兩個女生那樣。??
而圖中顯示的噪音包括了外在噪音、生理性噪音(生病、疲倦、失聰等等)、心理性噪音(無法準確理解信息的內在干擾力量)。??
從這里可以看出,人際溝通就像跳舞,是一個經由同伴間的互動而創造出的獨特活動。同樣,你的溝通方式必然會因為同伴的不同而發生改變。??
二、溝通注意點?
1、溝通得越多不見得溝通得越好??
我們都知道溝通不足容易產生問題,然而溝通過頭也會制造問題。??
比如你在一次面試過后,雇主叫你等通知,你還纏著雇主問東問西,不停地發信息或是打電話,那么這種溝通只會產生反作用。??
2、學會傾聽??
我們一再強調,對你來說恰到好處的表述,到了其他人耳中可能會解讀出完全不同的意思。因為每個人的三觀都不盡相同,每個人的說話方式可能會存在差異,職業、社會心理、性別、年齡差異、文化差異、問題解決的趨向也都會所影響。??
所以,在交談過程中我們最好能做一下功課,了解一下對方。另外,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就是學會傾聽。??
傾聽的過程包含五個元素:聽到、專注、理解、回應和記憶 。??
認真聽對方說話,不要中途打斷,即便很有表達欲,也請讓對方講完你再表述。我們應該都有被人打斷話的時候,那是很讓人反感的行為。??
專注并不是要我們專注于對方講的每一句話,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從對方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過濾掉一些信息,以便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信息上。比如,當學生A有溝通問題時,我剛好在講《溝通的藝術》,她要解決問題,就會專注于我講的話。??
理解這里需要運用到同理心。同理心是指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體驗世界,重新創造個人觀點的能力。或許我們不可能完全體會到另一個人的知覺,但我們可以通過嘗試采用對方的觀點,去貼近體驗對方的感受,真誠地關心對方。??
這里要區別同理心和同情心。同情心表示你用自己的觀點來看別人的困境而產生悲憫之心;而同理心是指你用對方的觀點設身處地地思考他的處境而感同身受。??
回應就是對說話者給予清楚的反饋,建議等說話者說完再反饋。??
回憶是記住信息的一種能力。??
三、溝通的技巧?
1、知覺檢核
很多人際溝通困境是我們一廂情愿地認定我們對事情的解釋就是事實。其實,我們都不喜歡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原因草率下結論,想象下別人對你這樣說,你會怎么想:??
“你不要誤會。”(我誤會什么了?)??
“你為什么生氣?”(誰說我生氣了?)??
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而知覺檢核的技巧為我們提供了處理這些詮釋的更好辦法。??
知覺檢核的要素:??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
2、列出關于此行為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
3、請求對方對行為詮釋作澄清。??
對于文章開頭兩個學生的例子,運用知覺檢核如下:??
“你一直不跟我說話,連踩到我腳、撞壞我單車都不道歉,”(行為)??
“不知道你對我有什么意見或是誤會,”(第一種詮釋)??
“還是你有什么心事。”(第二種詮釋)??
“你可以告訴我真實的原因嗎?”(請求澄清)??
知覺檢核是幫助你正確了解別人的一種工具,它的目的是為了互相了解。這個方法除了得到更精確的知覺外,還可以借著維護對方的面子來減少對方的防衛。??
2、枕頭法
知覺檢核是澄清潛在誤會的一個好用又簡單的工具。但有些問題太復制嚴重,用這個技巧很難解決。作家保羅·雷斯提出一種方法:枕頭法。??
枕頭法是由一群日本小學生發展出來的,因為問題就像枕頭一樣,有四個邊和一個中心,故得起名。?
立場一:我對你錯。當我們看一個問題時,往往第一反應是從我們的立場出發,看到我們的對以及別人的錯,而此時對方的立場恰好和我們相反。??
立場二:你對我錯。這時你轉換視角(換位思考),盡最大可能來解釋對方的觀點如何與你不同,這樣可以讓我們看出別人觀點中的優點。??
雖然,有時候對方的立場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如犯罪行為、欺騙、背信棄義等。即使不贊同,你還是理解他人說謊、欺騙的原因。??
立場三:雙方都對,雙方都錯。從這個立場,你承認了彼此的長處和弱點,用更公平的方式看待此事,也能比較了解對方的觀點。??
立場四:這個問題不重要。雖然起初很難將某些問題看做無關痛癢,但大部分的事情思考一下后,就會發現它不像我們原先認為的那么重要了。??
立場五:四個立場都有真理。在了解了上面四個立場后,最后一部就是認識到每一個立場都有優點,雖然邏輯上不可能存在既對又錯、既重要又不重要的立場。??
但你從這五個立場看過這個問題后,你也許就發現了新的思考模式,這些思考方式也許不能幫你解決問題,但它們增加了你對別人立場的容忍度,并因此改善了溝通的氛圍。??
結語:??
《溝通的藝術》是一本大部頭的書,可能很多人會害怕枯燥粗簡、令人昏昏欲睡的教科書。但是,請放心,這是一本集繪畫、詩歌、故事、卡通的有趣的書,它能讓你輕松地學到有用的東西。??
我相信,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沒有溝通障礙,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溝通方面的問題。既然那么常見,而它確實也會成為困擾我們的問題,那么就有必要進行相關的學習,并將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溝通過程中。而比起學習,更重要的是行動。??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
花開candy原創文章,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或分享至朋友圈。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