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并發癥,我們都希望并發癥不發生或晚發生。
專家告訴我們,有一種糖尿病并發癥,在患病后1-3年左右就會出現,嚴重的可能會引發無痛性心梗!
你知道這是哪一種并發癥嗎?它有什么早期癥狀?該如何來預防呢?
01
來得最早的糖尿病神經病變
早期有這三大癥狀
原來,這種來得最早的并發癥,就是糖尿病神經病變!
郭主任告訴我們,身體里大大小小的神經,感覺神經是最容易被高血糖“傷害”的!
在神經病變的早期,常常會有以下三個典型癥狀。
1、手麻腳麻
手腳有麻木的感覺,或者好像戴著手套、穿著厚襪子似的。
一般是左右對稱的,越是遠端(比如指尖、腳尖)就越重。
2、異常出汗
人的出汗是由自主神經來調節的,如果自主神經出現病變,對出汗的控制也會失常,人常常會有異常的出汗。
郭主任說,臨床上大多數患者是上下異常,比如上半身大汗淋漓,下半身一點不出汗,或者反過來。也有少部分人是左右半邊身子不對稱。
3、感覺遲鈍
溫度覺、疼痛覺等感覺,都是身體的自我保護,防止我們受傷。
而糖尿病人往往四肢的感覺會變得遲鈍,比如泡腳的時候水溫過燙卻不自知,走路踩到尖銳的東西卻不自知,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觀眾在節目現場體驗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如果你出現了上面這三種情況,一定要意識到,這是不正常的。
02
神經病變危害心臟
這兩個后果要當心
1、心跳異常加快
除了上述這些自己能感覺到的異常癥狀之外,糖尿病神經病變還有一個“隱匿”的信號,如果不是經常監測,可能根本就發現不了。
那就是心跳加快!
我們的身體里有一對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讓人興奮、加快心率、升高血壓,而副交感神經是反過來的,會讓心率變慢、血壓下降。
它們就像天平的兩端,保持著平衡。
道具模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郭主任表示,隨著年齡的增大,副交感神經會逐漸占到優勢,60歲以上中老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一般不超過75次/分鐘。
如果在很平靜的情況下,心率卻始終較高,自己都能感覺到“咚咚咚”的,說明交感神經可能存在異常的興奮。
心臟的每一次收縮都是在往外泵血,跳動過快會導致心臟的每次收縮不充分,泵血和回血都減少,久而久之會引起心功能下降。
2、無痛性心梗
糖尿病神經病變最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可能導致無痛性心梗!
我們都知道,心臟病發作時人會有非常嚴重的胸痛、胸悶、瀕死感、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癥狀,這提醒我們要立刻就醫。
但如果這一切發生時,你卻沒有感受到任何不適呢?
郭主任說,有些糖尿病人因為神經病變,神經不敏感,發生了心梗卻沒有任何征兆和不適(或只有輕微不適)。
在面對危險的心肌梗死時,人體一旦失去了這種“報警”的能力,耽誤了救治,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03
這種“加強版”維生素
可以營養神經
面對危險的神經病變,醫學上有什么辦法呢?
首先當然是要控制好血糖,這可以有效減慢各種糖尿病并發癥的到來。
其次,郭主任推薦了一種可以修復神經的維生素——維生素B12。
在臨床上,醫生常常會給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開藥——甲基化B12,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加強版”的維生素B12。
另外,還有一些改善微循環、抗氧化的藥物,也可以幫助改善周圍神經病變。
除了遵醫囑用藥以外,平時也可以適當吃些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B族維生素在食物里的存在還是比較廣泛的,例如粗糧、紅肉、雞肉、蛋類、乳制品等都有。
郭主任提醒,即使有了藥物,治療也是要趁早。因為神經的修復是比較慢的,拖的時間久了,治療效果就不理想了。
用藥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