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醫藥推療法,又稱瑤醫挾藥推刮療法,是廣西瑤族地區所特有的一種醫療技法,它是以瑤醫筋脈理論為指導,以瑤醫各種風證為治療對象,采用推、刮手法,并配合藥物推拿,使邪退正復或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治病目的。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散經止痛、清頭明目、開胸導滯、緩痙鎮痛等功效。該法可適用于感冒高熱、小兒急、慢驚風及風濕痹痛、跌打抽傷、閃腰、眩暈、胃脘不適、頸椎病、落枕、腰肌勞損等病癥。特別是對小兒急、慢驚風可收到簡、便、廉、驗的效果。
【操作方法】
1、挾藥推刮時所選用的藥物,主要有下列幾種,桔葉2張、生姜適量,食鹽少許,先將上藥共搗爛,輕癥者以少許開水浸泡,重癥者以凈水煮沸5分鐘。如果單純熱重者可取生姜煨熟去皮,將其切成刀口狀薄片,浸入鹽開水內3分鐘即可;若寒邪偏重者,則取生姜連皮煨熟切片,加桔葉2張,搗爛夾入姜片之間進行推刮。對于初次接受瑤醫挾藥推刮療法的患者,可酌加蔥白適量夾在姜片內推刮。另外成人采用瑤醫挾藥推刮療法則最好加用五月菖蒲或羊耳艾,并將上藥搗爛,用水煮沸,然后倒在干凈紙上放地面涼冷,待藥至溫以紗布包之即行推刮。
2、推刮方法
挾藥推刮的方法,一般遵循先上后下的原則,即先頭繼手,再胸背,后下肢。
(1) 頭部推刮:醫者兩手拇、食指各捏藥姜一片或藥姜一撮,兩手對持,用力適中,由印堂開始緩緩向上推過神庭,達頂百會,繼往后推至大椎止。然后再從印堂由內向外上推至兩側頭維穴。復由印堂向外推至兩側太陽穴,如法推刮8次即可。
(2) 手部推刮:醫者左手握患者掌部(男左女右)掌心向上,醫者右手拇食指捏持藥姜,先在患者食指外側由指尖推向三間穴,連續8次,復將藥姜由小指外少澤穴向下推刮至腕關節內側橫紋大陵穴止,再復從肘關節內側之曲澤推刮至食拇掌側末端,然后如法依次推刮余指。最后再由曲澤由上而下推至大陵 ,轉出太淵推至食指掌側指尖端;從肘關節外側曲池自上而下推至太淵,轉出神門達小指尖端。上法每一過程均需重復8次。在推刮完手之內側后,將其手背向上,醫者左手輕握其四指,右手拇指捏藥姜,由肘關節外側從上往下緩緩推刮至拇指背側末端,連續8次,并再往上復推刮至肘關節外側8次。如此來回過程,手背即算推刮完畢。上述各法推刮完畢后,醫者按拇指至小指為序,輕握各指并輕抖幾下,使其關節滑利,經脈疏通。
(3) 胸腹部推刮:先捏藥姜由鳩尾直推刮至臍眼,然后再由天突穴推刮至臍眼一次,這有利于胸陽振奮,邪從腑出。然后用雙手拇、食指捏藥姜,從其雙側天池穴由內向外、向下推刮至大包穴,續推8次。再由兩脅章門穴從外向內、向下推刮至臍眼,如法8次。在胸腹部位使用推刮時,要注意配合呼吸。
(4) 背部推刮:在脊柱中線至陽穴處開始直往下推至尾椎部位,連續8次。復由京門穴由外向內、向下斜推至命門8次,以達到固守腎氣,祛邪下出的目的。
(5) 下肢推刮:先持藥姜從拇趾內側隱白推往足后大鐘穴8次。再由小趾外側至陰推至仆參,共8次。然后從膝眼沿脛骨前面自上向下推至踝關節前之解溪。復由內膝眼沿脛骨內側推至商丘,轉出踝關節外側丘墟,推至小趾之至陰,連續8次。再復以犢鼻始,沿小腿外側從上至下推刮至踝關節外側至丘墟,轉入踝關節內側商丘,推至拇趾隱白,如法8次。最后用手指蘸生桐油在月國處橫截涂擦一次,意為斷邪上行。
全身各部推刮完之后,宜取生桐油加熱至溫,醫者用手指蘸桐油在其各大關節和各部推刮的起始部位輕輕涂擦一次,即宣告瑤醫挾藥推刮療法結束。
【注意事項】
1.手法速度要均勻有序,推刮后以全身微微汗出為度。
2.著力要平穩,不要損傷皮膚。
3.急性損傷、瘀血嚴重以及開放性損傷者慎用。
4.孕婦、皮膚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