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兒科辨病專方(四)[原創]
清則下利,故可治療腎炎的水腫、蛋白尿。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活血利水,有增強白細胞及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可抑制免疫炎性反應,改善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消除水腫、蛋白尿。車前草清熱利濕消腫,對腎炎的水腫、高血壓、血尿有較好的療效。益母草活血止血,利水消腫,可以改善腎臟微循環,改善細胞膜的通透性,對血尿、蛋白尿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石韋、冬葵子、白茅根清熱利水,止血消腫,是治療腎炎的良藥。
  4.解毒化瘀利水方
  組成與用法:蒲公英、野菊花、忍冬藤、紫花地丁各15g,丹參20g,車前草12g。每日1劑,分2次服。
  功用評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方中公英、野菊花、紫地丁、忍冬藤均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四藥合用,相得益彰;車前子利水消腫;丹參活血化瘀,有顯著擴張小血管,改善腎臟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之功,促進腎臟內的凝血和纖維蛋白的溶解。證諸臨床,其在尿常規檢查及愛迪氏計數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01)。表明該方更能促使急性腎炎患兒的早日痊愈。
  5.急性腎炎合劑
  組成與用法:女貞子、旱蓮草、生地、丹參、小薊、白茅根、連翹、茯苓、黃芪、石葦各15g,當歸6g,甘草3g。每日1劑,分2次服。
  功用評述:清熱利水,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方中女貞子、旱蓮草、生地益腎養陰,涼血止血;丹參、小薊、白茅根活血化瘀,涼血止血;連翹、茯苓、石葦清熱利水,化濕消腫;黃芪益氣行水;當歸活血化瘀;甘草解毒清熱。諸藥合用,使利水而不傷陰,止血而不留瘀,適用于急性腎小球腎炎熱毒未盡,氣陰兩傷者。
  [辨證論治評述]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是風邪外襲或瘡毒內侵,致肺脾腎三臟氣化功能失調,津液輸布失常,而致水液泛溢肌膚,故治療***當以疏風宣肺、化瘀通絡、利水化濕為主。方一重在疏風清熱涼血,利水化濕消腫,適用于腎炎急性期伴有表證病兒。方二以祛風解毒、化瘀通絡、利水化濕見長,適用于本病濕邪偏重、水腫明顯者。方三重在清肺利濕,消腫解毒,適用于濕邪久蘊、化熱化火的證候。方四側重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適用于本病熱毒蘊郁,瘀陰絡脈,水道通調失司,開合不利的患兒。方五重在清熱養陰,補腎益氣,化瘀止血,適用于風熱傷絡、氣陰兩傷的病癥。諸方應用當隨癥審視,靈活加減用藥如下:①咽喉疼痛者,酌加金銀花、射干、金果欖;②惡心嘔吐者,加藿香、白豆蔻、陳皮;③尿血明顯者,加小薊、白茅根、三七;④蛋白尿者加鹿銜草、薏苡仁、玉米須;⑤高血壓者,加夏枯草、鉤藤、茺蔚子;⑥鏡下血尿遷延不已者,加一枝黃花、金銀花、白芍藥等。
  二、專藥選用
  1.腎炎片 [浙江天一堂藥業公司.ZZ-3138-浙衛藥準字(1996)第030701號]
  主要成分:一枝黃花、馬鞭草、白茅根、葫蘆殼、白前、車前草。
  功用與藥理: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本品對一些常見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有較強的抑制及殺滅作用。可防止感染的進一步發展,抑制免疫反應所造成的腎臟非特異性炎癥的擴展;防止腎功能損害,減少蛋白漏出;防止血漿中的蛋白及膠體滲透壓的下降;防止某些炎癥介質的釋放,降低全身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防止血漿滲出,有利于水腫的消退,并可以緩解腎臟小血管痙攣,提高腎臟血流量,改變腎臟缺血狀態,有利于水腫的消退及腎功能的恢復。同時,本品還有止血活血散瘀等作用,有利于血尿的消除。
  用量與用法:每次3~4片,每日3次,口服。
  2.腎復康膠囊 [中國吉林敦化市制藥廠.吉衛藥準字(1990)630035號]
  主要成分:土茯苓、生槐花、白茅根、藿香等。
  功用與藥理:益腎化濁,通利下焦。方中土茯苓利水滲濕,能影響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加鈉的排出量,具有利尿、抗炎作用。白茅根、生槐花涼血上血,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壁功能,具有止血作用。藿香芳香化濁,能抗病原微生物,且有解痙的功能,又有促進消化的功效。藥理證實,本品有增加腎小球濾過作用,并改善血管功能而有止血效用,同時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2~3粒,每日3次,口服。
  3.腎炎四味丸 [武漢市東山制藥廠.武漢市醫藥工業研究所研制方]
  主要掣梗胡枝子、黃芪、石韋、黃芩。
  功用與藥理:健脾益腎,消腫利尿,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方中主藥胡枝子所含黃酮甙可增加尿素及氯離子的排出。藥理證實,本品對氯化汞引起的實驗性腎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可明顯降低其所造成的大鼠全血非蛋白氮值。具有護腎利尿用途。用于性腎炎屬于脾腎虧損并濕熱之證。
  用量與用法: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附: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 癥狀較重應臥床休息1~2周,尿常規檢查正?!?月可恢復體力活動。尿少水腫病兒應少鹽或無鹽飲食,氮質血癥期予低蛋白飲食。
  2.控制感染 青霉素5萬u/kg?d,分2次肌注,療程10~14日;過敏者改用紅霉素或潔霉素。
  3.對癥治療?、倮颍好黠@水腫可予速尿1mg~2mg/kg.次,口服。尿量顯著減少有氮質血癥可用2mg~5mg/kg.次,肌注或靜注。②降壓:硝苯吡啶0.25mg/kg,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日3次。如有高血壓腦病,可靜滴硝普鈉或口服卡托普利,抽搐者靜注安定。
主要參考文獻
1.吳允耀,等.急性腎小球腎炎三期辨證心得.見:趙東升主編.當代名醫診治秘驗.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6:354.
2.王萬春.清腎利水湯為主治療小兒急性腎炎235例.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11(1):57.
3.韋能定.祛風通絡利腎湯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30例.浙江中醫雜志,1995;30
(11):50
4.劉殿青.四草清腎湯治療急性腎炎44例.陜西中醫,1994;15(11):438.
5.齊靜,等.小兒急性腎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觀察.遼寧中醫雜志,1999;26(2):73.
6.韋俊,等.急性腎炎合劑治療小兒急性腎炎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兒科雜志,1993;(12):733.
 
慢性腎小球腎炎

  [概述]
  慢性腎小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是各型腎小球病變緩慢進展出現持續腎功能減退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為慢性腎功能衰竭最常見的原因。臨床特點是病程>1年、蛋白尿、血尿、水腫和高血壓等。兒科臨床較少見,發病機理多數認為與免疫反應有關。
  [辨病]
   一、辨病簡析
  本病以浮腫、少尿、倦怠惡心、貧血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學“陰水”等范圍。病因多系外邪侵襲,脾腎虛損等所致。病機關鍵為肺脾腎三臟虛損,津液精氣失調,瘀血流注絡脈;病位在腎,與心、脾、肺、膀胱、三焦關系密切。本病以虛為主,本虛標實,病程遷延難愈。
  二、診斷要點
  1.有持續>1年的蛋白尿,血尿,水腫,伴不同程度的腎功能不全和/或持續性高血壓。
  2.可有面色蒼白,食欲不振,乏力倦怠,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等。
  3.尿蛋白陽性,紅細胞常>3~5個/HP;貧血,血沉增塊,血漿總蛋白降低。
  4.雙腎B超可見雙腎縮小,同位素腎圖呈功能受損型。
  5.必須排除其他慢性腎臟疾病。必要時做腎穿刺活檢,以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后。
  [論治]
  一、專方辨證論治
  1.參芪枯草湯
  組成與用法:黃芪、益母草各20g,黨參、菟絲子、白術、澤瀉各10g,夏枯草、蟬蛻、仙靈脾各15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45日為1療程。
  功用評述:溫腎益氣,活血散瘀。方中黃芪、黨參益氣健脾利濕;仙靈脾、菟絲子溫腎健脾攝精;白術、澤瀉、蟬蛻健脾利濕退腫;夏枯草清熱散結;益母草祛瘀利水。本方補中寓通,通中寓養,泄濁而不傷正,溫腎而不傷陰,適用于小兒慢性腎炎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病者。
  2.升陽益胃湯
  組成與用法: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各3g,姜半夏、茯苓、陳皮、炒白術、炒白芍、黨參、黃芪各6g,黃連2g,澤瀉9g。每日1劑,清水煎分服。
  功用評述:升陽益胃,清熱利濕。方中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陽以燥濕;白術、茯苓、半夏、陳皮健脾以化濕,濕去則陽氣升發;黃連清內蘊之熱;澤瀉引濕熱下行;黃芪、黨參、甘草補益肺脾之氣;芍藥斂陰和血,并節制柴胡、防風、羌獨活辛燥耗散之性。全方升陽益脾,清熱利濕,補中有清,升中有利,扶正與祛邪并施。方以升陽為主,升陽即升清;名雖益胃,其實益脾,立足于斡旋中州,使中流砥柱有權,則腎精固藏不泄。用于脾虛濕熱的本病患者,對消除蛋白尿及細胞均起到良好作用。經臨床觀察本方在蛋白尿轉陰及血尿消失時間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實為治療本病的理想方劑。
  3.參芪三草湯
  組成與用法:黃芪15g,太子參、白術、懷山藥、益母草、車前草、薏苡仁、生地、丹參、菟絲子、川斷各10g,白花蛇舌草20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
  功用評述:健脾益腎,清利通絡。方中太子參、黃芪、白術、山藥補氣健脾;白花蛇舌草、薏苡仁、車前草祛除濕濁;益母草、丹參、生地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菟絲子、川斷益腎固精?,F代藥理研究表明,太子參、黃芪、白術、生地、山藥、丹參等,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作用,增加腎血流量,改善腎臟的微循環,且有抗炎作用。諸藥合用,補而不滯,補中有通,通中有養,泄濁而不傷正,從而達到補脾腎而固護正氣,祛濕瘀而導邪外出的目的。
