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第四者”,是指一些因興趣愛好、思想觀念相近,或欣賞對方的某一方面,以不破壞對方婚姻和家庭為前提,以不干涉對方工作和生活為基礎,不以金錢交易為條件,不謀求合法的家庭地位,而發生婚外性行為,并較長時期保持性伴侶關系的男女。隨著現代社會的高度發展,社會思潮和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評價的變化,“第四者”作為當代漢語的一個新名詞已悄然出現,值得社會各界,特別是社會語言學界的關注。 第四者-簡介![]()
回到銳詞報 2008年,“第四種關系”流行,這種關系不同于紅顏/藍顏知己的曖昧,也不像“小三”以破壞婚姻為目的,不干涉對方生活和工作,沒有金錢利益交易,不謀求合法家庭地位。雖然有婚外性行為,卻沒有任何獨占性?!暗谒恼摺敝允艿綗崤?,和網絡及網絡上傳播的性文化改變了人們的性觀念不無關系。 第四者理論即離情人很近,離朋友不遠。不愛那么多,只愛一點點。第四者分寸拿捏準確,比友情多一點,比愛情少一點,姿態優雅,趨退自如,給別人和自己都留足了回旋的空間。 第四者-特點 不可否認的是,第四者的出現還是帶有入侵性。他(她)們貌似善良,不具殺傷力與破壞性,甚至能將第三者給堵截下去。但久而久之,雖然不破壞家庭,卻也有人擔心會使其對配偶感情淡漠,夫妻之情名存實亡。再發展下去,情到深處必是自私,還是走向了第三者的立場。 所以,“第四者”不似“第三者”, 不應被劃入時機成熟便登堂入室的“第三者”行列,卻又近似第三者——他們都忽略了第二者的感受,破壞了已成曾經眷屬的有情人。因此說第四者是婚姻的隱形殺手一點也不為過。 而如果說第三者、第四者都是“情人市場”里的奇貨可居的話,第四者無疑更易被心儀,因為他(她)們完全是采取了不正當競爭:主動放棄了索取,卻抬高了身價,從而更易深入人心,俘獲人心。他們甚至在感情面前也是高雅的,懂得付出,并懂得適時離去,興許還能丟下一句:“以后要對你的家人,你的妻子(丈夫)好一些。”[1] 第四者-區別 與老婆第四者和老婆的區別,是距離的美感。第四者多是重度小資,過起日子來真沒幾個男人有興致、有精力、還有財力伺候得起,但當男人陷溺在凡俗中,想掙扎出來追求一下兩下精神享受時,卻是最好的伙伴和分享者。 與第三者第四者的出現,受其影響沖擊最大的自然應是“第三者”了。社會輿論對于第三者從來就沒有過好臉色,第四者可不想步第三者后塵。相較之下,“第四者”遠比“第三者”更具隱蔽性。他(她)們并不希望像“第三者”那樣以瓦解對方婚姻、更旗易幟為目的,而只是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對方的自由,更不會因此要挾對方,只是簡單地保持親密的情人關系,不事張揚。 第四者-理想人選古往今來,誰是男人心中最理想的第四者人選?看看《紅樓夢》里的妙玉吧。 第四者-評論不能否認找一個知己的情人的確能緩解婚姻所帶來的壓力和矛盾,但從道德體系上說,夫妻之間應相互關愛,最新的《婚姻法》也要求夫妻雙方應相互忠誠,所以我們對“第四者”現象仍然表示質疑。畢竟,第四者也屬婚外情的范疇,對婚姻的打擊是巨大的,這從近年來離婚官司越來越多地由“第三者”和“第四者”引發不難看出。 只能說,純粹的第四類情感或許真摯而純潔,現代人也或許真的渴望與需要,它對現代人心靈的慰藉與滋養也或許真的有效,但愛情都是自私的。所以第四者的出現最終勢必會傷及別人與自己的家庭。當然,如果你真的既找到了生死知已,又獲得了真愛婚姻,并且和平共處,相安無事,那么我們祝福你。 [1] 第四者也許只是建立在人們對于感情有了新的認識之上的理智,不過,世事難料,感情都自私的,第四者向第三者過度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同樣也是一個社會不安定因素,不過是沒有爆發的休眠火山而已。 第四者是偶然的情感出軌第四者成為第三者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心理根源就是隔城觀火,任其生滅。情發一瞬間,轉眼便觀空。知情之來去,觀緣之生滅。中立的態度才保持悠游的心情。向更深之處追溯,根本未曾想占有。能超脫的原因,一是各有所屬,但是彼此心儀;二是慧根靈性,知生死無常;三是自知違反道德底線,知錯止步。因為不想破壞,不想侵擾,才能懸崖勒馬。第四者如果與對方保持長期的來往親密,根本做不到有欲無求。故第四者只是特殊情況下的一次偶然出軌,人是物質的,也是感性的。 而且第四者慢慢會成為陌生者。因為彼此相對,進不能進,而又曾經熟悉過,雙方都是誠實的人,會覺尷尬,進而無言相對,不知所終。正應了一句古語:“始亂終棄?!?/p>
第四者現象 ![]() 在社會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加大的今天,一種新戀情現象正像一股浪潮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圍城”中迅速蔓延,這種戀情現象被稱之為“第四者”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