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曉景》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蔞蒿(lóu 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多生長在水濱。它以嫩莖供食用,風味獨特,是聞名遐爾的優良蔬菜。
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河豚逆江而上。
【大詩兄說】一篇上好的詩作,特別是描寫春天的詩作,應當是充滿生物多樣性的。你數數看,這首詩里出現了多少動植物?桃花、鴨子、蔞蒿、蘆芽、河豚……
讀著這首詩,你會感覺在看一幅栩栩如生的風景畫。沒錯,這的的確確就是一幅畫。當年,蘇東坡的好朋友惠崇和尚畫了一幅畫,叫做《春江曉景》,請東坡題了這首詩。后來,畫沒了,詩還在。也有人說,這幅畫的名字叫《春江晚景》。反對后來誰都沒見著,你們都對。
蘇東坡用白描的手法,讓各種小動物、小植物都活了起來。“春江水暖鴨先知”,鴨子比人類更能把握春天的氣息。它們有的嘎嘎地叫,撲扇著翅膀,做振翅欲飛狀,雖然胖到飛不起;有的看似在水面上紋絲不動,其實水面下的兩只腳就像船槳一樣不停劃水,身體在水面上拉出一條水線;有的突然扎一個猛子,找些小魚小蝦小螺螄,許久才從很遠的地方躥出水面。早春的水,還有些寒,鴨子為什么不怕冷,因為它們穿著羽絨服。
這些還不算,作為史上頭號吃貨,蘇東坡還在腦補各種“舌尖上的春天”:蔞蒿,一種濱水蒿草,嫩芽嫩莖有著特別的清香;蘆芽,這是蘆葦埋在泥中的嫩莖,拔取出來,清水洗濯,嚼起來甘甜多汁;河豚,天下第一河鮮,雖然烹煮不好有劇毒,但我勸你還得拼死吃啊!
蔞蒿
《一年好景君須記:古典詩詞中的季節之美》
大詩兄的暢銷書,當當、天貓、京東、亞馬遜等各大網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