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濃,天涼好個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秋天,自帶一種悲涼的氛圍。實際上,秋天是進補的最好時機,同時,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切勿陷入悲傷的氣氛,在此基礎上,進行進補才是養生之道。
經過一個炎熱的夏天,消耗的大量體力極需補充營養。因此,很多人選擇在秋天使勁進補。中醫講究均衡,秋季進補雖好,但最忌“大補特補”。這是因為經歷了漫長的高溫天氣,人們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因此,貿然進補會加重脾胃負擔,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秋季養生食譜,給你個最健康的貼秋膘打開方式。
立秋篇
節氣含義:
立秋在8月7、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一、燕窩銀耳湯
材料: 燕窩干品3克、白木耳3克、冰糖少許
功效:清熱潤肺,益氣養顏
做法:
1.燕窩用常溫水浸泡6-8小時
2. 將浸泡后發脹的燕窩撕成條狀,連同浸泡水一并放入鍋內,烹煮至水沸騰轉為小火3-5分鐘起鍋,燕窩瀝干待用;
3. 將瀝出燕窩后的水加入發制好的銀耳燉熟,放入冰糖化開,出鍋鋪上瀝干的燕窩即成。
二、響螺四寶湯
材料:澳洲響螺片、蓮子、芡實、百合、南北杏、陳皮、300g排骨+100g瘦肉
功效:潤肺生津,健脾開胃
做法:
1.浸泡:響螺片溫水浸泡1小時
2.清洗:所有配料洗凈備用
3.飛水:肉加姜片飛水去腥撈起備用
4.下鍋:所有材料加姜片下鍋,加適量的水。大火煮開后慢煲1.5-2小時或隔水燉制2小時,起鍋前加鹽調味。
三、蟲草花洋參花膠湯
材料:蟲草花,洋參,花膠,枸杞,干瑤柱,排骨
功效:補而不燥、陰陽平補
做法:
1.排骨飛水,花膠前一天晚上略泡
2.所有材料加入壓力煲大火10分鐘,再中火20分鐘即可。
處暑篇
節氣含義:
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
一、花旗參燉燕窩
材料:花旗參1-2片,燕窩半盞,龍眼肉1片,枸杞2顆,冰糖適量
功效:補氣養陰、清熱生津、去燥潤肺
做法:將花旗參、龍眼肉、燕窩放入燉盅內,加水,隔水慢燉30分鐘,起鍋前5分鐘加入枸杞和冰糖,攪融即可。
二、海椰皇響螺銀耳湯
材料:海椰皇、響螺肉、銀耳、無花果、枸杞、400g排骨或瘦肉
功效:清潤滋補、清心潤肺
做法:
1.浸泡:響螺肉用溫水浸泡1小時,銀耳泡發20分鐘
2.敲殼:海椰皇敲殼取肉備用
3.清洗:所有材料清洗備用
4.飛水:肉加姜片飛水去腥撈起備用
5.下鍋:所有材料加姜片下鍋,加適量的水。大火煮開后慢煲1.5-2小時或隔水燉制2小時,起鍋前10分鐘加入枸杞,起鍋前加鹽調味。
三、南瓜鮮蔬濃湯
材料:南瓜500克、胡蘿卜半根、西芹1根、洋蔥1/4、黃油20克、高湯500克、淡奶油20克、鹽、白胡椒粉少許、法式面醬24克
功效:增強免疫力、補充維生素
做法:
1.準備好所有材料:南瓜,胡蘿卜,西芹切片,洋蔥去膜后切丁,將法式面醬中的黃油軟化后與低筋面粉混合拌勻做成法式面醬。
2.將黃油放入鍋中,小火加熱。
3.待黃油溶化后放入芹菜和洋蔥炒香。
4.再將高湯倒入,中火煮開,倒入南瓜片,將胡蘿卜片也加入一起煮。
5.約煮20分鐘至蔬菜軟爛,關火。
6.稍放涼后將煮好的湯料全部倒入料理機中,加入淡奶油和做好的法式面醬一同攪打。
7..打成細膩的泥狀后再重新倒回鍋中,用中火加熱。
8.煮至濃稠時后改小火,調入少許鹽及白胡椒粉即可。
白露篇
節氣含義:
節氣至此,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一、桂花百合燉燕窩
材料:燕窩半盞,鮮百合1個,蓮子4顆,鮮白果2個,冰糖水適量
功效:潤肺止咳、祛痰定喘,白果有微毒,不宜生吃,吃的時候要注意數量,成人不超過10個,兒童不超過5個。
做法:
1、將干蓮子用冷水泡一夜,去芯和洗干凈的鮮百合、白果放入燉盅內,加水,隔水大火燉煮1個小時左右。
2、將泡發好的燕窩放入燉盅內,加水隔水文火燉煮30分鐘左右。
3、調入冰糖水,攪拌后即可食用。
二、猴頭菇瑤柱湯
功效:健脾和胃、益氣補腎
材料:猴頭菇、淮山、枸杞、瑤柱、300g排骨或雞肉+100g瘦肉
做法:
1.浸泡:猴頭菇用溫鹽水浸泡30分鐘,瑤柱泡30分鐘
