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夫妻同心,其力斷金。在中藥界,如果兩個登對兒的中藥配對,便可成為治療病癥的效方或基礎方。
五靈脂和蒲黃便是其中的一對兒,可為人帶去忍不住的笑意,所以尊姓大名為“失笑散”。是治療瘀血所致多種疼痛的基礎方。載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就二味,五靈脂和蒲黃。主治瘀血停滯證。
瘀血內停,脈絡阻滯,血行不暢,不通則痛,故見冠心病痛、脅肋疼痛,少腹急痛等。治宜活血祛瘀止痛。
李時珍大人盛贊:“失笑散,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脅肋、少腹痛,疝氣并治。胎前產后,血氣作痛,及血崩經溢,百藥不效者,俱能奏功,屢用屢驗,真近世神方也。”
后世很多醫家在遇到凡屬瘀血內阻所致各種病證的時候,喜歡用上失笑散,不枉其神方之說。
五靈脂,《本草綱目》里面說過,五靈脂可以調理“血氣諸痛”,對于“男女一切心腹、脅肋、少腹諸痛,疝痛,血痢、腸風腹痛;身體血痹刺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是有作用的。簡單來講就是由于血瘀導致的心胸疼痛、小腹疼痛、胃痛、痛經等都能用五靈脂來活血散瘀。
蒲黃是香蒲的花粉,但卻不是一種普通的花粉,而是能夠涼血止血,活血消瘀的花粉。蒲黃是一味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的藥材,既能止血,又能活血,金黃的粉末就像照亮世界的太陽,消除瘀血,讓身體脈絡暢通無阻,身心舒暢。
別看只有兩味藥材,但是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的功力卻一點也不淺!
1、治痛經,崩漏兼小腹疼痛,或瘀血阻滯,久不受孕。
典型的方劑是含失笑散的少腹逐瘀湯(小茴香、炒干姜、延胡索、 沒藥、當歸、川芎、官桂、赤芍、生蒲黃、炒五靈脂),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證。
2、 治冠心病心絞痛。
冠心病的表現因證型而不同,僅血瘀方面就分氣滯血瘀,氣虛血瘀,瘀血閉組等。除了氣滯血瘀之冠心病絞痛刺痛不明顯,氣虛血瘀和瘀血閉阻均有痛感。可用上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并視具體情況加味而治。
3、 治疝氣痛
金元名醫朱丹溪說∶疝氣者,睪丸連小腹急痛也。所以疝氣又名小腸氣痛,發病多與肝經有關,凡肝郁氣滯,或寒滯肝脈,皆可致疝氣。而失笑散之五靈脂與蒲黃均入于肝經,正是以肝經血瘀為最宜。
以上三方所治,被《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失笑散(失笑散不僅載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它醫書也有收錄)全包括:治小腸氣痛,及婦人血痛,心腹絞痛欲死十余日,百藥不驗。
五靈脂 蒲黃(炒,等分)制作為細末。每服6g,先用釅醋適量,熬藥成膏,水一盞,煎至七分,熱呷服。
4、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常可表現為不定時胃痛,這讓失笑散在治療慢性胃炎方面頗能出力。除了瘀血阻絡型慢性胃炎顯而易見是有瘀血,寒濕或濕熱痰瘀型,甚至肝胃不和型,最終都易產生瘀血而疼痛,可用上失笑散活血化瘀而治。
5、 膽道結石
本病在中醫屬“脅痛”“黃疸”等范疇。常因肝膽郁滯,濕熱交阻,氣機不暢,最終導致氣血瘀滯。失笑散祛瘀之效特別適用于膽道結石伴膽絞痛發作者。
國醫大師鄧鐵濤有一個膽道排石湯,由柴胡,太子參,白芍,金錢草,郁金草,蒲黃,五靈脂,甘草組成。蒲黃和五靈脂正是在其中起到使瘀血得去,膽道通暢的作用。
6 、高脂血癥
肝血瘀滯,痰瘀同病,常易引起高脂血癥。這是由于痰濁既隨血流竄,又可因其粘滯之性而滯于血管壁,影響血液之運行,影響心行血的功能,導致心氣不宣,胸悶心悸或是心前區疼痛。
直觀上來說,凡心腹刺痛都可用上失效散,但從脾為生痰之源之一點來看,失效散用于治高脂血癥同樣講得通。這是由于五靈脂之不僅活血化瘀,并因入脾而有消積化痰導濁之能。而蒲黃之涼血止血,可間接提升脾之功能,畢竟脾好才能攝血,使血不妄行。
本方有中成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