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武帝和衛子夫的長女,衛長公主得到的寵愛超過了其他任何同輩。
衛長公主的出生打破了漢武帝不能生育的謠言。劉徹自七歲起做太子九年、即位二年一直無子,武帝舅父田蚡甚至在建元二年淮南王劉安來朝后與其言【“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晏駕,非大王當誰立者!”】淮南王聽聞大喜,厚贈田蚡金銀錢財物品,暗中結交賓客,安撫百姓,謀劃叛逆之事。衛長公主出生之后,讓漢武帝甚為喜悅。雖然并無史料表明此時漢武帝無有女兒,但若武帝即位初便生育公主,即便此時皇帝無子,淮南王也無可質疑帝的生育能力。而其時漢武帝未滿十八歲,何來晏駕之說,武帝無子則國無本,滋生他人謀逆的野心。田蚡言武帝晏駕是假,淮南王謀逆是真。但衛子夫的懷孕證明漢武帝并非不能生育,或許這是衛子夫懷孕后“尊寵日隆”的原因。也不難得知衛長公主出生后,漢武帝為何對長女尤為寵愛。西漢時,皇帝的女兒稱公主,姐妹稱長公主,姑姑稱大長公主。衛長公主在武帝朝以帝女身份越級稱長公主,其待遇遠超她的其他妹妹。在兩漢,地位特別崇高受到尊崇的公主可以帝女之身而封長公主,并非只有皇帝姐妹可以封長公主。衛長公主作為武帝朝唯一一位為長公主的帝女,可見她的受寵。西漢對皇子、公主、皇孫、翁主等皆有以母姓稱之的習慣。如竇太后女館陶公主又稱竇太主;齊厲王劉次昌生母紀太后之女又稱紀翁主;栗姬之子劉榮為太子時又稱栗太子;衛皇后之子劉據又稱衛太子;史良娣之子劉進又稱史皇孫等。故衛長公主的封號相當特殊,不同于其他以湯沐邑地名或丈夫食邑地名為封號的公主,“衛”表明了其母為衛氏,而“長公主”則強調了其“長公主”的身份。衛長公主第一次出嫁時,或因當時其姑母平陽公主尚在世,衛長公主并未以丈夫曹襄的食邑“平陽”為稱號被稱為“平陽公主”;公主自己的食邑未記名。再嫁欒大時,武帝將公主的食邑改名為當利,衛長公主又號“當利公主”。東萊郡地處富裕的齊國舊地,有鹽官。齊國是東方大國,也是富國。春秋時管仲在齊國廣開鹽田,鼓勵農民曬鹽,支持百姓大力發展煮海鹽的事業,然后與中原各國交易,大獲其利,齊國也因此走上富強的道路,這是齊國暴富的一個大宗。所以武帝給衛長公主一個鹽邑作為湯沐邑,其意義不下于文帝賞銅山給鄧通。古代的富商,最賺錢的職業一為開礦,一為販鹽。衛長公主的封地在當利,有鹽官,則這個地方產鹽,肯定有富有的鹽商,那么向他們征的賦稅就其量來說是相當可觀的,更何況國家對于鹽業課以重稅。且為了便于運輸,鹽產地必交通便達,從而具有明顯的經濟優勢,成為富庶之地。就衛長公主而言,除當利的正常稅收外,因為鹽是她的封地所產,商人是她食邑上的人,所以她對鹽商仍有權抽稅且是重稅,這是天經地義的。以20世紀所知的歷代公主的封地,封到鹽邑的只有衛長公主一個人,可見她受寵程度和家產之豐厚。公元前91年,《史記》中記載衛長公主的兒子平陽侯曹宗坐衛太子死,瘋傳的衛長公主被腰斬,沒記錄,也有人說是自殺,無從知曉。雖然暫時落寞,但西漢結束東漢興起,光武帝時代有兩個西漢侯襲爵,一個是張湯的后人張安世家族,另一個是平陽曹氏衛長公主與曹襄的后嗣,風光百年侯爵。寫在最后:各位朋友,因本號在運營過程中,經常面臨一些不可控因素,為了防止失聯,主編啟用了一個有特色的備用號——深夜對白,點擊下方卡片即可關注,深度、精彩內容在等你。
深夜對白 深夜對白,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每晚九點,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公眾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