2,清洗:所有配料洗凈備用
3.飛水:肉加姜片飛水去腥撈起備用
4.下鍋:所有材料加姜片下鍋,加適量的水。大火煮開后慢煲1.5-2小時或隔水燉制2小時,起鍋前10分鐘加枸杞,起鍋前加鹽調味。
三、冬瓜薏米老鴨湯
材料:老鴨半只,薏米一把,冬瓜一斤,配料:蔥,姜,料酒,鹽
功效:消暑祛濕、健脾去濕
做法:
1.老鴨去頭、清洗干凈,剁成大塊。蔥切段,姜切片,冬瓜切大塊,薏米洗凈備用。
2.鴨塊放在冷水鍋中大火燒開,煮三分鐘去血水,盛出,用清水洗凈。
3.鍋入油,五成熱時放入蔥段和姜片炒香,再倒入鴨塊炒變色后放入開水,薏米燉1小時。
4.在湯鍋中放入冬瓜和少許鹽,中火燉20分鐘即可。
秋分篇
節氣含義: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
一、川貝雪梨燉燕窩
材料:燕窩半盞,雪梨1個,川貝少許,冰糖水適量
功效:潤肺生津、止咳平喘、滋潤養顏
做法:
1、將雪梨洗干凈,在柄向下五分之一處切開,用小勺將梨核和小部分梨肉挖掉。
2、將燕窩泡發好撕成細條放入雪梨中,加入冰糖和川貝。
3、在梨子中加滿水,然后把之前切下來的梨柄及以下部分“蓋”到梨子上,并且用牙簽固定好。
4、將梨子放在碗里,再放入蒸鍋中,鍋內加入足量水,大火蒸煮30分鐘。
5、出鍋后,拿去“蓋”,把內中的川貝撇去,就可以享用梨肉和燕窩了。
二、桃面家人羹
材料:雪耳、桃膠、皂角米、枸杞
功效:潤膚養顏、滋潤生津,舒暢利尿
做法:
1.浸泡:雪耳用冷水或溫水浸泡1-2小時,去根撕成小朵;桃膠泡發12小時以上,將表面黑色雜質去除;皂角米泡發小時即可。
2.清洗:所有材料洗凈備用
3.入鍋:所有材料入鍋煲2小時,出鍋前加入冰糖。
三、梨藕百合湯
材料:鮮百合1個,雪梨1個,蓮藕50克,枸杞適量,冰糖適量
功效:預防秋燥、滋陰潤肺
做法:
1.雪梨洗凈切塊,鮮百合洗凈剝成片,蓮藕去皮切片備用。枸杞用水泡軟,濾掉水分備用。
2.適量水燒開,把鮮百合和蓮藕倒入鍋中。
3.蓋上鍋蓋大火煮8分鐘左右。
4.加入冰糖,加入雪梨塊。
5.繼續煮上10分鐘左右。
6.最后加入枸杞,多煮一會兒后關火。
寒露篇
節氣含義: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征,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一、三鮮燉燕窩
材料:燕窩半盞,鮮百合1個,蓮子4顆,鮮白果2個,冰糖水適量
功效:潤肺止咳,祛痰定喘。
做法:
1、將干蓮子用冷水泡一夜,去芯和洗干凈的鮮百合、白果放入燉盅內,加水,隔水大火燉煮1個小時左右。
2、將泡發好的燕窩放入燉盅內,加水隔水文火燉煮30分鐘左右。
3、調入冰糖水,攪拌后即可食用。
二、雪蓮清潤湯
材料:雪耳、蓮子、百合、枸杞
功效:補充膠原蛋白,益氣清腸,滋陰潤肺
做法:
1.浸泡:雪耳用冷水或溫水浸泡1-2小時,去根撕成小朵
2.清洗:所有材料洗凈備用
3.入鍋:所有材料一起入鍋,煲2小時左右,出鍋前加入冰糖。
三、木瓜銀耳蓮子羹
材料:木瓜、銀耳、蓮子、冰糖、清水(原料需要量按自己喜好)
功效:增強免疫力、健胃消食
做法:
1、蓮子提前浸泡,銀耳提前泡發。
2、將銀耳、蓮子放入砂鍋中,倒入沒過食材的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燉40-60分鐘。
3、放入切塊的木瓜,再燉10分鐘左右,放入冰糖調味即可。
霜降篇
節氣含義:
每年10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
一、蜂蜜燕窩
材料:燕窩半盞,蜂蜜適量
功效:健胃消食、潤燥美顏
做法:
1、將泡發好的燕窩放入燉盅內,加水,隔水文火燉煮30分鐘左右。
2、待燕窩冷卻后,調入適量蜂蜜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二、相思綿綿沙
材料:紅豆、蓮子、百合、陳皮
功效:清心安神,補脾和胃,清肺潤燥
做法:
1.浸泡:紅豆、百合浸泡1小時左右
2.清洗:所有材料洗凈備用
3.入鍋:所有材料入鍋,煲兩小時左右,出鍋前加入冰糖。
三、牛奶燉花膠
材料:牛奶 干魚膠 冰糖 生姜
功效:滋補養顏
做法:
1.魚膠清洗切條狀備用!
2.牛奶入燉盅,下魚膠,加1片生姜,燉2.5小時。
3.開蓋加冰糖,蓋上半小時后出鍋,就可以享用了。
膠格格花膠
貼心備至
我們貼心備至
有問必答
我們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