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感冒發燒流鼻涕,不少寶親都憑“經驗”,給寶寶喝中成藥。
可是,中成藥就真的更安全嗎?用錯了中成藥,后果也會很嚴重。
中醫講究辨證。同樣是感冒,從中醫角度,就分5種證型: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外感加滯型感冒、外感加驚型感冒、氣虛型感冒五種類型,需要對癥下藥。
如果外感風寒,有惡寒重、發熱輕、流清涕等癥狀,卻選用了治療風熱感冒的柴黃顆粒,不僅不能起到治療作用,更有可能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長。
通常兒童風寒感冒可選用荊防顆粒、小兒清感靈片、兒感清口服液等藥品,風熱感冒可選用小兒熱速清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感冒口服液等藥品。
有廣告說,中西藥結合療效好。可現實并非如此,有些中成藥里會添加西藥成分。
給寶寶用藥前,一定要先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選用的中成藥和西藥里,有重復的成分,應避免一同使用。
比如,中成藥維C銀翹片和西藥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中都含有退熱成分—對乙酰氨基酚。如果兩者同時服用,就容易引起對乙酰氨基酚超量,甚至導致肝臟受損傷。
不少寶親都覺得,中藥副作用小,所以寶寶生病,首選中藥。甚至有些寶親,為了追求“立竿見影”的療效,讓寶寶加大量服藥。
這個后果,很嚴重。
寶寶身體各項機能發育還不成熟,藥物的代謝、排泄都相對緩慢。所以,如果兒童超劑量用藥,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甚至造成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