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四大工作法則
文 / 霍輝
從事了近二十年的管理改善工作,常常看到公司里很多職場新人整天忙忙碌碌,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但效率低下,輸出的成果物質量也不高,雖然他們都很努力,天天加班加點。真替他們著急,想對他們這種無效的,或低效的努力說:NO!所以把我認為最重要的,職場新人最應該掌握并應用的工作法則和管理工具進行推薦,先從工作法則說起吧。
1) MECE——系統思考的準則
MECE準則
MECE準則: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中文意思是“相互之間不重復,從整體上無遺漏”,簡稱“不重復,無遺漏”。
定義:對于某件事情或概念,能夠不重復且整體而言亦無遺漏的方式捕捉整體。
MECE是麥肯錫公司提出的一條思維準則。它是麥肯錫的第一個女咨詢顧問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在金字塔原理(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中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不重復”意味著問題的細分是在同一維度上并有明確區分、不可重疊的;“無遺漏” 則意味著全面、周密。
舉個栗子:
不遵循MECE的例子
上面的這個栗子就違反了MECE準則,所以顯得思維混亂,沒有邏輯性。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會在不經意間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尤其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沒有刻意練習過,自然系統思考不夠,思維的邏輯性不強。
所以在思考的時候,刻意練習一下,多問問自己,我分析/分類的角度是否有重復,還有沒有遺漏?多練習,多改善,多看看以往大師已經總結的各業務MECE分類/分析,自然系統思考力可以快速進步。
另外,MECE是一種思維準則,它并不是一個具體的管理工具。很多管理工具,例如:系統圖、特性要因圖、What-How 矩陣圖等在視覺上的表現方式雖不相同,但它們思考方式本質上都是相同,它們體現的都是MECE的思維。尤有甚者,在SWOT分析、流程圖、親和圖等管理工具中,MECE的想法也非常有效。
2)80/20——優先選擇的法則
80/20法則
80/20法則:The 80/20 Rule
定義:在任何大系統中,約80%的結果是由該系統中約20%的變量產生的。即:80%的價值是來自20%的因子,其余的20%的價值則來自80%的因子。
80/20法則,又稱為帕累托定律(Pareto Principle)、二八定律、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等。它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爾弗雷多·帕累托當年對意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推論出來的。
80/20法則
比如,世界上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20%的員工創造了80%的價值,80%的收入來自20%的商品,80%的利潤來自20%的顧客……將該法則應用到簡書上,可以說:20%的作者寫出了80%的文章……
該法則告訴我們,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數,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因此,只要抓好起主要作用的20%的問題, 80%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千萬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職場新人,在工作中要學會抓住關鍵的少數,要用20%的精力付出獲取80%的回報。工作中應避免將時間花在瑣碎的多數問題上,因為就算你花了80%的時間,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出色地完成無關緊要的工作是最大的浪費。你應該將時間花于重要的少數問題上。學會活用80/20法則,它能幫助你改變行為并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
抓住關鍵的少數
使用 80/20法則時要注意,你必須不斷問:20%的什么因素能導致80%問題?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你知道答案,因為直覺有時是不準的,有時你可以活用一些管理工具,進行數據分析,例如帕累托圖等(以后再介紹)。
帕累托圖的例子
3)SMART——目標設定的原則
SMART原則
SMART原則: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
Smart是確定關鍵績效指標的一個重要的原則。
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
S(Specific)——具體的
目標要清晰、明確,讓考核者與被考核者能夠準確理解目標;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目標要量化,考核時可以采用相同的標準準確衡量;
A(Attainable)——能達到的
目標要通過努力可以實現,也就是目標不能過低和偏高,偏低了無意義,偏高了實現不了;
R:(Relevant)——相關的
指實現此目標與其他目標的關聯情況;T(Time-bound)——有時限的
注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期限。
制定目標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個人都有過制定目標的經歷,但是你的目標是否科學呢?很多時候我們制定的目標壓根就不好實現,讓人沮喪,進而全部放棄。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學習并掌握SMART原則。
4)PDCA一一持續改善的循環
PDCA循環
PDCA:Plan、Do、Check、Action
PDCA管理法即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它不僅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可以運用,同樣也適合于其他各項管理工作。
PDCA循環:
P(Plan)—— 計劃
確定方針、目標和活動計劃;
D(Do)—— 執行
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C(Check)—— 檢查
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找出問題;A(Action)—— 處理
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即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業績。
PDCA循環
以上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的進行,所有問題不可能在一個PDCA循環中全部解決,遺留的問題會自動轉進下一個PDCA循環,如此,周而復始,螺旋上升。
PDCA循環,可以使我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驟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和科學化。我的體會是,人人都知道PDCA,可真正按這個方式工作的又有幾個人呢,大多數人都是知道但不能做到,或者做了卻不能堅持,PDCA不能循環,它的“輪子”不能轉起來。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一定要堅持使用PDCA循環,因為它對我們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益處,而且讓你不斷反省、改善,能加速你的成長。
P.S. 暫時先寫這么多,以后再陸續推薦各種常用的管理工具。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簡書ID:輝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