  4.益母寧腎湯
  組成與用法:益母草15g,白花蛇舌草、魚腥草、土茯苓、車前子、茜草根、大薊、小薊各10g,赤芍、丹參各9g,白茅根20g,甘草5g。每日1劑,清水煎,分2~3次服。
  功用評述:清熱解毒,化瘀止血。方中赤芍、丹參、益母草、茜草根意在活血化瘀,行血止血。白茅根、大薊、小薊涼血止血,配入白花蛇舌草、魚腥草、土茯苓清熱,解毒,利濕。藥理研究表明,涼血化瘀藥赤芍、丹參、魚腥草能改善血液流變學以及抗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環,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有一定的調節作用,而止血藥如大小薊、茜草、白茅根能使局部血管收縮而止血,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白茅根能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強毛細血管對損傷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大小薊能抑制纖溶酶的活性;而茜草具有促進血凝的一面,又有促使血塊溶解的作用,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清熱解毒藥蛇舌草能刺激網狀內皮細胞增生,吞噬能力增加,促進抗體形成,刺激嗜銀物質傾向于致密化改變等,從而達到抗菌消炎的目的。魚腥草所含魚腥草素能使體內備解素的濃度增加,從而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力來抵御病原侵襲。諸藥合用,對于濕熱內侵、熱毒蘊阻腎絡所致小兒遷延性腎炎血尿的治療,確有良效。
  5.黃芪玉須湯
  組成與用法:生黃芪20g,薏苡仁、紅棗、澤瀉、玉米須、白茯苓、金橘餅、懷山藥各15g,生白術、漢防己、萸肉各10g。每日1劑,清水煎,分3次服。
  功用評述: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方取黃芪托毒敗瘡,排膿止痛和益元補氣的功用,藥理研究表明其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尿作用,能消減慢性腎炎患者的尿蛋白;薏苡仁、漢防己、澤瀉滲濕消腫排膿;金橘餅、茯苓、白術健脾益氣,以助消化;山藥、萸肉益腎滋液;更入玉米須甘平無毒,有利尿消腫益腎之效。諸藥合用,相得益彰。本方根據岳美中治腎炎經驗方,加重了健脾益氣之品,突出“脾為水之制,脾旺則能運水”之旨,以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用治脾虛不攝,精微下泄所致長期蛋白尿,頗具良效。
  [辨證論治評述]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在于客邪侵襲,脾肺腎三臟虛損,津液精氣失調,瘀血流注經脈所致,故治療***當以補腎健脾宣肺,行瘀利水祛邪為主,并視其寒熱濕瘀、脾腎陰陽、標本虛實的不同酌情選方遣藥。方一重在溫腎益氣,活血散瘀,適用于小兒慢性腎炎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者。方二重在升陽益胃,清熱利濕,對本病脾虛濕滯、久郁化熱的證候較為適宜。方三健脾益腎,清利通絡,可用于本病脾腎兩虛、濕熱郁阻的病兒。方四重在清熱解毒,化瘀止血,適用于本病濕熱內侵、腎絡瘀滯、血不歸經而見血尿遷延不已的患兒。方五重在健脾益氣,利尿消腫,對本病脾虛不攝、精微下泄所致的長期蛋白尿頗具良效。以上諸方各有側重,臨床應用貴在靈活掌握,隨癥加減大致如下:①氣陰兩虛者,酌加生黃芪、白芍藥、太子參、山藥;②脾腎陽虛者,加淫羊藿、巴戟天、桑螵蛸;③肝腎陰虛者,加制首烏、生地黃、墨旱蓮;④反復感冒者,加柴胡、防風、五味子;⑤合并支氣管感染者,加連翹、魚腥草、浙貝母;⑥尿紅細胞增多者,加琥珀、血余炭、蒲黃炭;⑦頑固蛋白尿者,加桑螵蛸、金櫻子、芡實;⑧嚴重浮腫者,加豬茯苓、澤瀉、車前子;⑨血壓高者,加鉤藤、地龍、水蛭;⑩氮質血癥者,加生大黃、牡丹皮、劉寄奴等。
  二、專藥選用
  1.腎炎舒片 [吉林省龍潭山制藥廠.衛藥準字(1990)Z-10號]
主要成份:蒼術、茯苓、白茅根、防己、生曬參等。
  功用與藥理:益腎健脾,利水消腫。方中蒼術健脾燥濕,升陽利水;茯苓健脾除濕,促脾胃運化;白茅根味甘性寒,清利濕熱、利尿止血;防己祛風利水,通絡降壓,止痛消腫;生曬參補五臟元氣,健脾補肺,益氣生津。諸藥合用,祛風利尿,補腎健脾。
  用法與用量: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
  2.保腎康 [成都亨達制藥廠.川衛藥準字(1990)第005408號]
主要成份:川芎嗪。
功用與藥理:活血益腎。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解除腎小血管痙攣和增加腎血流量和冠脈血流量等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1~2片,每日3次,口服。
  附: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 注意休息,切忌勞累,重者應臥床休息。適當限制鈉鹽攝入量,可予生物效價高的動物蛋白,重者減少蛋白和磷攝入。
  2.治療原發腎病,如有活動病變存在而腎功能尚未達到慢性衰竭程度,可予腎上腺皮質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以控制病變。
  3.降低腎小球高濾過 包括限制蛋白攝入,控制高血壓,降低蛋白尿,如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非激素類抗炎藥等。
  4.腎功能不全治療 參見本章“慢性腎功能衰竭”。
主要參考文獻
1.呂行高.自擬參芪枯草湯治療小兒慢性腎炎30例.陜西中醫,1995;16(8):343.
2.盛麗先.升陽益胃湯治療小兒遷延性腎炎療效觀察.四川中醫,1994;12(7):47.
3.陳建平.參芪三草湯治療小兒慢性腎炎31例.浙江中醫雜志,1991;(1):14.
4.呂萍.中藥治療小兒遷延性腎炎血尿.新中醫,1997;29(9):44.
5.黃景.岳美中治療小兒慢性腎炎經驗方的應用.浙江中醫藥雜志,1988;(12):544.

腎病綜合癥

  [概述]
腎病綜合癥(nephrotic syndrome,NS)是多種病因引起的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漿蛋白自尿中丟失的一組綜合征。臨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蛋白血癥和不同程度的水腫為特征。好發于學齡前小兒,男女之比約為2~4:1。預后取決于病理類型,多數良好,極易復發。病程遷延數年,或發展為腎功能不全,嚴重影響小兒健康。其發病與T淋巴細胞功能紊亂有關,體液免疫介導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辨病]
  一、辨病簡析
  本病以全身浮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等為主要臨床表現??蓺w屬于中醫學“水腫”、“虛勞”等范圍。病因為勞倦損傷脾胃,感受風寒濕熱所致。病機關鍵為肺脾腎三臟虛損,風熱濕毒瘀滯,藏精化氣功能失調;病位在腎,與心、脾、肺、三焦、膀胱關系密切。本病病程遷延,大都本虛標實,本虛為主,或由實致虛,由陽轉陰。
  二、診斷標準 [參考《兒科疾病診療標準》]
  1.腎病綜合癥?、俅罅康鞍啄颍?+,24小時>0.1g/kg或3g,持續>2周;②血漿白蛋白<30g/L;③膽固醇>5.7mmol/L;④浮腫可輕可重。以上①②為必具條件。
2.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除外繼發于全身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等)或臨床上診斷明確的腎炎(如鏈球菌感染后腎炎及急性腎炎等)所致的腎病綜合癥表現者。
  ⑴單純性腎病 根據激素治療8周后的效應分為:完全效應(對激素敏感)、部分效應(對激素部分敏感)、無效應(對激素不敏感)。對激素耐藥、依賴或復發者統稱難治性腎病。
  ⑵腎炎性腎病?、倌驒z紅細胞>10個HP(2周內3次以上離心尿檢查);②反復高血壓,學齡兒童>17.33/12.00kPa,學齡前兒童>16.00/10.67kPa,并除外激素所致者;③持續性氮質血癥,BUN>10.7mmol/L,并除外血容量不足所致者;④血補體C3 反復降低。以上具備任何1項即屬腎炎性腎病。
  [論治]
  一、專方辨證論治
  1.固本行水湯
組成與用法:黃芪40g,桑寄生、山藥各20g,薏苡仁、白術、茯苓各15g,澤瀉、黨參、桃仁、丹參、生地各10g,甘草3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
  功用評述:固腎健脾,化瘀利水。方中黃芪、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健脾祛濕;薏苡仁、澤瀉醒脾利水;丹參、桃仁活血化瘀;桑寄生、山藥固腎祛濕。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含有多種氨基酸,能改善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使壞死組織恢復活力,提高免疫功能;丹參、桃仁可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降低膽固醇,降低血液粘稠度,從而改善血液循環;黨參、白術亦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固本利水湯有增強機體免疫力,調整免疫功能紊亂,改善血液循環,從而利于腎臟修復和痊愈。
  2.扶元益腎湯
組成與用法:黨參10g~15g,黃芪15g~30g,肉桂3g~6g,白芍6g~12g,茯苓10g~20g,赤芍6g~12g,川芎5g~10g,水蛭3g~6g,阿膠10g~15g(另烊),熟地10g~15g,紫河車3g~6g(另吞),附子5g~10g,干姜5g~10g,枸杞5g~15g。加水800ml~1000ml,煎至150ml~300ml,分2~3次溫服。每日1劑,3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扶正祛邪,溫補腎陽,活血化瘀,利尿消腫。方中黃芪、黨參補氣培本以扶正氣;肉桂、附子、干姜溫補腎陽;紫河車、熟地、枸杞滋補精氣;赤芍、川芎、水蛭、茯苓活血化瘀,利水滲濕。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對免疫系統作用很強,可使血液中多核粒細胞增加,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功能;對血漿、肝、脾中cAMP、cGMP含量與比值起雙向調節作用,促進B細胞增生,抗體產生增多,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強輔助性T細胞活性,削弱抑制性T細胞活性;有利尿作用,延遲蛋白尿和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加快尿蛋白轉陰;并作用于核酸代調,使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白蛋白濃度提高;還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黨參可提高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增加血漿和脾臟cAMP含量,增加血漿皮質酮含量,部分拮抗地塞米松引起的血漿皮質酮下降。茯苓明顯提高單核--吞噬細胞功能,拮抗強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促進體液免疫,增強T細胞功能,激活補體C3 、C5 和B因子,并有明顯的利尿保鉀作用。熟地黃可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的抑制,緩解肝細胞對皮質醇的分解,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促進健康腎臟的代償,改善受損腎臟的功能。
