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獵豹瀏覽器,查看更多健康圖集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里提到過一個很重要的定律,叫做“女七男八”。意思就是女子的生命節律跟七有關,而男子的生命節律跟八有關。
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會發生一次很明顯的改變;而男子是每隔八年會出現一次生理上的變化。所以在這些節律點上,男女都要注意養生以應對身體上所發生的變化。
一女友剛過40歲,就應了黃帝內經中關于“女子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的結論,牙齒松了。
不由想到從清代名醫陳修園那里看到的一則固齒神方:
青鹽5錢、石膏5錢、補骨脂4錢製、花椒1錢5分(去目)、白芷1錢5分、 南薄荷1錢5分、旱蓮草2錢5分、 防風2錢5分、細辛1錢5分。
以上藥方研成細末,每早用來擦牙,用水頻潄后吐掉。這個方子要是在三、四歲就用之無間斷,可保至老牙齒不脫落,永免牙患。但據說有一個四十歲牙齒患病的人,大牙已脫三個,用了這個方法固齒,竟然還亡羊補牢見了效,牙病竟然好了!
后面那個四十歲牙病患者的故事真假不可知,但陳修園是清代名醫,卻是鐵板釘釘的事實。
連和坤都很看重的清代名醫!
陳修園生活的年代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間,出生于醫學世家,祖父陳居廊博學通醫。作為清朝的七品芝麻官,陳修園在醫學上的成就顯然遠大于他的為官成就。
當時有名的大人物和坤,足痿。陳修園殺狗取皮,和藥裹患處,十日而愈。據說現在流行于民間的狗皮膏藥,就起源于陳修園。后來和坤想強留他在館中,以推薦他為太醫院院使誘惑他,陳修園堅決推辭沒有接受。
一個京師官員患中風證(相當高血壓后腦溢血),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十多天未進食,京城的名醫都沒有辦法。陳修園診斷后,當即開藥給病人灌服,病人不但醒了過來,還逐漸恢復了健康。
在福建嵩山講學,各地粉絲慕名而來
對陳修園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陳修園是個遵經崇古派。
陳修園的時代,一般醫生為了應付門診,多半只學習唐、宋以來各個醫家的藥書、方書,想從中找出幾個治病的藥方,而對醫學經典著作、理論著作和《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以及《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醫作并不感興趣。更不愿為研究這些著作而下苦功夫。
陳修園感到這股輕視中醫基本理論的風氣是不正常的。為了扭轉這股學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陳修園告老還鄉,在福建省嵩山井上草堂講學,不但把他數十年來研究這幾部中醫經典的體會傳授給學生,而目,大力呼吁其他醫學家也應對這方面的學習加以重視。當時很多仰慕他的人都來聽他講學,全國各地的都有,濟濟一堂。在講課中,他還將中醫知識通俗化,為后學開啟了登堂入室之門。
喜歡溫補治病,認為寒涼之藥不可久服
在臨床治療上,陳修園長于用溫補脾腎的方法治療雜病,不喜用寒涼滋陰的藥物。
如他自己所說:“寒涼之藥不可久服,人人俱知也,唯滋陰降火及不涼不溫之品,最是誤人。余素不喜寒涼,姑以寒涼方之不可棄者列”。
他雖然承認滋腎丸、四生丸、清燥救肺湯等寒涼方劑能培補生氣,是治療“癆門”(肺結核一類消耗性疾病)不可少之方,但也只能暫用。而對保元方、六君子湯、五味異功散、歸脾湯、附子理中湯等溫熱方劑則大贊其“補虛退熱,進食除疾”、“益精氣,扶元氣”的功效,有“補火以致水之妙”。
《南雅堂醫書全集》影響力大
在研究成果上,陳修園有《傷寒論淺注》、《金匱要略淺注》、《南雅堂醫書全集》等。其中《南雅堂醫書全集》是陳修園流傳后世的最有名的醫書。
此書具有以《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為基礎,以《傷寒論》、《金匱要略》為中心,博采眾家之所長的整體結構,包括了經典的基礎理論,診斷、方劑、藥物和各種病癥的治療;寫法上多從臨證需要出發,深入淺出,切合實用;文字清新流暢、淺顯通俗,且多賦以韻腳,或作成歌括,易讀易記。
由于這套書利于自學,是中醫普及教育的理想教材。問世以來便廣為流傳,近兩百年中好評經久不衰,對中醫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南雅堂醫書全集》是在同治四年(1865年)首刻刊行的,當時歷代中醫典籍已經汗牛充棟,授徒的中醫們各自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選擇授徒的課本,官方并無統一的教材。乾隆四年(1739年),一批醫家在乾隆皇帝的御召下用三年的時間編撰成了《醫宗金鑒》。是一套大型的醫學叢書,共有48冊,內容包括基礎理論和各科的疾病治療方法,平正樸實,強調基礎和應用,是官方出版的醫學教材,也是皇家的太醫院醫學考試的標準參考書。這套書出版時(1742年),陳修園還沒有出生。因此,陳修園的《南雅堂醫書全集》是在《醫宗金鑒》這樣一套權威著作的對比中脫穎而出、成為中醫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個人專著的。
寫出來的書很暢銷,受益后世
除了以上提到的醫書,陳修園著作還有很多。由于陳修園的書暢銷各地,通俗易懂,買的人很多,書商為謀取厚利,以假亂真,把其他醫家的書也印上他的標簽,故有陳修園醫書三十二種、四十八種、五十種、七十二種之說。
解放前,雖然各地設立了一些私立中醫學校,但能入學人數不多,可是讀陳修園書而當醫生的甚多。中國當代的一些著名老中醫,也有不少是從看陳修園的書開始學醫的。
一邊作知縣,一邊勤于寫書,治病救人,廣濟世人。他的兒孫受它影響,兒子陳元豹、陳元犀,孫子陳心典、陳心蘭和學生周易園、黃奕潤等均以醫名世。
附兩則民間所說的陳修園治病驗方
1、接骨方
方組:用旱公牛角一個(火上炙干,一層一層刮下),榆樹皮白里(不拘數),楊樹葉(不拘數),黃米粉(不拘數),花椒7粒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以數年老陳醋熬成稀糊,青布攤貼,薄木片纏住,聞骨內響聲不絕即接。如牛馬跌傷及樹木刮折亦能接上。
2、應驗如意散 (專治男婦胃脘痛)
方組:青皮,五靈脂,川楝子,山甲,八角茴香各一錢,元胡索,良姜(香油炒),沒藥(去油),檳榔各一錢五分,木香,沉香各一錢 砂仁五分
用法:以上共為粗末,再將木鱉子(去殼一錢五分)切片同粗末炒至焦色,將木鱉子檢出不用,余藥研極細末,每用一錢,引用大鹽一粒將藥同鹽用開水化開,能引酒者兌一小杯服之即愈。如舊有此疾并可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