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越大、房間越多越好么?
主人翁是一對來自唐山的小夫妻,女主@Emma是一位企事業單位員工,做事嚴謹認真,且對生活有著非常深刻的自我理解的人,對于自己的也新家充滿了期待。
Emma對于自己的生活模式有非常深入的剖析,裝修前就將生活的大小事都羅列了出來,然后帶著近萬字的設計需求來見設計師,清單詳細到連設計師都滿臉震驚,這樣明確自己需求的屋主,無疑是非常適合合作的。
“家,實用比風格更重要,房子應是為生活服務的,動線要合理、東西要好收納、衛生要沒有死角……關于風格,簡單舒適就好,回歸自然樸素才是最舒適的狀態。”
房屋戶型:3室改2室
建筑面積:92㎡
使用面積:85㎡
房屋坐標:四川成都
裝修費用:35萬
(設備占比最大,中央空調、地暖、新風共10萬)
房屋改造前是一個普通的商品毛坯房,中規中矩的3室2廳,沒有特色,非常傳統。格局雖方正,但毫無亮點可言,無法滿足屋主的個性化訴求。
屋主需求:
1、喜歡在家烘焙,也喜歡在家招待朋友,希望有一夠大且互動性強的餐廚區。
2、女主愛睡懶覺,早上男主準備早餐再去洗漱,早餐備好后女主才起床。(撲面而來的狗糧,真是讓人猝不及防~)。希望動線合理,滿足常早上模式。
3、家里只有一個衛生間,希望可以借鑒日本裝修風格做成分離式。
4、要有一個開放式工作區,討厭被關在封閉空間工作。
5、希望每個空間都有充足的收納,實用還要有顏值。
6、擁有一個獨立的衣帽間,一直是Emma愿望。
根據屋主需求,設計師使用開放式處理,做減法設計,采用“時間對應空間”的設計理念,創造了一個有豐富內在,視野通透、互動性強、未來可變的空間。
改造重點:
1、將廚房完全打開,打造LDK格局,保證整屋的通透性和互動性。
2、空間以餐廚和洗浴間為中心,提供3條不同時間下的回家動線。
3、打造四分離衛浴,避免了掙錢衛浴的尷尬。
4、原主臥改造成開放工作區,這里是時間軸上的彈性區域,將來可根據需求改造成獨立兒童房。
5、打造中心式洄游動線,早上男主動線:起床-衣帽間(換衣)—餐廳(做飯)-盥洗區(收拾)。女主起床后動線:馬桶間-盥洗區(梳妝)-餐廳-衣帽間-出門,一氣呵成。
Q&A
Q:改造(裝修)靈感是什么?
A:基于屋主的開放式空間需求,也借鑒了很多日本的設計:LDK、分離式衛生間等,同時也打破了傳統房屋幾室幾廳的觀念桎梏,用“時間對應空間”的設計理念來設計整屋。
Q:裝修過程中最費心思的區域是哪個區域?為什么?
A:每個區域都很花心思,牽一發動全身。非要說一個,那就是將浴室和盥洗剝離出來放置在房屋中心、原衛生間縮小成馬桶間,房子所有巧思,包括動線規劃、不同時間對應不同空間的使用方式,都圍繞著這一重大改動展開的。
Q:如果有偶爾朋友或父母留宿,如何解決?
A:這個是和屋主確認再三的一個點,非常有趣的是屋主父母家就在隔壁單元,不存在留宿父母的情況,屋主雖好客,但很少有朋友留宿。
進門右手邊定制了一面頂天立地的多層板柜體,下面空間特意做了開放式,方便放置拖鞋和應季常穿鞋子等。
房屋位于頂樓,進門左手邊有一個通往二樓室外的樓梯間,為室內帶來了極佳的采光。
樓梯下面種滿了大片綠植,在快節奏的城市中,我們整天被工作所累,被拘束在一座座鋼筋水泥里,家里有這樣一個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小角,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吧?