  3.溫腎利水方
組成與用法:黃芪12g,太子參12g,澤瀉12g,大腹皮10g,山藥12g,菟絲子12g,桑白皮6g,豬苓12g。每日1劑,每劑濃煎至150ml~200ml,分4次口服,6周為1療程。
  功用與評述:溫腎健脾,化氣利水。方中黃芪,太子參、山藥健脾益氣,生津止渴;菟絲子溫腎化氣;澤瀉、豬苓、大腹皮清利濕熱、利水消腫。諸藥合用,能使肺、脾、腎三臟功能相互協調制約,共奏脾腎雙補,兼以利水消腫。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降低24小時尿蛋白量、提高血清蛋白電泳的蛋白量也優于對照組(P<0.01)。
4.健脾益腎湯
組成與用法:黃芪10g~20g,茯苓6g~10g,白術6g~9g,仙靈脾6g~9g,菟絲子6g~9g,五味子4g~5g,女貞子6g~10g,芡實6g~10g,炙甘草6g。每日1劑,2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益氣健脾,補腎利濕。方中黃芪、茯苓、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利濕;仙靈脾、菟絲子、女貞子、芡實、五味子補腎利濕。藥理研究表明,白術可提高白細胞數,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玫瑰環生成率,促進非特異性免疫和細胞免疫;并有增加白蛋白,糾正球蛋白/白蛋白比值的作用;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其利尿作用以排鈉為突出。甘草有促腎上腺皮質素樣作用,但對垂體的促腎上腺皮質素無影響;還有去氧皮質醇鹽皮質素樣作用,且拮抗糖皮質素引起的促腎上腺皮質素合成的抑制;抑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處理和抗體的產生,同時又能促進免疫,是一味十分理想的免疫調節劑。仙靈脾能明顯增加免疫器官脾臟的重量和性腺器官睪丸、垂體前葉、卵巢、子宮的重量,增強細胞免疫功能,顯著增加血漿睪丸酮的含量,并有降血脂,抗炎,抗自由基等作用。女貞子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作用,提高肺、腎臟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降低過氧化脂質,升高白細胞,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并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對炎性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5.調免活血湯
組成與用法:生黃芪30g,白術、防風各6g,知母、蒲公英各15g,生地黃、柴明、茯苓、丹參、益母草各12g,山茱萸、牡丹皮、紅花、甘草各6g。每日1劑,3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益氣滋陰,清熱化瘀。方中玉屏風散補益脾肺,扶正祛邪;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清利濕熱;丹參、紅花、益母草、蒲公英活血化瘀,利尿解毒。臨床和實驗研究證實,補氣、養陰中藥均有增強細胞免疫作用,而且相互間并不重疊。方中柴胡所含柴胡皂甙通過刺激腎上腺皮質素的釋放,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還通過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拮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的抑制,使血漿皮質酮增加;并具有激活抑制性和輔助性T細胞活性,以及增強體液免疫的作用;對類固醇激素引起的紅細胞膜脆性增強、變形性降低有保護作用,且降低血膽固醇濃度,明顯抑制蛋白尿;腎小球足突上皮細胞融合也明顯改善。
  [辨證論治評述]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在于肺脾腎三臟虛損,風熱濕毒瘀滯,藏精化氣功能失調,治療***以祛邪解毒,化濕利水,益腎祛瘀,固本培元為主,并視其正邪盛衰、陰陽標本的不同酌情選方遣藥。方一以益腎健脾為主,化瘀利水為輔,適用于本病脾腎兩虛的證候。方二以溫陽補腎、益氣活血、祛邪利水組合成方,是治療腎炎性腎病腎虛精衰、氣虛血瘀、邪戀水聚的有效良方。方三溫腎健脾,化氣利水,對脾腎同病、水濕困阻的小兒單純性腎病尤為適宜。方四側重益氣健脾,補腎利濕,可用于脾腎氣虛、水腫明顯者的單純性腎病。方五主用益氣滋陰,清熱化瘀,以調整免疫為主要治療目的,適用于肺脾腎氣陰兩虛、瘀熱內停、免疫功能紊亂的病兒。以上五方均以補益脾肺腎為主,因水濕、瘀血、熱毒與陰虛、氣虛、陽虛的輕重不同進行組方,臨床應用時尚須靈活掌握,隨癥加減用藥:①長期蛋白尿者,酌加蟬衣、桑螵蛸、淫羊藿;②尿有管型者,加冬蟲夏草;③尿有紅細胞者,加丹參、當歸、白茅根、玉米須、浮萍;④低蛋白血癥者,加阿膠、鱉甲;⑤血沉快、膽固醇高者,加水蛭粉;⑥便秘腹脹,加生大黃、番瀉葉;⑦咽喉腫痛者,加蚤休、金銀花、薺菜;⑧水腫明顯者,加防己、大腹皮、葶藶子;⑨尿頻澀痛者,加魚腥草、敗醬草、翻白草;⑩腰酸痛者,加萆 、桑寄生、巴戟天、薏苡仁;⑾形寒肢冷者,加仙茅、仙靈脾、當歸、雞血藤等。
  二、專藥選用
  1.金水寶膠囊 [江西金水寶制藥有限公司.衛藥準字(1989)Z-18號]
主要成分:新鮮冬蟲夏草經分離,純化,人工發酵培養,加工而制得蟲草菌膠囊。
  功用與藥理:補腎保肺,補精益氣?,F代研究表明,本品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并能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升,降血壓,抑制血小板聚集,明顯提高機體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耐缺氧作用,且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腫瘤的生長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1~2粒,每日3次,口服。
  2.腎炎消腫片 [遼寧省桓仁中藥廠.衛藥準字(1990)Z-15號]
主要成分:蒼術、陳皮、南五加皮、茯苓、淡姜皮、大腹皮、西瓜皮、澤瀉、黃柏、椒目、益母草等。
  功用與管理: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理氣寬中。方中蒼術、陳皮、茯苓、淡姜皮健脾滲濕;南五加皮、大腹皮、西瓜皮、澤瀉、黃柏、益母草、椒目利水消腫。經臨床研究證實,本品有增強腎小球濾過率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對腎臟損害的修復作用較強,能明顯提升血色素及血漿白蛋白,明顯降低尿蛋白含量、血尿素氮、肌酐及血膽固醇。
  用量與用法: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4周為1療程,連用3療程。
3.腎炎溫陽片 [遼寧省桓仁中藥廠。衛藥準字(1990)Z-14號]
主要成分:黃芪、生曬參、黨參、附子、肉桂、木香、茯苓、葶藶子、南五加皮、大黃等。
  功用與藥理:溫腎健脾,化氣利水。方中人參、黃芪甘溫大補元氣,有升陽固攝的作用;附子為大辛大熱之品,是溫補腎陽要藥,與黃芪合用為古方芪附湯,有益氣溫陽利尿的協同功效;黨參、茯苓益氣健脾滲濕;黃芪、茯苓、葶藶子并用,利尿退腫作用更為顯著。藥理證實,本品可強心,利尿,增強體質功能,能減少蛋白尿,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和膽固醇,提高血漿蛋白總量。
  用量與用法: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4周為1療程,連服3療程.
  附: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 高度水腫、低血容量和感染病例需臥床休息,限制鈉鹽。大量蛋白尿病例應適當減少蛋白攝入量。補充維生素D、B6、C、E和鈣、鋅。
  2.利尿 水腫明顯者給雙氫克尿噻2mg~5mg/kg?d,螺內酯3mg~5mg/kg?d,分3次服;或速尿1mg~2mg/kg?d。對顯著白蛋白低下,血容量可能不足者,先靜滴人血白蛋白0.5
~1.0g/kg,繼之滴注速尿;也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ml~15ml/kg加入速尿1mg~2mg/kg,1~2小時內靜滴,每日1次,連用數日,并注意糾正失鉀。頑固性水腫病例可坐于水深及頸的恒溫(34℃)水浴桶內,每次4小時,具有利水利鈉效果。
  3.激素 為首選藥。常用強的松1.5mg~2mg/kg?d(<60mg/d),分3次服,共4~8周(或尿蛋白陰轉后3周);繼而改用2mg~3mg/kg,隔日早餐后服,然后每2~4周減量10%~20%。初治者療程6月(中程);耐藥、復發或依賴者>9月(長程)。初始8周治療無效者為耐藥,原劑量可延長至10~12周;也可用激素靜脈沖擊,甲基強的松龍15mg~30mg/kg,或地塞米松
0.5mg~1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ml~200ml靜滴,每日或隔日1次,共3次;48小時后用強的松1.5mg~2mg/kg隔日頓服。沖擊療法常見副作用有面紅、心動過速、高血壓、上消化道潰瘍等。
  4.免疫抑制劑 加用或換用指征為難治性腎病,激素毒副作用顯著者。①環磷酰胺:口服2mg~2.5mg/kg?d,療程8~12周;靜脈沖擊,8mg~15mg/kg.30分鐘內靜滴,2日1療程,間隔3~4周,連用4~6療程。毒副反應有白細胞減少、禿發、肝功受損、出血性膀胱炎、青春前期男性腺損傷。②苯丁酸氮芐:口服0.2mg/kg?d,<8周,總量<100mg/kg。注意毒副作用。③雷公藤多甙:1mg/kg?d,分2~3次服,連用12周,間歇12周,以上均可與強的松同服。
5.輔助治療 ①繼發感染者用1~2種抗生素,忌用氨基糖甙類;②經常伴發感染者可用免疫增強劑如左旋咪唑;③高凝狀態者可服用潘生丁5mg/kg?d,或藻酸雙脂鈉等;④頑固蛋白尿者可用消炎痛1mg~2mg/kg?d,或卡托普列1mg~1.5mg/kg?d等。
主要參考文獻
1.夏應和,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難治性腎病32例.新中醫,1996;(9):29.
2.范定光,等.中西醫結合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比治療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118例.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8;18(3):168.
3.張霞,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單純性腎病綜合征26例.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9;19(6):368.
4.楊振邦,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48例.療效觀察.北京中醫,1995;(1):32.
