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庫查的
、人在一生中僅用了1/4到1/3的腦神經細胞
人腦大約由5000萬種、100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這個數字相當于銀河系里星球的總數。每一個細胞又與周圍大約1000個細胞發生關系,使大腦的突觸多達1000萬億個,從而構成 了一個極為復雜的、壯觀的“通信網絡”。然而,人在一生中實際使用的腦神經并不多,只占總數的1/4到1/3,大量的通信網絡都在腦海里閑置未用。
2、人可同時注意七個左右的項目
人有七情,光有七色,音樂有七個音階,神話中七個仙女,一個星期有七天,圣誕老人有七個兄弟。無獨有偶,大量的研究證明,人可以同時注意七個左右的項目。經過訓練的飛行員可同時注意飛機的飛行速度、高度、跑道上的標志,同時還要與指揮臺保持不間斷的通信聯絡。
3、人的想象區只用了15%左右
人腦有四個基本功能區:一是從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覺區;二是將這些感覺進行收集整理的儲存區;三是評價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把已有知識和新信息綜合起來的想象區。人們經常使用的是前三區,而想象區僅用了15%左右。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發明創造的基礎,一旦這一部分的潛力開發出來,人類的創造才能將是無法估量的。
4、人腦的儲存容量可達1012~~1015比特
科學家認為,人腦的儲存容量最多可達1012~~1015比特(表示信息量的單位)。這個數字相當于全世界圖書館的藏書所包含的信息。如果一個人以每秒接受25比特的速度,在70年內每天用10小時向自己的腦子猛裝各種信息,而且假設不會忘記的話,那么,一生中最多也只能接受3×109比特。這個數字只占1012比特的千分之三??梢?,人腦的記憶倉庫大部分是空的。
5、人的閱讀速度可達到每分鐘2萬個詞
前蘇聯科學家已證實,一般人的閱讀速度為每分鐘250個詞,而真正掌握其詞意的卻不到50%。有的人經過訓練,每分鐘可以閱讀600個詞,而且能掌握70%~80%的詞意。有些大、中學生還可以達到每分鐘閱讀20000個詞的速度。實踐證明,經過科學訓練和主觀努力,任何年齡的人都能成倍地提高快速閱讀的能力。
~ 1 / 3 ~
如何科學用腦
1、勤用腦
反復不斷地接受客觀事物能使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突觸的聯系更加牢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更加深刻。人的大腦用則進,廢則退;越用越發達,越用越靈活,越用健壯。勤用腦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勤能補拙”正是這個道理。
2、廣用腦
人的大腦有140億個之多的細胞,可儲存4600萬億個信息單位(相當于目前所有圖書館藏書量的總和)。現代人尚有大量的腦力沒有被開發。廣用腦是指大腦皮層某區域的信息量多,而不是指大腦皮層某區域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接受大量內容不同的信息。
3、愛用腦
在廣泛獵取知識的同時,學習者必須善于去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善于將理論和知識運用于實踐,又善于將實踐知識上升為理論。這里的“善于”產生于愛用腦筋和喜歡求異思維,它可以使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的突觸之間,在原有聯系的基礎上,形成一系列新聯系,進而在大腦皮層上開拓一個暫時的神經聯系,使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有一個新的飛躍和突破。這就是愛用腦。
4、巧用腦
用腦須使抑制和興奮有機地交替進行。所謂“動靜交替”,是指使用與休息交替,區域功能輪換交替。“腦體交替”,是指腦力與體力勞動交替 。這樣既不容易使大腦疲勞,也能夠較好的保證學習效率。
5、整用腦
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且功能各異。左半球的功能主要是語言、計算、邏輯思維功能,是理性的腦;右半球則主管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并掌握發散思維等非邏輯思維的功能, 是音樂、美術、空間知覺的辯認系統,是創造的腦。學習者只有充分發揮大腦兩半球的整合作用,才能進行富有創造性的高水平的學習。研究表明;無論哪側半球被切除,人的感覺和運動機能、語言機能等雖然能大部分保存,但心理活動通常只能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從整體上看,復雜的學習活動必定是以兩半球的協同工作為支柱的。因此,學習者必須認真安排學習內容,以確保大腦兩半球的功能互補與協調。
“5W2H”自我發展檢核表
WHO——從事某活動的的主體;
WHY——為什么要從事這樣的活動;
~ 2 / 3 ~
WHAT——從事的是什么的活動;
WHERE——從什么地方著手;
WHEN——什么時候完成這樣的活動;
HOW——怎樣實施這樣的活動;
HOW MUCH——達到什么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