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斷
【續斷】續斷的功效與作用:
續斷的功效與作用是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止崩漏,治腰背酸痛,肢節痿痹,血崩,遺精,續斷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續斷丸,續斷散,續斷湯,續斷膏,新傷續斷湯,續斷止血方,續斷杜仲茶,黃芪續斷酒,沉香續斷丸,獨活續斷湯,虎骨續斷酒。
2、續斷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秳e錄》
3、續斷主絕傷,去諸溫毒,能宣通經脈?!端幮哉摗?nbsp;
5、續斷補肝,強筋骨,定經絡,止經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婦人白帶,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濁?!兜崮媳静荨?nbsp;
8、續斷治乳癰初起可消,久患可愈:川續斷八兩(酒浸,炒),蒲公英四兩(日干,炒)。俱為末,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9、續斷治水腫:續斷根,燉豬腰子食。(《湖南藥物志》)
6、續斷治產后血運,心腹鞕,乍寒乍熱:續斷三兩,粗搗篩,每服二錢匕,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圣濟總錄》續斷湯)
4、續斷治滑胎:菟絲子四兩(炒,燉),桑寄生二兩,川續斷二兩,真阿膠二兩。上藥將前三味軋重(干足一分)。每服二十丸,開水送下,日再服。(《醫學衷中參西錄》壽胎丸)
11、續斷治男子不育癥:續斷9克,杜仲9克,枸杞子9克,菟絲子12克,黃精12克,鹿角膠(烊化沖服)12克。水煎服,每日l劑,連服1——3個月。
2、續斷治老人風冷,轉筋骨痛:續斷、牛膝(去蘆,酒浸)。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二錢,食前服。(《魏氏家藏方》續斷散)
12、續斷治女子不孕癥:續斷12克,當歸12克,杜仲9克,巴朝天9克,淫羊蕾9克。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1——3個月。
10、續斷治風濕性關節炎:續斷、五香血藤、老君須各9克,小血藤、威靈仙,徐長卿各6克,大風藤3克。水煎服,每日1劑。
6、續斷治一切無各腫毒,楊梅,天泡諸瘡?!兜崮媳静輬D說》
5、續斷治打撲傷損,閃肭骨:接骨草搗爛盆之。(《衛生易簡方》)
1、續斷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侗窘洝?nbsp;
7、續斷治乳汁不行:川續斷五錢,當歸、川芎各一錢五分,麻黃、川山甲(火煅)各二錢,天花粉三錢。水二大碗,煎八分,食后服。(《本草匯言》)
1、續斷治腰痛并腳酸腿軟:續斷二兩,破故紙、牛膝、木瓜、萆薢、杜仲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桐于大。空心無灰酒下五、六十丸。(《扶壽精方》續斷丸)
3、續斷治妊娠胎動兩三月墮:川續斷(酒浸)、杜仲(姜計炒去絲)各二兩。為末,棗肉煮烊,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綱目》)
4、續斷助氣,調血脈,補五勞七傷,破癥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瘺,乳癰,瘰疬,撲損,婦人產前后一切病,面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宮冷?!度杖A子本草》
續斷為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的根,續斷有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止崩漏的功效,續斷主治腰背酸痛;肢節痿痹;跌撲創傷、損筋折骨、胎動漏紅、血崩、遺精、帶下、癰疽瘡腫。
【續斷】續斷的食用方法:
續斷丸1
功效:主治風濕流注,四肢浮腫,朋肉麻痹。
組成:川續斷 當歸(炒) 萆薢 附子 防風 天麻各30克 乳香 沒藥各15克 川芎23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米飲送下。
來源:《奇效良方》卷三十八。
續斷丸2
功效:主治妊娠漏胎,下血不止,腹中疼痛。
組成:續斷1兩半,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蒲黃1兩半,干姜1兩半(炮),芍藥1兩半,芎?1兩半,山茱萸1兩半,白術2兩,肉蓯蓉2兩(酒浸,切,焙),菟絲子2兩(酒浸,別搗),黃耆2兩(炙,銼),山芋2兩,熟干地黃(焙)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空心、日晚溫酒送下。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續斷丸3
功效:主治下血不止。
組成:續斷3兩(水浸洗過,細銼),黃耆2兩(蜜水拌),枳殼1兩(去瓤,麩炒),白僵蠶(直者,炒去絲)1兩。
用法:上為細末,湯化雪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麝香為衣。
用量:每服30-50丸,米飲送下。大便前有血,食前服;大便后有血,食后服。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續斷丸4
功效:主治肝勞虛寒,脅痛脹滿,眼昏不食,攣縮瘈疭。
組成:續斷1兩(酒浸),川芎1兩,當歸1兩(酒浸),半夏1兩(湯泡,姜制),橘紅1兩,干姜(炮)1兩,桂心半兩,甘草(炙)半兩。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白滾湯送下。
來源:《醫學綱目》卷十一。
續斷散
功效:主治諸漏。
