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們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常說:“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其實關于飯后習慣的俗語有特別多,但是這些飯后的習慣不一定就是正確的照,做反而會容易損傷身體健康。
那么吃飽飯以后應該是坐著、躺著、還是站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問題。
01
為什么吃飽后容易犯困?
或許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吃完飯以后特別困,一點精神也沒有,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
吃完飯以后全身的血液基本都會流向腸胃當中,幫助胃部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這是大腦當中的血液就會出現一個不均衡的狀態,就會容易讓自身犯困,
02
飯后若是常出現這4種癥狀,或是疾病的“暗號”
03
什么時間段吃飯最健康?
如果按照晚上22點睡覺來計算的話,那么吃晚飯的最佳時間是18:00~20:00,一定要盡早吃飯。
吃完飯以后我們的胃部需要用三個小時的時間來消化食物,如果不得已吃得太晚,也不要馬上睡覺,至少間隔一個小時以后再去睡覺。
否則就會影響胃部的消化,也會容易影響到自己的睡眠質量。
04
吃飽后,應該坐著、躺著,還是站著?
很多人在吃完飯以后,會喜歡躺著,也有一些人會喜歡坐著玩手機,還有一些人會選擇站著認為這樣更容易減肥,那么吃完飯以后到底保持什么樣的姿勢才更有助于身體健康呢?
很多人都認為吃完飯以后適當的運動一下可以幫助消化食物,而且還可以減肥瘦身,但是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吃完飯以后立馬運動反而會影響消化,這是因為飯后運動會使部分血液集中到腸胃系統,導致消化液分泌不足,就會容易帶來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方面的問題。
吃完飯之后立馬躺下,不僅會容易誘發胃食管反流等方面的腸胃問題,還不利于穩定控制血糖,會更容易使人變胖。
吃完飯之后若是突然的起身,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身體會由于心腦血管的供血不足,進而帶來相關的疾病。
所以建議大家吃完飯之后可以坐在原地休息5~10分鐘,然后再起身去做其他的動作。
我們大家經常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吃完飯以后適當散步,確實能夠有助于身心健康,既可以控制體重,也可以有助于促進消化。
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一點,至少在飯后休息30分鐘以后再去散步,特別是對于一些本身就有慢性疾病和體質比較差的人,吃完飯以后更不要立刻活動。
05
提醒:飯后做5件事或會傷身
飯后不要大量喝水
很多人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吃完飯以后大量的喝水或者是喝湯,但是這樣的做法會損傷身體。
吃完飯以后大量喝水或者是喝湯的話,會容易增加腸胃的消化負擔,也會容易帶來消化不良等方面的問題。
飯后不要馬上睡覺
吃完飯以后就躺著,不僅會誘發腸胃方面的問題,還會特別容易長胖,并且不利于穩定控制血糖,如果想要躺著也要休息兩個小時以后再去躺。
飯后不要抽煙
大家都說“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吃完飯以后千萬不要馬上抽煙。
吃完飯以后胃腸道的血液供應是最好的,如果此時抽煙就會容易使一些不良物質進入到身體里,會對身體加倍損傷。
飯后不要馬上洗澡
吃完飯之后血液會集中到腸胃里進行消化,如果此時洗澡,血液為了維持皮膚溫度會分散到身體的四,變相的相當于腸胃消化功能下降,長久以往就會容易帶來胃病。
飯后不要馬上吃水果
很多水果的糖分都是特別高的,而且水分很大,如果吃飽飯以后接著去吃水果,會容易增加腸胃的消化負擔也會容易帶來消化不良。
06
餐后半小時,是黃金養生時間,若想身體健康,建議這樣做
早飯后半小時——吃水果+漱口+按摩
1、早飯后的半個小時可以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比如蘋果,獼猴桃,櫻桃等;
2、吃完水果以后漱一下口做轉舌運動,這樣能夠增強口腔的咀嚼能力,也能夠健齒潔齦;
3、還可以對自己的身體進行相關的按摩,比如可以按摩膝關節,幫助胃經通暢,有助于促進胃部消化,改善消化不良等方面的問題。
午飯后半小時——喝酸奶+打盹+曬太陽
1、吃完午飯以后飲用一杯酸奶,可以加速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問題,有效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
2、吃完飯后的半個小時打一個盹,或者是睡一會兒午覺,有助于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也能夠增強身體健康;
3、如果太陽不是很強烈可以曬一下后背,有助于加速維生素D的合成,可以預防骨質疏松。
晚飯后半小時——散步+泡腳+按摩
1、吃完晚飯以后散步30分鐘,能夠增強腸胃蠕動,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脂肪的堆積,還可以預防心腦血管問題;
2、飯后半個小時泡腳,能夠養護肝臟和腎臟,而我們的腳底有涌泉穴,這是腎經的首穴,用熱水刺激可以補充腎氣,保護身體健康;
3、泡完腳以后大家可以對腳心進行相關按摩,可以自上而下捶叩背部,能夠寧心安神,改善內分泌,促進睡眠。
結語:總體而言,飯后的健康“門道”還是比較多的,即便是很小的動作,也有可能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好處,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