5.朱辟僵,等.中藥為主治療小兒難治性腎病及有關療效觀察.遼寧中醫雜志,1998;25(12):560.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

  [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
是指伴有HBV抗原血癥并在病變腎組織中檢測到HBV抗原的腎炎。其主要病理類型為膜性腎病,臨床表現為持續蛋白尿、血尿和腎病綜合征。以2~14歲兒童多發,預后較好,少數進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發病可能與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所致的免疫損傷有關。
[辨病]
  一、辨病簡析
  本病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一種主要肝外病變,主要臨床特征是緩慢起病、血尿和蛋白尿,部分病例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少數伴腎功能損害甚至腎功能衰竭,可歸屬于中醫學“血尿”、“水腫”、“虛損”、“尿濁”等范圍。病因為素體虛弱、飲食不節、濕熱內傷等所致。病機關鍵為濕熱蘊結,化毒成瘀,損傷肝腎;病位在肝、腎,與脾胃密切相關。早期多為實熱證,晚期則虛實錯雜,病程遷延難愈。
  二、診斷標準 [參考《兒科疾病診療標準》]
1.血清HBV抗原陽性。
2.患腎小球腎炎并可排除狼瘡性腎炎等繼發性腎小球疾病。
3.腎組織檢出HBV抗原。
  [論治]
  一、專方辨證論治
1.清熱利濕方
組成與用法:白蔻仁6g,黃芩、川貝母各10g,丹參、連翹、益母草、滑石各15g,茵陳30g,川樸、澤瀉、白花蛇舌草、焦楂各9g,焦山梔6g~9g,甘草3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3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熱解毒,化濁利濕。方中滑石、茵陳、澤瀉清熱利濕;蔻仁芳香化濕;黃芩、連翹、山梔、白花蛇舌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貝母清熱化痰散結;丹參、益母草活血和營化瘀;焦楂、甘草健胃和中,調和諸藥。藥理研究表明,清熱解毒燥濕藥除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炎作用外,還有護肝利膽利尿,以及增加機體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并促進淋巴細胞的轉化等作用。對于本病濕熱蘊結型療效較著。
  2.柴苓湯
組成與用法:柴胡12g,茯苓15g,當歸10g,黃芪15g,生地10g,丹參15g,川芎12g,白花蛇舌草15g。每日1劑,水煎2次,每次100ml,上下午各服1次。
  功用評述:疏肝健脾,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方中柴胡可抗肝損害,調節免疫功能;黃芪、當歸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血中CIC,并有對抗免疫抑制劑作用;生地、蛇舌草具有調節提高免疫的功效;丹參可以明顯改善微循環,并且能調節免疫功能;川芎、茯苓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提高免疫功能。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本方可以明顯改善本病患兒T淋巴細胞功能,調節提高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而有顯著的臨床療效。
  3.涼血益腎方
組成與用法:水牛角30g,生地、丹參、益母草、女貞子、旱蓮草、白芍、小薊各15g,丹皮、牛膝、焦楂各9g,甘草3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3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熱涼血,益腎寧絡。方中水牛角、丹皮、小薊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生地白芍、女貞子、旱蓮草補腎養陰,涼血止血;丹參、牛膝活血化瘀,止血不留瘀,能改善微循環,增加腎血流,利尿,抗變態反應,對減輕組織損傷有一定的幫助;焦楂、甘草消食健胃,調和諸藥。全方對本病陰虛血熱傷及腎絡之證其效尤佳。
  4.蚤蠶湯
組成與用法:蚤休15g,僵蠶、爵床子、生黃芪、赤芍、香附各10g,丹參20g,仙靈脾、蟬蛻、甘草各5g。每日1劑,水煎2次,分3次服,1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解毒祛濕,溫腎健脾,理氣活血。方中蚤休、爵床清熱解毒,利尿祛濕、活血止痛;黃芪內補托毒外出,利水消腫;仙靈脾補腎助陽;丹參、赤芍活血祛瘀,香附芳香理氣,氣順血暢;甘草調和諸藥?,F代藥理研究表明,蚤休、爵床具有抗病毒,抑制超敏反應,清除免疫復合物,調節機體免疫反應的功能。黃芪、仙靈脾合用能調節機體免疫,誘生干擾素,增強機體清除HBV能力。與僵蠶、蟬蛻合用能很快消除蛋白尿。丹參、赤芍、蚤休對HBV~DNA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改善組織微循環。甘草具抗炎、抗過敏作用。諸藥合用,使機體免疫功能得調整,HBV被清除或抑制,使病情得以改善。
  5.扶正祛邪方
 組成與用法:黃芪30g,仙茅15g,仙靈脾12g,紫草10g,白花蛇舌草30g,連翹15g,甘草10g。每日1劑,清水煎,1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補益肝腎,清熱解毒。方中黃芪益氣固表;仙茅、仙靈脾平補腎陽;紫草涼血解毒;白花蛇舌草、連翹清熱解毒。藥理研究表明,紫草、蛇舌草、連翹對多種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HBV具有清除或抑制作用。黃芪、仙靈脾、仙茅能調節機體免疫,誘生干擾素,增加機體清除HBV的能力,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諸藥合用,使扶正寓于祛邪之中,祛邪有助于安正。
  [辨證論治評述]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為濕熱蘊結,化毒成瘀,損傷肝腎所致,治療應以清熱利濕、解毒祛瘀為指導原則,兼以益腎、健脾、和肝、涼血、止血為法,視其正邪盛衰偏重酌情選方遣藥。方一重在清熱解毒,化濁利濕,適用于本病濕熱蘊結者。方二疏肝健脾,益氣養陰,清熱解毒,對本病肝郁脾虛、氣陰兩傷、熱毒內蘊者尤為適宜。方三側重清熱涼血、益腎寧絡之功,對陰虛血熱、腎絡不寧之證其效尤佳。方四以解毒祛濕為主,溫腎健脾、理氣活血為輔,是本病濕熱毒邪留戀、脾腎虛弱、氣血瘀滯者的有效方劑。方五由補益肝腎、清熱解毒組合而成,扶正寓于祛邪之中,祛邪以助固本之治,對本病日久、熱毒內蘊、損及肝腎者頗有良效。以上諸方同中有異,臨癥尚須根據不同的癥侯表現靈活加減如下:①HBsAg持續陽性者,酌加貫眾、虎杖、白毛藤;②水腫明顯者,加防己、益母草、豬苓;③尿蛋白多者,加鹿銜草、金櫻子、芡實;④血尿者,加旱蓮草、藕節、琥珀;⑤合并感染者,加銀花、連翹、黑山梔等。
  二、專藥選用
  1.乙肝解毒膠囊 [《吉林省藥品標準》(1985年)]
 主要成分:黃芩、黃柏、大黃、重樓、貫眾、土茯苓。
  功用與藥理:清熱解毒,疏肝利尿。藥理研究表明,黃柏對乙肝表面抗原具有明顯的選擇性抑制作用;黃芩、大黃具有保肝利膽作用,且有消炎利尿效應;貫眾、重樓能增加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對多種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2~3粒,每日3次,口服。
  2.腎炎四味片 [武漢東山制藥廠.武漢市醫藥工業研究所研制方]
主要成分:細梗胡枝子、黃芪、石韋、黃芩。
  功用與藥理:益氣攝精,清熱解毒,消腫利尿。藥理證實,本品主要有護腎、利尿用途,明顯降低氯化高汞造成大鼠全血非蛋白氮值;對實驗性腎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此外,還有抗病毒感染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3.葉綠酸酮鈉片 [杭州前進制藥廠.浙衛藥準字(1996)第124702號]
主要成分:蠶砂提取物葉綠素衍生物。
  功用與藥理:清熱解毒,化濁養陰。研究表明,本品能增加肝臟抵抗力,對網狀內皮細胞有賦活作用,加速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使肝功能恢復。此外,對骨髓基質細胞的修復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并能清除血管壁運動神經的障礙。對本病有良好效果。
  用量與用法:每次20mg,每日2~3次,口服。
  附: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 注意休息,適當增加蛋白質,補充維生素,防治繼發感染,如有活動性肝炎癥狀或轉氨酶異常,應給予保肝藥,如肝泰樂、維生素C、輔酶Q10 等。
  2.激素和免疫抑制劑 必須慎用。在腎病病情需要,且HBV復制指標陰性時,可考慮小劑量短程應用。
3.抗病毒治療 除誘導腎病緩解外,尚可使部分病例血清HBV標志物陰轉。①阿糖腺苷15mg/kg?d,12~16小時內靜滴,連用2周;然后胸腺素肌注,每日1次,連用6月;②先用強的松3月,然后用重組α干擾素1年,體重<20kg者500萬u,每周2次,>20kg者300萬u,每周3次,肌注。
主要參考文獻
1 韋俊,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腎病74例.陜西中醫,1995;(8):337.
2 孫希煥,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100例.北京中醫,1993;(2):19.
3 王韻琴.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的幾個問題.中華兒科雜志,1994;32(2):114.
4 胡國斌.蚤蠶湯加激素治療乙肝相關性腎炎13例.國醫論壇,1991;6(3):23.
5 張云秀.扶正祛邪治療乙肝病毒相關性膜增殖性腎炎10例.天津中醫,1995;12(1)21.

