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兩頭婚”的婚姻形式被很多媒體報道。
這種婚姻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沒有彩禮、也沒有嫁妝;不是傳統的女方嫁進男方,也不是男方入贅;男女雙方各自置辦婚房,婚后,夫妻不定期回兩家輪住。
通常,“兩頭婚”家庭會生兩個孩子,第一個隨父姓,以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以女方撫養為主。孩子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老人都被稱為爺爺奶奶。
《論語》中說:不患寡而患不均。
一個小家庭的成立,往往是資源和權力分配斗爭的開始。
一方出的錢多一些,另一方就要付出更多家庭勞動;一方收了彩禮,就成了對方家庭的人。
“兩頭婚”的出現,其實是在彼此家庭都經濟獨立富足的前提下,在權力分配上追求最大公平的結果。
一個家到底誰當家,能不能讓每個人都承擔責任的同時,被尊重、被認可,決定了家里每個人的幸福度。
朋友小潔剛結婚的時候,常常糾結于到底誰管錢的問題。
有人說兩個人的錢放在一起,各自拿出一部分必要的零花錢,剩下的作為家庭共有資金;
有人說這樣會讓掙得多的人做更多貢獻,讓掙得少的人占了便宜,不如都拿出同樣的錢作為共有資金,剩下的是自己的可支配收入;
當她終于決定怎么管錢時,老人們又說:“一家人的賬算得太清楚,就沒有人情味兒了,親情就是一筆糊涂賬。”
事實上,不只是管錢,兩個人剛結婚的幾年,是婚姻中的最糾結的時期——權力博弈期。
小到誰做飯、誰洗碗、家務活兒誰來做,大到工資收入怎么分配、生不生孩子、孩子誰來教育、買房買車的大事誰做主……各種大事小情,都體現了夫妻間的權力關系。
有個廣為人知的段子說:“我們家大事都是我做主,小事是老婆做主,只是我們家幾十年,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過大事。”
雖然是幽默,但很多矛盾,往往出自于一件事到底是大事還是小事、到底誰做主上。
曾經在《中餐廳》里憑借一句“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出圈的黃曉明,最讓人窒息的就是一個餐廳的大事小情都要被他把控的控制欲。
節目里,楊紫不小心傷了手,黃曉明要帶她去醫院,而楊紫認為這只是一點小傷,涂點藥膏就可以了,不必興師動眾地去醫院。
這時,黃曉明就說出了那句被群嘲了幾年的話:“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你覺得沒用,我覺得管用。”
其實,這也是權力分配模糊帶來的問題。
一個店長,掌握著餐廳內所有事情的決策權,店員能夠做主的小事,在他看來依然是需要由自己掌控的大事,漸漸地,他大包大攬,其他人沒有置喙的余地。
再往后就會變成怨婦模式,一個說“什么事都要我管,我付出了這么多……”,其他人一臉無辜:“我們想做的時候你不允許。”
今年春節,小梅家因為在哪里過年的問題掀起了一陣家庭風暴。
丈夫老家在西北,結婚15年,每年都是回公婆家過年。
今年倡導“就地過年”,從外地到北京需要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小梅考慮到孩子開學等種種問題,提出留在北京過年。
丈夫不同意,堅持要回老家。
兩個人從當下回不回家的各種利弊,一直談到“為什么只能在你家過年,從來沒有春節回過女方家”;從孩子是外婆帶大的,卻從來沒跟外婆一起過年,到家務、接送孩子都是女方做,為什么在家里沒有發言權……
十幾年的委屈,都因為在哪里過年的問題被激發出來。
一番爭執的最后,一家人還是回了老家。
這個春節,小梅一邊抱怨,一邊繼續做好一個稱職兒媳婦的角色。
原則上,誰盡的義務多,誰的能力強,誰的權力也就越大,但是現實中,往往是習慣成自然,一開始聽誰的,慢慢就成了家庭中的習慣。
電視劇《知否》,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不同人當家,給一個家的氛圍和孩子發展帶來的不同影響。
盛家是老太太做主,盛老太太是侯府大小姐,剛正不阿,是非分明。
她用心培養盛紘成材,用自己的嫁妝給他走門路,為他的仕途出謀劃策。不被父親重視的孫女明蘭,她帶在身邊,悉心教導,對后輩一視同仁。
盛紘就算做了官、有了家室,對盛老太太依然畢恭畢敬。
大娘子王若弗,本應該是當家的的主母,但因為自己快人快語、形式沖動,丟掉了當家的權力:
她想管理小妾,丈夫就會插手制止;
她要教育女兒,婆婆會插手,對她進行各種教育提點。
等到真的讓她當家的時候,說話沒人當回事。
前有小妾林小娘和她爭權奪利,后有自己的妹妹下毒把自己陷入窘境。
最后回到老家靜修,把管家的權力交給了兒媳。
一個家聽誰的,不是看誰經驗多、輩分高、不是看男女性別,而是看他在具體事項上的能力。
如果擁有最高決策權力的當家人,有見識、有決斷,那么所有人的生活都不會差不到哪兒去;
如果因為誰輩分高、誰賺得多、誰付出多,而選擇了不適合的人當家做主,不辨是非、偏聽偏信,這個家就會雞飛狗跳、是非不斷。
婆媳關系之所以會成為很多家庭矛盾的引爆點,就是應該承擔責任、解決矛盾的丈夫,選擇了不作為或者和稀泥。
老公掌權,還是老婆當家?取決于雙方的智慧和性格。
一位美國婚姻關系專家對72對已婚夫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美國家庭中,女性在家庭中比男性擁有更多權威,因為她們擁有決定家庭機器順利運作的力量。
研究人員梅甘·墨菲說:“女性負責審查夫妻兩人的關系、確保關系正常發展、確保處理好每件事情、并確保家中每個人快樂。”
越來越多的妻子開始搶占“一家之主”的地位,她們運用細心、善交流、同理心強的優勢,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但是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一些丈夫選擇做“甩手掌柜”。
而有的家庭,踐行“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原則,丈夫辛辛苦苦在外工作,妻子忙著和小姐妹健身、喝下午茶,最后導致分崩離析。
無論是哪種情況,家庭的掌權問題,一定會經歷波折,只有達到各方權利與義務平衡的家庭,才能擁有民主、包容、各司其職、互相扶持的家庭氛圍。
什么樣的家庭適合“妻主沉浮”?
什么樣的家庭民主式管理?
財務管理和理財計劃怎么做?
家庭中有哪些必備的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