組成:榼藤子半兩(去瓤,酥炙),當歸半兩,川芎半兩,川續斷半兩(洗,曬),黃耆半兩(微炙),葫蘆巴半兩(炒),紫金皮半兩,生干地黃半兩(洗,曬),牡蠣粉半兩,木香3錢,辣桂3錢,甘草(炙)2錢。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服2錢,空心溫酒調下。或加發灰佐之。
來源:《直指》卷二十二。
續斷湯1
功效:主治腰痛強直,不得俯仰。
組成:續斷1兩(焙),桂1兩(去粗皮),防風1兩(去叉),大黃1兩(銼,炒),牡丹皮1兩,芎?1兩,牛膝1兩(去苗,酒浸,焙),細辛1兩(去苗葉),秦艽1兩(去苗土),赤茯苓1兩(去黑皮),海桐皮1兩(去粗皮,銼),當歸1兩(切,焙),赤芍藥1兩,杜仲(去粗皮,銼,炒)2兩,熟干地黃(焙)2兩。
制法:上為粗散。
用法: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五。
續斷湯2
功效:主治偏枯少血。
組成:當歸3兩(生用),生地黃2兩,橘皮1兩,芍藥1兩,細辛(去苗)1兩。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5錢,水2盞,去滓溫服。
來源:《普濟方》卷九十七引《指南方》。
新傷續斷湯
功效:續斷骨,主治新傷骨折初、中期。
組成:當歸尾4錢,地鱉蟲2錢,乳香1錢,沒藥1錢,自然銅(醋煅)4錢,丹參2錢,骨碎補4錢,澤蘭葉2錢,延胡索1錢半,蘇木3錢,續斷3錢,桑枝4錢,桃仁2錢。
用法:煎湯內服。
來源:《中醫傷科學講義》。
續斷止血方
功效:主治下焦虛寒損,或先便轉后見血,此為遠血,或便或不利,好因勞冷而發。
組成:續斷1兩,當歸1兩,桂心1兩,干姜4兩,干地黃4兩,甘草2兩,蒲黃1兩,阿膠1兩。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半,去滓,下膠取烊,下蒲黃,分3服。
來源:《千金》卷二十。
禁忌:忌海菘菜、生蔥、蕪荑。
續斷杜仲茶
功效:補肝腎,祛風濕,治腰痛、腿腳酸軟;風寒濕痹痛。
材料:續斷5g、杜仲3g、牛膝3g、木瓜3g、花茶5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來源:《扶壽精方》。
黃芪續斷酒
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身體麻木,皮膚搔癢,筋脈拘急,手足不遂,言語謇澀。
配方:黃芪、防風、肉桂、天麻、萆 、白芍、當歸、云母粉、白術各30克,茵芋葉20克,木香、仙靈脾、甘草、續斷各30克,好酒2.5公斤。
制法:將上藥共碎細,生絹袋盛,用酒浸于凈瓶中,7日后開封去渣備用。
用法:每溫飲1杯,不拘時候。
續斷散茶
功效:強筋骨,逐痹痛。
組成:續斷、牛膝(去蘆、酒浸)各30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混勻。每服用黃酒200——300毫升,燉熱后置保溫杯中,兌入藥末12——18克,蓋悶15分鐘后搖勻,代茶飲用。每日1劑。
宜忌:凡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下元不固夢遺失精、月經過多者及孕婦均忌服。
來源:《魏氏家藏方》
沉香續斷丸
功效:主治補虛益氣,主治骨髓傷敗。
處方:沉香(銼)3分,續斷3分,牛膝(炒)3分,石斛3分,茴香子(炒)3分,補骨脂(微炒)3分,蓽澄茄3分,山茱萸3分,防風(去叉)3分,熟干地黃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杜仲(去粗皮,炙)3分,肉蓯蓉(酒浸,切,焙)3分,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桂(去粗皮)1兩,鹿茸(去毛,酥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澤瀉1兩,石龍芮1兩,巴戟天(去心)半兩,桑螵蛸(炒)半兩,芎?半兩,五味子半兩,覆盆子半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下或鹽湯送下。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獨活續斷湯
功效:主治腎氣虛弱,風寒濕邪外侵,致患腰痛,腰部有冷感,久則腳膝亦痛,或患偏枯,腰腳拘攣疼痛。
組成:獨活6克 續斷6克 杜仲6克 桂心6克 防風6克 芎藭9克 牛膝6克 細辛3克 秦艽9克 茯苓9克 人參6克 當歸6克 芍藥6克(白者) 干地黃9克 甘草9克(炙)
用法:上十五味,切。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禁忌:服藥期間,忌食蕪荑、生蔥、生萊、海藻、菘萊、酢物。
來源:《外臺秘要》卷十七。
虎骨續斷酒
功效:補腎養肝,強筋壯骨,主治腎虛中風,腰腳疼痛無力。 血虛所致腰膝酸痛、轉側不利、筋骨痿弱、步履不正、四肢關節痹痛、酸脹麻木、屈伸不靈(陰雨天加劇)。
配方:虎脛骨、熟地各30克,續斷、赤箭、黨參、桂心、當歸、萆、川芎、酸棗仁(炒)、山萸肉、五味子、漏蘆、五加皮、制附子、仙靈脾、骨碎補各15克,荊芥、川椒各7.5,海桐皮、肉蓯蓉、森香各15克。烏蛇(去頭尾,焙干)60克,石斛、防風、牛膝各15克,酒2公斤。
制作:
1、將上藥搗碎,用細紗布袋裝好(扎緊口),放入凈壇中,倒入白酒,加蓋密封,置于陰涼干燥處。
2、隔日搖動數次,15——20日后開封取飲。
用法:每食前溫飲10-20毫升,每日3次。
續斷膏
功效:主治金瘡。
組成:蜀續斷3兩,蛇銜3兩,防風3兩。
用法:以豬脂3斤,于東向露灶煎之,三下三上,膏成去滓。若深大瘡者,但敷四邊,未可使合。淺小瘡者,但通敷便相連,令止血住痛。亦可以酒服如杏子大。
制法:上切。
來源:《外臺》卷二十九引《肘后方》。
續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續斷用藥禁忌:
1、地黃為之使。惡雷丸。《本草經集注》
2、初痢勿用,怒氣郁者禁用?!兜门浔静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