紫癜性腎炎
  [概述]
  紫癜性腎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是指過敏性紫癜時出現的腎臟損害,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繼發性腎炎。臨床以血尿、浮腫、高血壓伴皮膚紫癜為特征。多發生于學齡兒童。病因可能與細菌、病毒感染以及藥物或食物過敏有關。過敏性紫癜時25%~60%小兒有尿異常,若以腎活檢為準,則90%以上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腎受累,并直接影響其預后,偶可因發生急進性腎炎而致死,或緩慢進展至慢性腎功能不全。
[辨病]
  一、辨病簡析
  本病以尿血、浮腫為主要臨床表現,有的可伴見皮膚紫癜及腹痛,可歸屬于中醫學“尿血”、“水腫”等范圍。病因多為素體陰熱內熱,外感風熱濕毒,或藥食所傷。病機關鍵為熱毒內蘊,腎絡瘀阻;病位在腎,與心、肝、脾有關。本病大都本虛標實,初起多見熱證、實證,久則呈現虛實錯雜證。
  二、診斷要點
  1.發病較急,病前1~3周可有呼吸道感染史或其他過敏史。可有皮膚紫癜、關節、胃腸癥狀及反復發作史。
  2.有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浮腫、高血壓等腎臟損害表現。
  3.血沉增快。白細胞正?;蜉p度增高,中性或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可有貧血。血補體不低或初期血IgA升高。
  4.腎組織免疫熒光檢查以IgA沉積為主;電鏡可見基底膜“駝峰”沉積。
  [論治]
  一、專方辨證論治
  1.紫腎通絡湯
組成與用法:紫草、丹皮、赤芍、川芎、蟬蛻各6g~10g,當歸4g~6g,生地黃、益母草、雞血藤、豬苓、茯苓、白茅根各10g~15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1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熱祛毒,涼血活血。方中紫草、丹皮、生地、蟬蛻清熱祛毒,涼血透疹;當歸、川芎、赤芍、雞血藤養血活血通絡;益母草、白茅根、豬苓、茯苓活血利水消腫。藥理研究證實紫草、蟬蛻具有增強單核-巨噬細胞吞噬異物能力,并有抗過敏作用。當歸、赤芍、丹皮等活血化瘀藥有增加腎血流量,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功能,并有對抗自由基損傷作用。小兒紫癜性腎炎其發病關鍵是“熱”和“瘀”,本方以清除血分熱毒、疏通血脈閉阻為治,療效顯著。
  2.涼血化瘀飲
  組成與用法:水牛角30g,生地、赤芍、丹皮、蟬衣、大小薊各10g,雞血藤、益母草各15g,雷公藤6g,甘草5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
  功用評述: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方中水牛角、生地清熱涼血止血;赤芍、丹皮涼血化瘀止血;雷公藤、雞血藤化瘀通絡;大小薊、益母草涼血化瘀,利尿解毒;蟬衣祛風勝濕;甘草解毒兼調諸藥。臨床研究表明,經本方治療后使患者血漿LPO顯著下降,SOD活性顯著上升,較好地對抗自由基損傷,直接清除或抑制自由基的產生,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在使用本方時應注意雷公藤性寒味苦,有劇毒,宜先浸泡2小時后文火煎2小時,以減輕其毒性。
  3、補虛解毒化瘀湯
  組成與用法:生黃芪20g,黨參、生地、赤芍、當歸、白花蛇舌草、丹參各15g,黃芩、大薊、防風、白術各10g,茜根5g,琥珀5g。每日1劑,1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益氣活血,清熱解毒。方中黃芪、黨參、生地、當歸益氣養血,以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免疫狀態;黃芩、白花蛇舌草可清熱解毒,一則預防感染,消除誘發因素,二則抑制免疫反應,起到免疫抑制作用;赤芍、丹參、茜根、大小薊、琥珀活血涼血化瘀,能夠改善微循環,對抗血小板凝集,具有類似抗凝劑的作用。對有明顯血尿者,應用琥珀往往收到得心應手的效果。本病臨床表現與發病機理集中體現于“虛”、“毒”、“瘀”三方面,本方采用益氣活血,清熱解毒,臨床療效非常顯著。
  4、清熱利濕湯
  組成與用法:竹葉、滑石、生地各15g,大小薊各10g,蒲黃炭6g,藕節30g,丹皮8g,當歸6g,甘草6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1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方中竹葉、滑石清熱利濕,據報道均能利尿抗菌,抗病毒,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還具有顯著抗過敏效應;生地、丹皮、大小薊清熱涼血;當歸、蒲黃炭、藕節活血化瘀,收澀止血;甘草解毒和中。藥理證實,丹皮除抗菌、抗炎外,還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體內補體及其他自體活性物質的活化和釋放而具有抗變態反應效應;生地、丹皮確能提高T細胞數,增強肌體體液免疫功能;蒲黃、大小薊、藕節不僅能增加血中凝血酶和血小板數,且能抑制纖溶酶活性而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性。諸藥合用,可使紫癜性腎炎等屬于變態反應疾病的腎炎獲愈。
  5.補腎健脾湯
組成與用法:生地10g,山萸肉6g,山藥12g,茯苓12g,丹皮6g,益母草12g,鹿銜草15g,石韋15g,炒蒲黃6g,黃芪15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溫服,1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補腎健脾,化瘀止血。方中山萸肉、生地、茯苓、山藥、黃芪補腎健脾益氣;生地、丹皮、益母草、鹿銜草、石韋、炒蒲黃養陰涼營,活血化瘀?,F代藥理研究表明,益氣補腎藥如山萸肉、黃芪、山藥等能減少白蛋白從腎小球基底膜濾出,并增加腎小管對尿蛋白的重吸收,有利于清除尿蛋白;而益母草能增強纖維蛋白溶解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時具有抗變態反應以及免疫抑制作用。鹿銜草水煎液能明顯增加腎組織血流量,并能明顯升高血漿cAMP含量,與石韋均具抗菌,增強機體吞噬細胞的吞噬活性;有利于紫癜性腎炎的治療。
  [辨證論治評述]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為熱毒內蘊,腎絡瘀阻所致,故治療***當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益腎利水為主,并視其正邪虛實、熱毒瘀濕的輕重不同而酌情選方遣藥。方一、方二重在清解熱毒,涼血活血,適用于本病初起熱毒尚盛、瘀阻始成的病例。方三主用益氣活血,清熱解毒,對本病瘀毒久蘊,氣陰兩傷者較為適宜。方四側重清熱利濕,涼血止血,可用于濕熱傷絡的證候。方五補腎健脾為主,化瘀止血為輔,是本病脾腎兩虛、瘀熱留戀患兒的有效良方。諸方組合互有異同,臨床運用時尚需隨癥加減用藥:①發熱咽痛者,酌加金銀花、葛根、大青葉;②皮膚紫癜者,加紫草、荊芥、忍冬藤;③血尿明顯者;加茜草、蒲黃炭、琥珀;④尿蛋白多者,加薺菜花、玉米須、鹿銜草;⑤尿白細胞多者,加敗醬草、魚腥草、紫地??;⑥尿中有管型,加貓爪草、萆 、血余炭等。
  二、專藥選用
  1.維血寧沖劑 [《江蘇省藥品標準》(1985年)]
主要成份:旱蓮草、仙鶴草、雞血藤、熟地黃、白芍、太子參、虎杖。
  功用藥理:涼血止血,補血活血。藥理研究表明,旱蓮草、仙鶴草、地黃有促進血液凝固,收縮周圍血管的作用,能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酶,增加血小板數,而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且有消炎作用。白芍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增加白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太子參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還能增強體內的新陳代謝。
  用量與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2.腎炎片 見本章“急性腎小球腎炎”。
3.腎炎四味片 見本章“急性腎小球腎炎”。
  附: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 急性期宜臥床休息。去除病因,如針對感染灶應用抗生素,避免服食有可能過敏的食物或藥物。伴腹痛者給654-2等。
2.腎病變治療 ①輕型病例僅需對癥處理;②急性腎炎綜合征對癥處理同急性腎炎,較重者給腎上腺皮質素短程療法,同服潘生丁和復方蘆丁片;③腎病綜合征型可聯用強的松、環磷酰胺或硫唑嘌呤;④急進性腎炎型可采用四聯療法、甲基強的松龍沖擊療法和血漿置換療法。腎功能衰竭病例應予透析.
主要參考文獻
1 劉吉占.紫腎通絡湯治療小兒紫癜性腎炎32例,新中醫,1998;(3):46.
2 時毓民,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腎炎腎病型紫癜性腎炎遠期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12(6):340.
3 孫軼秋,等.涼血化瘀法對小兒紫癜性腎炎血漿LPO.SOD水平影響.北京中醫,1995;(2):16.
4 石效平,等.活血化瘀法治療小兒紫癜性腎炎的臨床觀察.中醫雜志,1993;34(3):175.
5 邱根祥,等.補虛解毒化瘀法治療小兒紫癜性腎炎18例.上海中醫藥雜志,1994;(2):26.

IgA腎病

  [概述]
  IgA腎病(IgA nephropathy)又稱Berger氏病,是指腎小球系膜區有廣泛、顯著的IgA沉著的腎小球疾患。臨床以反復發作性血尿為特點。其病變為系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誘因常為呼吸道或消化道、泌尿道感染,也可為疫苗預防接種等。以學齡前兒童及青少年多見。在亞洲發病率最高,預后一般良好。
[辨病]
  一、辨病簡析
  本病在臨床上以尿血為特點,發病可急可緩,常反復發作,遷延難愈,可歸屬于中醫學“尿血”范圍。病因多為外感風熱濕毒所致。病機關鍵為肺腎氣陰不足,濕熱瘀阻腎絡;病位在腎,與肺大腸、心小腸膀胱等關系密切。早期多為實證,病程遷延日久則成虛實夾雜證。
  二、診斷要點 
  1.反復發作性肉眼血尿或持續性鏡下血尿;不伴水腫、高血壓或其他腎功能異常。
  2.血中IgA水平升高;腎組織免疫熒光檢測有顯著IgA沉著于系膜區。
  3.除外能引起系膜IgA沉積的過敏性紫癜等其他疾患。
  [論治]
  一、專方辨證論治
1.清利濕熱方
組成與用法:鮮茅根30g,生地25g,黃芩、小薊各10g,藕節15g,竹葉3g,木通、炒山梔各6g,滑石15g,甘草6g。每日1劑,分2次服,2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利濕熱,涼血止血。方中生地黃滋陰益腎,清熱涼血;黃芩、梔子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白茅根、小薊清利濕熱、涼血止血;竹葉、木通、滑石、甘草清熱利尿,導熱下行。藥理研究表明,黃芩、滑石、木通等清熱解毒滲濕藥除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外,還有護肝,利尿,促進淋巴細胞轉化,調節增加免疫功能作用;白茅根、藕節、小薊能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促進局部血管收縮,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酶活性而具有止血作用。諸藥合用,對于濕熱偏盛、蘊結下焦、熱傷血絡所致的本病患兒,其療效頗佳。
