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之名
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云牛膝:“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為名也?!?/p>
“四大懷藥”之一
人們很早就認識到牛膝的藥用價值。懷牛膝是“四大懷藥”之一。史料表明,自公元前734年封建諸侯衛桓公以懷山藥為貢品進獻周王室起,直至清朝末年,“四大懷藥”一直作為貢品進獻歷代王朝。
“四大懷藥”是焦作地方特產,主要指古懷慶府(它的地理范圍相當于現在的河南省焦作轄區溫縣、沁陽、武陟、孟州)所產的山藥、牛膝、地黃、菊花等四大中藥。
牛膝之性:以通為補,引血下行
早在《神農本草經》就記載:“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p>
清代徐大椿的《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分析牛膝的藥性功效十分形象:“凡物之根皆橫生,而牛膝獨直下,其長細而韌,酷似人筋,所以能舒筋通脈,下血降氣,為諸下達藥之先導也。筋屬肝,肝藏血,凡能舒筋之藥,俱能治血,故又為通利血脈之品?!?/p>
《本草正義》明確指出:“其所謂補中續絕、填骨髓、益精、利陰氣諸說,皆壅滯既疏,正氣自旺,萬不可誤認牛膝為填補之品?!?/p>
牛膝之性善走而不善守,補肝腎并非填精補髓,而活血化瘀,引血下行,是它的實際功能。李時珍說牛膝“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祛惡血”,知其所謂“補”多為以通為補,通滯為主,補為其次。
牛膝的藥性可以用“以通為補,引血下行”八字概括。
牛膝(植物藥)
▲牛膝▲
▲川牛膝▲
01【藥用來源】
為莧科植物牛膝(懷牛膝)和川牛膝的干燥根。前者主產于河南及河北、山西等地;后者主產于四川及云南、貴州等地。切片,生用或酒炙用。
02【方劑應用】
補腎固齒丸(牛膝)、益齡精口服液(川牛膝)等。
03【性味歸經】
苦、甘、酸,平。歸肝、腎經。
04【功 效】
活血調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血下行。
05【性能特點】
本品善于下行,能行能補,既有較強的活血祛瘀調經之功,又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力,且能引火下行以降火勢。其中川牛膝長于活血通經;懷牛膝長于補肝腎、強筋骨。二者均能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
06【主要應用】
1.用于瘀血所致的多種病證。本品活血祛瘀力較強,治瘀血阻滯的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后瘀阻腹痛,常與當歸、紅花、桃仁等同用;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常與續斷、當歸、乳香、沒藥等同用。
2.用于腰膝酸痛,下肢痿軟。治腎虛及久痹而致腰痛和腰膝酸痛乏力,常與杜仲、續斷等同用。
3.用于淋癥,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車前子等同用。
4.用于頭痛,眩暈,齒痛,口舌生瘡,吐血,衄血。
07【使用注意】
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服。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下元不固、多夢遺精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