天氣好時,這里也經常是Emma休閑閱讀的地方。
原始廚房是一個封閉的小空間,通透性差,設計師將廚房完全打開,并將櫥柜的一直延伸到客廳電視柜旁邊。
開放&年輕化,進門就能瞥見廚餐廳,廚房一面連著入戶儲物柜,一邊連著客餐廳。
▲由客廳看向廚餐廳
餐桌是島臺的延伸,桌面靠廚房的一側與島臺齊平,而另一邊寬于島臺。
島臺操作臺面購置宜家,高壓層壓板,價格很實惠,但是尺寸與現場不合,后來又委托了定制商家加工至合適尺寸,現場安裝的。
島臺尺寸:1360mm*630mm
餐桌尺寸:1900mm*750mm
因為臺面和柜體分屬不同材質,材質間的收口采用了離縫的設計方式,用內凹代替外凸,保證使用的安全性與整體性。
兩相對獨立的空間就意味著個空間都有自己的擺放和活動區域,將廚餐廳相連,既可以節省浪費空間,擴大各種的使用面積,同時也能增加家人之間的互動。
為了符合人體工程學,餐桌與島臺根據男主身高做了高低差,島臺高920mm,餐桌桌面780mm。(因為男主身高比較高,所以島臺和餐桌的尺寸均高于標準尺寸)
廚餐廳后面衣帽間的移門做了雙用處理,移門靠左,衣帽間與廚餐廳相連,空間通透明亮。
移門推開,家政柜隱藏在背后,集中收納吸塵器、掃地機器人等清潔工具,家政柜處在房屋的中央區域,無論打掃房屋中的哪個區域,都能以最短路徑拿取清潔用品。
整屋最暖心的設計之一,就是設計師為屋主提供的3條回家動線了:
1、回家早,可以直接從玄關右轉到廚房做飯。
2、回家較晚,從玄關左轉進入衣帽間換好衣服,洗澡進入臥室睡覺。
3、在外就餐后回家,可以從玄關直接進入客廳,進入休閑模式。
希望空間盡可能的通透開放,不愿視覺被堵,干脆將陽臺打通,做成客廳的一部分,充分引入室外光線,擁有絕佳的開闊視野,正面落地窗更是將室外的風景全部收到室內,身處在頂樓的客廳,可以俯瞰遠處的景致。
為了讓空間盡可能地寬敞,家具選用的均是輕便、細腿立地式的,易于挪動也方便后期清潔打掃。
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小兩口可以在這里看窗外萬家燈火,品茶聊天,仿佛外面的世界與自己無關。
天氣正好,外面的陽光綠植,也可以借景入室。
客廳與餐廚區整體設計為LDK格局,餐廚區域連接客廳,讓眼前的景致有活力,最喜歡朋友來家做客時,大家圍坐在一個大的空間,一邊做飯一邊說說笑笑,就喜歡這樣的生活煙火氣。
tips:LDK就是Living(客廳)、Dinning(餐廳)、Kitchen三合一的敞開式空間。
電視背景墻是由水泥美巖板拼接而成,每塊尺寸是1200mm*600mm,顏色與同芯水磨石砂漿地面相呼應。
相較于傳統的水泥基自流平,同芯水磨石砂漿添加了超細水磨石顆粒,使用強度更高,更不易開裂,打掃更方便,導熱性優,地暖友好。
在沙發上背后是將原主臥室,現階段規劃成了書房,這里是一個彈性空間,在地材和地面之間做了一個150mm的高度差,以此劃分出由盥洗區、淋浴間、馬桶間、臥室、衣帽間等組成的相對隱私的區域,讓分區更有儀式感,也豐富了空間的層次感和趣味性。
屋主不喜歡獨立式的書房,顯得孤僻而冷清,索性在沙發后面墻面開了兩扇室內磨砂玻璃窗,開敞式書房便應運而生了,工作時也可以隨時跟家人交流互動。
單扇窗戶尺寸:900mm*1400mm
書房的設計看似簡單,卻花了很多心思,設計師對這個彈性區域在時間軸上進行了特別的規劃。
現階段是完全開敞的書房,工作臺連接公共區域,保持空間通透、保持家人間的互動。
工作臺高780mm,最寬750mm,最窄450mm,750mm深區域的部分空間給了推拉窗戶,實際深度大概650mm。較窄區域更適合小朋友使用,將來大人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在工作臺上面工作學習。
白色儲物柜與桌面的拼接使用離縫線的處理方式,用內凹的處理方式代替外凸,使整柜體在垂直方向上呈一條直線。