  2.加減犀角地黃湯
組成與用法:水牛角30g,生地、女貞子、旱蓮草、連翹、丹參、金銀花、小薊、益母草各15g,丹皮9g,牛膝10g,甘草3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3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熱涼血,益腎寧絡。方中主用水牛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輔以金銀花、連翹、牡丹皮、小薊增強清營涼血、化瘀止血之功;生地、女貞子、旱蓮草、益母草益腎養陰、涼血止血;丹參活血化瘀,使止血不留瘀;牛膝益腎活絡,引藥直達病所。藥理證實,水牛角、生地能縮短血液凝固時間;丹皮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使止血作用增強。此外,丹皮、水牛角有解熱抑菌,改善體液免疫低下等功用;生地、丹參增加腎血流量,能改善腎臟微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且有抗炎效應。本方對于腎陰不足、熱毒瘀阻而致本病者的治療尤為適宜。
  3.滋陰活血方
  組成與用法:女貞子、旱蓮草、生地、丹參、黃柏、益母草各15g,知母12g~20g,山萸肉、玄參、茜草各9g,川芎6g,阿膠6g~9g(烊化)。每日1劑,清水煎,早晚分服。3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滋陰降火,活血止血。方中生地、知母、黃柏滋陰益腎,降火泄熱為主。旱蓮草、山萸肉、阿膠補益肝腎,養血斂陰為輔。茜草、益母草活血行瘀,涼血止血為佐;茜草并有通降寧絡之功,能糾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降礙,促進凝血效應;益母草更有利尿解毒之效,有報道益母草有擴張血管,增強纖維蛋白溶解性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變態反應以及免疫抑制作用。川芎為血中氣藥,引血歸經為使。全方合用,滋陰壯水以降火,活血止血不留瘀。
  4.益氣活血方
組成與用法:黃芪、太子參、茯苓、丹參、女貞子、旱蓮草、小薊、益母草各15g,當歸、川芎、蒲公英各6g,茜草10g,焦山楂9g,甘草3g,紅棗5枚。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3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益氣活血,補腎止血。方中黃芪、太子參、茯苓、焦山楂、甘草、紅棗益氣健脾;女貞子、旱蓮草補腎養陰,涼血止血;丹參、小薊、川芎、當歸、蒲黃、茜草活血化瘀,寧絡止血?,F代藥理研究表明,益氣補腎藥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血中CIC,并有對抗免疫抑制作用,能減少白蛋白從腎小球基底膜濾出,增加腎小管對尿蛋白的重吸收;配入丹參能改善腎臟微循環,增加腎血流量;蒲公英、茜草能增加血中凝血酶,除有促凝作用外,還有促溶作用,而有止血不留瘀的特性。全方共奏益氣活血、益腎寧絡之功,對本病氣虛血滯、腎絡不寧者,療效顯著。
  5.天葆采薇湯
組成與用法:陳皮、半夏、藿香各6g,厚樸9g,六曲、扁豆、柴胡各5g,前胡、桔梗各6g,枳殼5g,羌獨活各3g,川芎、赤芍各5g,升麻、葛根各3g。每日1劑,水煎取150ml,分2次服。2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疏邪化濕,宣調脾腎。方中前胡、桔梗、升麻、葛根、羌獨活疏風化濕,宣熱透邪;陳皮、半夏、藿香、厚樸、六曲、扁豆、柴胡健脾化濕,導滯和胃;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同時前胡、桔梗、升麻、葛根、柴明等尚有升降樞機,調達氣機的作用。本方對脾虛體弱、濕邪留戀患兒頗有良效。
  [辨證論治評述]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為肺腎氣陰不足,濕熱瘀阻腎絡,外感六淫是IgA腎病的重要誘發因素。治療***當以清肺滋腎、清利濕熱、活血寧絡為主,并視其外感內傷、正邪偏勝、濕熱毒瘀的不同酌情選方遣藥。方一重在清利濕熱,涼血止血,適用于本病濕熱偏盛、熱結下焦者。方二以清熱涼血、益腎寧絡為主,對腎陰不足、熱毒下陷、瘀阻絡脈者尤為適宜。方三滋陰降火為主,活血止血為輔,為陰虛內熱、陰絡損傷的有效良方。方四側重益氣活血,補腎止血,可用于氣虛血滯、腎絡不寧的證侯。方五強調疏邪化濕,宣調脾腎,用治脾虛體弱、濕邪留戀患兒頗有良效。以上諸方多以扶正祛邪、活血止血并進,使祛邪不傷正,止血不留瘀,故療效顯著。臨床應用時尚須靈活掌握,隨癥加減如下:①風火咽痛者,酌加金銀花、金果欖、馬勃;②尿頻急痛者,加瞿麥、敗醬草、車前草;③持續血尿者,加三七、藕節、白茅根;④氣虛神憊者,加太子參、蓮子、桑螵蛸;⑤腰膝酸軟者,加鹿銜草、桑寄生、山藥;⑥小便不利者,加蓮須、琥珀、血余炭、玉米須等。
  二、專藥選用
  1.腎炎片 [浙江天一堂藥業公司. ZZ~3138浙衛藥準字(1996)第030701號]
主要成分: 一枝黃花、馬鞭草、白茅根、葫蘆殼、白前、車前草。
  功用與藥理: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本品對一些常見病菌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可以抑制免疫反應所造成的腎臟非特異性炎癥的擴展,防止腎功能損害,減少蛋白的漏出。此外,可以緩解腎臟小血管痙攣,提高腎臟血流量,改善腎臟缺血狀態,有利于水腫的消退及腎功能的恢復。同時,還有止血活血化瘀等作用,有利于血尿的消除。
  用量與用法:每次3~4片,每日3次,口服。
  2.止血寶膠囊 [陜西省岐山鎮制藥廠.衛藥準字(1991)Z-03]
主要成分:小薊。
功用與藥理:涼血止血,祛瘀消腫。方中小薊性甘涼味苦,具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收縮血管,縮短凝血時間與凝血酶原時間,而具止血作用。此外,小薊有利膽,降血壓與降低血中膽固醇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1~2粒,每日2次,口服。
  3.云南白藥 [去南省文山制藥廠.滇衛藥準字(1992)15Z-1177號]
主要成份:田三七等。
功用與藥理:活血止血止痛。實驗研究表明,本品能顯著縮短家兔、大白鼠的出凝血時間,有對抗肝素及雙香豆素的抗凝作用,能使血小板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血小板成分包括腺苷酸和鈣的釋放,產生與凝血酶所誘發的血小板類似反應引起凝血。此外,還可顯著增加肝脾中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用量與用法:每次0.5g,每日3次。以甘草汁10ml沖服。
  附:西醫藥治療
  避免劇烈活動。防治呼吸道感染,有慢性扁桃體炎者多主張切除病灶,以減少發作次數。對有食物過敏史者減少該類食物的攝入,對尿蛋白>1g/日者,可應用腎上腺皮質素或與免疫抑制劑合用,魚油制劑可能有輔助作用;其他如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等。某些抗凝藥如潘生丁、保腎康等似對緩解血尿有利。有高血壓者應予降壓治療。
主要參考文獻
1 李寶珍.辨證治療兒童IgA腎病42例.遼寧中醫雜志,1995;(5):214.
2 韋俊,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IgA腎病30例臨床觀察.陜西中醫,1994;(8):338.
3 劉宏偉,等.滋腎止血片治療IgA腎病的臨床研究.遼寧中醫雜志,1999;26(6):251.
4.鄭京,等.中西醫結合治療IgA腎病療效觀察.福建中醫藥,1999;30(3):8

尿路感染

  [概述]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指致病原侵入泌尿道引起腎盂、輸尿管、膀胱或尿道炎癥病變,在不易定位時統稱尿路感染,是小兒時期常見病。臨床以尿頻、尿急、尿痛為特征。嬰幼兒發病率較高,年長兒主要為上行性感染,致病菌80%~90%為大腸桿菌。若小兒有明顯尿頻、尿急和排尿燒灼感而尿培養始終陰性,可診斷為膀胱尿道綜合征。
[辨病]
  一、辨病簡析
  本病以尿頻、尿急、尿痛或寒戰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學“淋證”范圍。病因多為脾腎兩虛,外感六淫或乳食不節,積熱內生所致。病機關鍵為濕熱內蘊,膀胱氣化不利;病位在膀胱、腎,涉及脾、肝膽、小腸。早期多為實熱證,病程遷延日久則多見虛實夾雜證。
  二、診斷要點
  1.嬰幼兒常見尿臭,尿頻,排尿中斷或啼哭,夜間遺尿,頑固性尿布疹,伴發熱,萎靡等。
  2.年長兒尿頻急痛,排尿困難,腹痛或腰痛,可有發熱,尿臭和夜間遺尿。
  3.慢性或反復發作者病程常>6月,可伴低熱,消瘦,貧血,甚至高血壓或腎功能不全。
  4.離心尿白細胞≥5個/HP,尿白細胞排泄率20萬~40萬/小時為可疑,≥40萬/小時有診斷意義。尿菌落計數1萬~10萬/ml,女性為可疑,男性有診斷意義,>10萬/ml可確診。
  5.ACB、Uβ2 m、尿溶菌酶測定有助于區別上下尿路感染。
  6.X線、B超檢查也有助于診斷。
  [論治]
  一、專方辨證論治
1.五味消毒飲加味
組成與用法:野菊花、紫花地丁、銀花、天葵、牛膝、滑石、瞿麥各6g,蒲公英、車前子各10g,大黃2g,梔子、甘草各4g。水煎分服,每日1劑,7日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熱解毒,通淋利尿。方中野菊花、紫花地丁、銀花、蒲公英、天葵清熱解毒,具有抑制多種桿菌、球菌作用;以牛膝引藥下行,直達病所而取效。瞿麥、滑石、車前子清利下焦濕熱,通淋利尿,能明顯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出量,并有顯著抗菌作用;大黃、梔子、甘草清熱瀉火解毒,加強藥效,有助于增強抗感染能力。諸藥合用,適用于本病濕熱偏盛者的治療,取效甚捷。
  2.程氏萆 分清飲
  組成與用法:萆 、石菖蒲、黃柏、車前子各12g,茯苓、丹皮、丹參、白術各15g,蓮子心8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7日為1療程。
  功用評述:滲濕利濁,化瘀通竅。方以萆 滲濕利濁為主,藥理證實其所含的各種甾體皂甙可減輕實驗性動脈硬化,擴張血管,增高血糖,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具有抑制作用,并有顯著的利尿效應;黃柏、車前子清泄濕熱,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太子參、白術、茯苓健脾燥濕,能調節和改善體液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蓮子心清心降熱;石菖蒲宣通竅道,使濕熱濁邪從尿道而出,據報道其對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且可縮短血漿復鈣時間,促進血凝而具有良好的止血功用,還能鎮靜抗驚厥;丹皮、丹參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增加腎血流量,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有助于利尿,消炎,抗感染作用。
  3.加味清淋飲
  組成與用法:金錢草15g,生地10g,石韋10g,黑梔子8g,車前子10g,淡竹葉8g,白花蛇舌草15g,黃柏8g,琥珀5g(沖服),甘草梢3g。每日1劑,清水煎,分3次服。
