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古代后宮中,如果妃子們為皇帝誕下龍子,那她們的地位和權力也會隨之上升,我想“母憑子貴”說的就是如此吧。但皇帝駕崩后,這些有孩子的妃子們也是有機會離開皇宮的,在外面跟孩子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相反對于那些無兒無女的妃子們,結果就比較慘了,等待她們的便是在這莫大的冷宮中孤獨終老,想想這種結果就讓人覺得悲涼。
另外,這些作為先帝的后宮妃子們也會被強制帶到皇家寺廟內當尼姑,守衛皇陵,為先帝吃齋念佛,并且一輩子不能跟家人相見。試想,在皇宮中享受榮華富貴的妃子們,突然被帶到這種偏遠、條件又差的佛寺中,肯定難以忍受。但如果逃出這個地方,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因為皇家寺廟都是由重兵看守的,如果你被抓住,那你的家族和家人們都會受到牽連和懲罰。
與此同時,這些無兒無女的妃子們除了在冷宮中孤寂度過余生,有的甚至還會給先帝陪葬。不過據相關資料顯示,這種“后妃殉葬”制度在清朝已經逐漸淡化了,而且乾隆皇帝在世時,他納的妃嬪們大多數都已經先離他而去了,所以等到乾隆駕崩后,也就只剩下了八個妃子,因此嘉慶帝也并沒有讓這幾個妃子為父親陪葬,相反則是給了她們足夠的遣散費讓她們出宮生活,由此看出,嘉慶帝的這種處理行為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而嘉慶帝的這么做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清朝不斷受到列強們的侵略,使得國家的經濟一直在走下坡路,國庫并沒有多余的銀兩來支付后宮妃嬪們的日常開銷,所以為了節約后宮的消費壓力,嘉慶帝也念在對這些妃子們的往日情分,便一次性的給了她們足夠的遣散費。
當然這些妃子們也是懂得知足的,畢竟她們認為自己的夫君已經仙逝,所謂的依靠也就沒有了,與其留在這無親無故的皇宮里,倒不如拿著這些銀兩出宮過自己的瀟灑日子。
因此,通過上文我們了解了嘉慶皇帝是如何安排父親五十多個后宮妃子們的,總體來說,嘉慶皇帝的這種安頓方法還是值得認可的,所以就我個人看來,皇宮對這些妃嬪們來說更多的是思想的禁錮和自由的限制,并不是每個人都想留在這個“籠子”里荒度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