同時在彈性區域隱藏了3扇移門。
將移門關閉,就可以獲得一個相對獨立的封閉空間了。
軌道門上面的軌道是在吊頂時就預留好吊滑軌的軌道槽,再用木工板做加固,并使用了定位阻尼滑軌和地面限位器,保證滑動過程中不會發生搖擺,同時也保證關閉的時候不會碰撞和閃動。
將來有寶寶了,就可以根據需求將這個彈性區域變身成一個獨立的兒童房使用了。
沿著書房往里走,越過洗衣區,推拉門內便是家里現在唯一的臥室。
為了節省空間、增加空間的趣味性,室內所有隔斷門都舍棄了傳統的平開門格式,臥室門由兩扇可開合木門代替。
開啟臥室門可以看到,設計師將臥室整體抬高做了地臺,高度為220mm,讓每天睡覺更有儀式感。
對于屋主來說,臥室就是用來的睡覺的,整體以簡單舒適最好,因為有獨立的衣帽間,所以臥室的設計相當純粹。舍棄了傳統床頭形式,將木質地板從地面延伸至墻面,節約空間,也使得整個空間簡約大氣舒適。
當看到這面大落地窗時,房君真的是愛了。躺在床上休息就可以看到外面的精致,晚上睡覺放下一身疲憊,安然入眠,等待著第二天早晨的陽光輕輕喚醒自己。
軌道門使用了吊滑軌,而另一扇平開門有“雙關”的作用,當房屋作為獨立區域使用的時候,這扇平開門與滑門碰合,封閉臥室。
當平開門開啟時,可以關閉掉過道,再移開移門,將衛浴空間納入臥室范圍,這樣衣帽間和淋浴區都被關進了臥室,成了一個完整的套房。
▲完整套房示意圖
打開臥室房門后,將過道封閉,原本公用的洗浴區域則被關進了臥室范圍,變成了一個供臥室使用的洗浴空間,并與側旁的衣帽間相連。
對面的沐浴區將來可以為玻璃移門貼上玻璃膜,保證隱私。
浴室所處位置在房屋最中間的區域,光線很難到達,于是將浴室隔墻的頂部加了玻璃磚的元素,使公共區域的光線可以引入浴室中來。
旁邊的開架與衣帽間的一面柜體相連,是用來存放換衣衣物,洗澡前脫下的臟衣、洗澡后更換的干凈衣服都可以暫存在里面,內部的隔板均是活動隔板,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每個格子的高度。
浴室側旁的衣帽間則串聯了餐廚區域與臥室,在這條時間軸線上,設計師為男主規劃了“為愛人準備早餐”的生活模式。
男主早上起床后可以進入衣帽間更換好衣物,再徑直走入餐廳,為女主準備精致的早餐。
通過推拉移門可以將衣帽間與公共區域完全隔開。
衣帽間兩邊分別定制了的頂天立地柜體均是白色的,與周圍墻面融為一體,將存在感降到最低。
原來的衛生間空間空間太小,而且洗漱及如廁都是在一個空間,難免早上會有爭搶衛生間的尷尬。
家里次臥一年也用不了幾次,閑置著太可惜了,索性將中間的次臥一份為二,一部分做成了衣帽間、另外一部分就變成了女主夢寐已久的沐浴區,這樣就有了現在緊鄰又四相分離的盥洗區與淋浴區、如廁間和洗衣區。
盥洗區獨立于外,不必擔心洗澡時水汽充滿整面鏡子。
采用人造石一體臺盆,簡潔、無衛生間死角,耐用易清潔。臺面分為兩個部分,左邊為洗漱區域,右邊是女主的梳妝區。
拉伸式龍頭,可以將整個臺盆進行無死角清洗。
馬桶間拉伸出來,緊鄰盥洗、洗衣區。壁掛式馬桶美觀又能有效地避免衛生死角。
這里是為女主規劃的“早起模式”,早晨從臥室起床,左轉走到馬桶間如廁。
如廁后轉身便可走到盥洗區洗手、梳妝,做完這一切,從容應對好匆忙的早晨,便可以進入餐廳就餐。
將洗衣機與烘干機安排在靠近洗浴間與衣帽間的地方,洗完澡后換下的衣服可以直接放入洗衣機中清洗,清洗完衣服后可以直接烘干并收納到衣帽間中。
墻面上半部分采用玻璃磚的形式
既美觀又可以保證沐浴區的光線
浴室隱藏在盥洗間背后,通往主臥的路徑上,與臥室緊緊相連。
洗衣區對面墻面是盥洗區的另外一面,這里嵌入了一個頂天立地的柜體,補充洗衣區收納。
房屋無關大小,提升空間利用率才是要義,用細節打造生活的至美,敢于打破桎梏思維,自己的家,自己住的舒心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