  功用評述: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方取黑梔子、白衣蛇舌草、黃柏清熱解毒,利濕通淋;金錢草、石韋、車前子、淡竹葉清熱利濕,通淋利尿;生地清熱涼血;琥珀活血化瘀通淋止痛;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F代藥理研究表明,石韋、車前子、金錢草、淡竹葉有顯著利尿抗菌作用;琥珀有利水通淋;化瘀散結,能解除尿道平滑肌緊張度而使疼痛緩解;而清熱解毒藥如白花蛇舌草等不單有抗菌抗病毒的直接作用,更重要的是可拮抗內毒素,多種抑制炎癥介質的合成和釋放,且有解熱效應,并能增強機體免疫機能而增強抗感染能力。
  4.柳根紅須湯
組成與用法:鮮柳根紅須30g,鮮白茅根20g,鮮野韋根20g,鮮蒲公英20g,鮮井壁綠苔12g。每日1劑,煎至200ml,分2次服。
  功用評述:清心瀉火,涼血止血,滲濕除滿,利尿消腫。方中柳根紅須味苦性寒,清心瀉火,為主藥;白茅根甘寒,清熱生津,涼血利尿;蒲公英味苦甘寒,清熱解毒,二者共為輔藥;葦根甘寒輕清肺熱而生津,為佐藥;井壁綠苔味淡體滑,清熱滲濕消腫,為使藥。研究表明,本方對大腸桿菌等多種致病菌有較明顯的抑制或殺滅作用,且有解熱、利尿、抗菌止血效應,并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使尿培養的陽性菌迅速轉陰,對尿路感染具有較好的療效。
  5.通淋化濁湯
組成與用法:萆 10g,石菖蒲10g,黃柏10g,白花蛇舌草20g,石韋10g,土貝母8g,馬勃3g,懷牛膝8g,全蟲3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
  功用評述:清熱利濕,通淋化濁。方以萆 、菖蒲利尿除濁,通竅化濕,二藥相合分清利濁,是歷來醫家推崇的治淋要藥。土貝母,白花舌蛇草清熱解毒,后者尤有利尿之功,現代藥理證實能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增加吞噬細胞的功能。石韋、黃柏、牛膝清利濕熱,導熱下行。全蟲其性走竄,對頑痰瘀濁有推陳致新之功,病情遷延或濕熱瘀阻所致尿痛,可以其通絡化瘀,解痙止痛。濕熱毒邪、損傷脈絡,血乖常道而致血尿,可用馬勃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辨證論治評述]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在于濕熱內蘊,膀胱氣化不利所致,治療***當以清熱利濕為主。方一、方三重在清熱解毒,利尿通淋,適用于本病急性期濕熱偏盛者。方二、方五側重滲濕化濁,化瘀通竅,對于本病水濕濁邪瘀阻化熱者尤為適宜。方四強調清心瀉火,涼血止血,滲濕利尿,對心火內盛、移熱小腸與膀胱濕熱內滯者療效尤佳。諸方組合與功用各有異同,臨癥尚須靈活掌握,隨癥加減用藥如下:①陰虛內熱者,酌加知母、生地黃、黃柏;②中氣不足者,加升麻、太子參、生黃芪;③肝膽濕熱者,加柴胡、龍膽草、山梔;④下焦熱蘊者,加蒲公英、貫眾、土茯苓等。
  二、專藥選用
  1.銀蒲解毒片 [廣西玉林制藥廠.衛藥準字(1991)Z-89號]
主要成分: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夏枯草等。
  功用與藥理: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動物實驗結果證明,本品有抗炎作用,體外試驗能抑制常見細菌生長,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可用于本病的治療。
  用量與用法:每次2~3片,每日3次,口服。
2.八正合劑 [太極集團.重慶桐君閣藥廠.ZZ-3262-渝衛藥準字(1997)5194號]
主要成分:木通、瞿麥、車前子、 蓄、滑石、甘草、大黃、山梔子。
  功用與藥理:清熱瀉火,利水通淋。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利尿、抗菌、消炎、瀉下等作用,有增強輸尿管動作電位頻率的功用,對泌尿系感染等均可使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10ml~15ml,每日3次,口服。
  3.癃清片 [天津市中藥制藥廠.衛藥準字(1992)Z-09號]
主要成分:金銀花、黃柏、白花舌蛇草、牡丹皮、澤瀉等。
  功用與藥理:清熱解毒,涼血通淋。藥理研究表明,本品主要有抑菌及殺菌功用,對大腸桿菌、乙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還能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吞噬細胞功能,有利于清除侵入人體的細菌及異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用量與用法:每次4~8片,每日3次,口服。
  附: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 休息,多飲水,清潔外陰,及時排尿。必要時口服碳酸氫鈉0.75g~3.0g/d堿化尿液。
2.抗菌治療 先做尿細菌培養,未獲結果前選用廣譜、強效、對大腸桿菌敏感,對腎臟無毒性,且在尿中濃度較高的藥物。①輕型和下尿路感染:首選復方新諾明,按SMZ50mg/kg?d.TMP10mg/kg?d計算,也可選用呋喃 啶10mg/kg?d,連服7~10日;年長兒可用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10mg/kg?d,分2次服。②上尿路感染:可在治療前后3日做尿培養,聯用2種抗菌藥。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基糖甙類、頭孢唑啉或頭孢噻肟等,療程10~14日。③復發者可在睡前頓服抗菌藥4~6月。

主要參考文獻
1 肖青.五味消毒飲在中醫兒科的臨床應用.四川中醫,1998;(2):38.
2 章登明,等.程氏萆 分清飲治療非淋菌性尿道炎58例,新中醫,1995;(7):43.
3 黃熙理,等.加味清淋飲治療尿路感染40例.福建中醫藥,1995;26(1):27.
4 林全志.柳根紅須湯治療泌尿系感染.河南中醫,1995;15(3):51.

慢性腎功能衰竭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多種病因所致腎功能持續嚴重損害引起體內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的臨床綜合征。其臨床特點為水電解質酸堿紊亂和氮質血癥。兒童發病率低于成人,約為0.1‰,但病死率較高,常死于嚴重并發癥。近年來由于早期診斷水平的提高及透析療法、腎移植的應用,其病死率有所下降。
【辨病】
  本病以惡心嘔吐、納呆、口有尿臭、尿夜多或少尿、水腫、腰酸、肢乏、神疲、頭痛、煩躁、衄血、面色無華、肌膚甲錯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學“關格”、“溺毒”、“虛勞”等范圍。病機關鍵為三焦氣化無權,濕毒瘀積滯留;病位在腎,波及五臟六腑。本病大都病情危重,預后差,表現為陰陽失調、虛實錯雜之證。
  【診斷要點】
  1.有各種慢性腎臟病史多年,對表情淡漠、嗜睡、高血壓及視力障礙、貧血、臉色萎黃、呼吸深伴消化道癥狀者應警惕本病。
  2.可出現多尿、夜尿及多種代謝紊亂如氮質血癥、酸中毒、水電解質紊亂和尿毒癥綜合征,以及廣泛的全身中毒癥狀。后期可少尿或無尿。
  3.血BUN>21mmol/L,Cr>445μmd/L;Ccr(內生肌酐清除率)≤0.42ml/s。
  4.尿比重低而固定,尿濃縮功能下降。自由水清除率(CH2 O)及濾過鈉排泄分數(FENa)異常,可較早診斷腎功能不全。
  5.X線造影、B超、CT等影像學檢查顯示雙腎萎縮,腎穿刺活檢有助于明確病因診斷。
  【專方辨證論治】
  1.尿毒康方
  組成與用法:何首烏10g,大黃5g,女貞子10g,澤蘭10g,肉桂2g,黃芪12g,丹參10g,海螵蛸10g,當歸5g。每日1劑,清水煎,分3次服,1~3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溫陽益腎,健脾益氣,活血通腑降濁。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大黃能明顯延緩腎衰進展,保持血清肌酐的長期穩定,對腎衰大鼠的腎小球系膜和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增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丹參對人腎成纖維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通過使c-myc蛋白高水平表達而誘導細胞凋亡,對腎炎間質纖維化病變有一定療效,從而防止和減少疤痕的形成,延緩尿毒癥的發生。黃芪、當歸不僅能調節蛋白質代謝,還能有效降低高脂蛋白血癥,防止腎小球硬化和保護腎功能。何首烏有較好地調節脂質代謝作用,明顯提高大鼠血液中的SOD含量,增強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變為過氧化氫和氧分子而被清除,減輕機體細胞和組織損害。女貞子通過增強細胞表面受體活性而促進T細胞活性,是較好的免疫調節物,還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能促進紅細胞集落形成單位(CFU-E)的生長,對紅細胞造血系統有明顯促進作用。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本方能明顯降低Scr,提高Ccr水平,近期療效達80%,明顯高于對照組,并提示貧血狀態和營養狀態得到改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本方能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進展,對慢性腎衰脾腎氣(陽)虛兼瘀濁內阻型臨床療效顯著。
  2.益腎解毒湯
  組成與用法:生黃芪12g,生地10g,山萸肉8g,懷山藥10g,茯苓10g,川黃柏8g,紫丹參15g,鹿銜草15g,六月雪15g,生大黃5g。每日1劑,清水煎,分2~3次服。
  功用評述:補氣養血,活血化瘀,清熱化濁。方中黃芪、生地、山萸肉、山藥、丹參補氣養血,健脾益腎;且丹參配六月雪、鹿銜草、生大黃活血化瘀,清熱利濕化濁;黃柏配大黃清熱解毒,化濕泄濁。全方既扶正又祛邪,扶正則陰陽雙補,氣血兼顧,護脾胃益肝腎;祛邪則清熱化濁,活血化瘀,清除病理產物,故能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3.加味大黃合劑
  組成與用法:生大黃15g~30g,牡蠣30g,黃柏10g,細辛3g,槐實15g~30g,六月雪20g。每日1劑,水煎2次,每次加水300ml~500ml,煎至150ml~250ml,藥液以37℃左右緩慢保留灌腸,每日2次,療程7~14日。
  功用評述:通腑泄濁,涼血解毒。方中大黃蕩滌腸胃,泄濁除濕,活血解毒,推陳致新,藥理研究證實可以降低腎臟氧消耗,對抗炎癥因子及生長因子等。牡蠣咸寒,軟堅散結瀉濁;黃柏入腎瀉火解毒,能增加小鼠脾空斑形成細胞數,影響免疫功能,并能利尿,保護血小板等作用;細辛辛溫歸腎,通竅止痛;除抑菌抗炎、鎮痛作用外,尚能改善腎臟微循環;提高抗體新陳代謝功能,增強脂質代謝,具有抗變態反應效應;槐實苦寒,涼血止血,清肝瀉火,所含雙黃酮能維持血管抵抗力,減少脆性,具有較蘆丁更強的保護脂質過氧化物酶和抗氧化物酶功用。本方保留灌腸給藥,直達病所,類似于透析療法,能清除體內氮質及有毒代謝產物,改善癥狀。
  4.康腎-868
  組成與用法:生地、徐長卿、仙靈脾、六月雪各10g,丹參、益母草各10g,澤瀉、地龍各10g,漢防己9g,全蝎3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20日為1療程,連用3療程。
  功用評述:補腎,通絡,祛風。方中生地、仙靈脾滋陰助陽;益母草、丹參、全蝎、地龍化瘀通絡;生黃芪、防風、徐長卿固表祛風;漢防己、澤瀉淡滲利濕;六月雪清熱解毒,反佐仙靈脾之溫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能增強網狀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同時對溶血性鏈球菌產生抑制作用;六月雪對特異性抗體的產生和免疫物質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二藥合用,從不同環節上控制腎小球炎癥病變。益母草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小板的凝集,且能增加紅細胞超氧化物岐化酶含量;丹參能減少血小板形成,降低TXA2 釋放,并能促進側枝循環建立,改善缺血區域缺氧所致的代謝障礙;地龍、全蝎所含地龍素、全蝎毒素則有溶血、消除血栓作用。以上諸藥合用,共奏補腎、通絡、祛風的功效。
  5.護腎化瘀湯
  組成與用法:邊條參6g,焦白術10g,黃芪、半枝蓮、蛇莓各15g,當歸、桃仁、紅花、枸杞、茯苓各10g,干地黃12g,山萸肉、巴戟天、川芎各6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2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腎健脾,益氣養陰。方中以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半枝蓮、蛇莓清熱解毒,兩組藥并用通過抗凝、抗炎以阻止腎小球纖維化,改善腎臟病理過程。枸杞、巴戟天、白術、茯苓補腎健脾;邊條參、生黃芪、干地黃、山萸肉益氣養陰,兩組藥并用以調整陰陽平衡,增強腎臟氣化功能,從而提高殘存腎單位的功用。諸藥相伍,有明顯改善腎功能作用,不失為防治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有效方劑。
  【辨證論治評述】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為三焦氣化無權,濕毒瘀積滯留所致,治療***當以益腎解毒,化瘀利尿為主,并視其陰陽偏勝、寒熱濕瘀的不同酌情遣方用藥。方一溫陽益腎,健脾益氣,活血通腑降濁,用治本病脾腎氣(陽)虛兼瘀濁內阻型臨床療效顯著。方二在于補氣養血,活血化瘀,清熱化濁,適用于本病氣血兩虛,瘀血阻滯,濕毒內盛者。方三重在泄濁解毒,推陳致新,且灌腸給藥直達病所,可作為本病熱毒瘀積者綜合治療措施之一。方四強調補腎,祛風,通絡是本病濕盛血瘀、腎陰虧虛者的有效方劑。方五集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等功效于一方,用治小兒慢性腎功能衰竭有確切的療效。以上諸方組成各異,臨床應視其標本虛實輕重緩急的不同細加辨證,加減用藥如下:① 浮腫者,酌加澤瀉、車前子;② 腹水者,加大腹皮、葫蘆;③ 面色黧黑者,加益母草、當歸;④ 濕熱重者,加黃芩、山梔;⑤ 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⑥ 血尿明顯者,加白茅根、三七;⑦ 氣虛者,加太子參、黃芪;⑧ 陰虛者,加女貞子、旱蓮草;⑨ 熱象明顯者,可加白花舌蛇草、敗醬草等。
  【專藥選用】
  1.腎康寧片 [杭州中藥二廠研制方]
  主要成分:黃芪、鎖陽、丹參、茯苓、澤瀉、附子、益母草、山藥。
  功用與藥理;溫腎益氣,和血滲濕?,F代藥理研究表明,本藥能對抗實驗性腎炎、降低尿蛋白,利水消腫,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腎血流量,改善腎小球微循環,改善腎功能。
  用量與用法: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3月為1療程。
  2.腎炎溫陽片 [《衛生部藥品標準》(1990年)]
  主要成分:黃芪、生曬參、黨參、附子、肉桂、木香、茯苓、葶藶子、南五加皮、大黃等。
  功用與藥理:溫腎健脾,化氣行水。研究表明,本品具有強心,利尿,增強體質功能,減少蛋白尿、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和膽固醇,提高血漿蛋白總量,能使腎臟病變減輕,且有降壓、抗菌、鎮靜等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2~3片,每日3次,白開水送服。
  【西醫藥治療】
  本病腎小球慮過率每分鐘>10ml/1.73m2 可采用內科保守療法,<10ml/1.73m2 必須進行透析療法和腎移植。
  1.防治病因和誘因 如解除尿路梗阻,去除腎毒性物質,控制感染和清除慢性感染灶,治療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長期持續大量蛋白尿可促使腎小球硬化,也應積極治療。
  2.調整飲食 ① 供應足夠熱量;② 限制蛋白攝入量,0.5g~1.0g/kg?d,選用高效價動物蛋白如雞蛋、精肉和魚,植物蛋白則如麥淀粉、馬蹄粉和藕粉;③ 有水腫和高血壓時限制水鈉;④ 避免攝食飽和脂肪酸;⑤ 供給維生素B、C和E;⑥ 補充必需氨基酸。
  3.轉換酶抑制劑 有改善殘存腎單位的高灌注、高濾過等作用。為防止高鉀和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可聯用速尿。
  4.對癥治療 包括糾正水電解質酸堿紊亂,降壓,糾正貧血,止嘔,止驚等。
  5.透析療法。
參 考 文 獻
1 楊霓芝,等.尿毒康治療脾腎氣(陽)虛兼瘀濁內阻型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研究.中醫雜志,1999;40(3):160.
2 周錦明,等.益腎解毒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30例療效觀察.中醫雜志,1995;36(3):169.
3 劉廣才,等.大黃合劑灌腸治療小兒急性腎功能衰竭48例.中醫雜志,1993;34(4):237.
4 魏江磊,等.康腎868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臨床研究.中醫雜志,1994;35(11):674.
5 舒士建.降濁法在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治療中的應用.中級醫刊,1989;24(10):57.
6 朱辟疆,等.護腎化瘀湯治療慢性腎功不全61例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11(12):750.

尿路結石

  尿路結石是包括膀胱、輸尿管和腎等多部位結石病的統稱。臨床以結石損傷和阻塞泌尿道產生絞痛、血尿和積液為主要表現。本病或繼發于泌尿系結構功能異常和感染,或作為并發癥存在于某些代謝障礙病,常與飲食和環境等因素有關。
【辨病】
  本病常以腰腹疼痛、尿血、排尿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學“石淋”等范圍。病因多為飲食偏嗜或濕熱素盛等所致。病機關鍵在于下焦濕熱,砂石結聚,氣血郁滯;病位在腎、膀胱,與脾胃、肝膽等有關。本病多見熱證、實證,體質素虛或過用攻伐者常見虛實夾雜證。
  【診斷要點】
  1.可有排尿困難,尿流中斷,尿線變細或呈點滴狀,以及小便澀痛或尿帶砂石病史。
  2.腰腹呈刀割樣劇痛,并放射到前陰、小腹,伴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幼嬰可有低熱、厭食、哭鬧、生長發育遲滯等。
  3.尿檢見鏡下血尿和白細胞,偶伴蛋白尿和管壁;尿中無機鹽對判斷結石性質有參考價值。
  4.X線平片可見密度增高影;B超、CT檢查是確診的重要依據。
  【專方辨證論治】
  1.金琥八正散
  組成與用法:車前子9g(包煎),瞿麥5g, 蓄5g,滑石10g,山梔30g,生大黃3g(后下),木通3g,生甘草3g,燈芯草3g,海金沙5g(包煎),琥珀2g(沖服)。每日1劑,水煎服。同時補充維生素D,1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熱利濕,活血散瘀,通淋排石。方中八正散清熱瀉火,利水通淋;琥珀、海金沙增強利尿通淋之功。琥珀活血散瘀,利水通淋,有保護性鎮靜作用,可使疼痛緩解,緩解尿道平滑肌緊張度,減輕局部梗阻的充血水腫,有利于結石排出。海金沙可使輸尿管蠕動頻率明顯增加,輸尿管上段腔內壓力明顯升高,尿量也見增多。車前子含車前子堿、車前子稀醇酸、琥珀酸等,可增加尿素和尿酸的排泄量,可防止尿酸沉積而形成結石。木通含木通甙、鞣質、鉀鹽等,利尿的同時由于含有大量的鉀鹽,可補充排出的鉀離子,而不致因利尿而引起缺鉀。瞿麥有顯著利尿作用,同時能增加氯化鈉排出且有多種抑菌作用。同時補充維生素D有利于尿液正常排空,并促進骨組織對鈣的吸收作用,從而減少泌尿系鈣磷沉積而形成結石的可能。
  2.金沙地龍湯
  組成與用法:銀花20g,梔子6g,海金沙15g,琥珀5g,地龍6g,金錢草20g,鮮車前草20g,生地20g, 蓄10g,朱砂30g,鮮茅根20g,生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分3次服。
  功用評述:利水通淋,清熱排石。方中重用大劑量生地、金銀花、金錢草、鮮茅根、鮮車前草清熱養陰,益腎利尿; 蓄、海金沙、朱砂增強利水排石;地龍、琥珀鎮痙,化瘀,溶石;梔子涼血止血,引火下行。金錢草含有黃酮甙、酚類等酸性成分,可降低尿液的PH值而有利于草酸鈣、磷酸鈣、磷酸鈣鎂等結石的溶解。朱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隨著服藥次數的增加,組織中含汞量逐漸增大,尤以腎臟最為突出,同時酸度增加,而有利于溶石,但有一定的汞毒性,應引起注意。
  3.加味石韋湯
  組成與用法:石韋20g,金錢草20g,海金沙20g,木通6g,瞿麥10g,冬葵子10g,車前子10g,雞內金10g,滑石10g,牛膝6g,琥珀6g(沖服),大黃6g。每日1劑,水煎服。
  功用評述:清利通瘀,化石排石。方中石韋、金錢草、海金沙清利濕熱,通淋排石;瞿麥、冬葵子、車前子、滑石清熱利水,通淋利竅;雞內金磨積化石;牛膝強腎利尿,行瘀通淋;琥珀化瘀散石,溶石排石;大黃清熱化瘀,引藥下行,以助通淋排石。藥理研究表明,車前子、滑石、海金沙、金錢草、大黃的水煎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抗菌、消炎作用。
  4.金錢茅根湯
  組成與用法:金錢草20g,白茅根15g,滑石15g,海金沙15g,車前子15g,牛膝15g,威靈仙15g,甘草5g。每日1劑,1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熱利濕,行氣活血,解痙止痛,溶石排石。方中金錢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茅根淡滲利濕,利水而不傷陰,并有止血功效,二藥合用,利尿排石作用更強,為主藥。海金沙善瀉膀胱濕熱,通利水道,并有溶石作用。車前子利尿排石,清熱止血;滑石滑利通竅,共為輔藥。威靈仙行氣導滯,緩急解痙止痛,并有溶石作用;牛膝活血,亦能利尿,兼益腎固本,固中寓推,導藥下行,共為佐藥。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為使。
  5.尿石通
  組成與用法:柴胡、川牛膝、石葦各6g,瞿麥、炒枳殼、虎杖各8g,海金沙、佛手、赤芍、雞內金各10g,金錢草、車前子、滑石各15g,甘草3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
  功用評述:清熱利濕,行氣止痛,通淋排石。方中柴胡疏肝理氣;金錢草、海金沙、石韋、瞿麥、車前草清熱利尿、通淋,具有顯著廣譜抑菌作用,能促使結石溶解,同時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共為排石要藥;川牛膝引藥下行;佛手、炒枳殼則有行氣解痙止痛之功;赤芍理氣活血,虎杖利濕活血,兼有通絡止痛之效;雞內金消食導滯,又有化石之用,據報道能增強肌張力,具有推動作用,有利于結石溶化和移行;滑石利竅散結,助上藥利尿通淋;甘草調和諸藥。
  【辨證論治評述】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在于下焦濕熱,砂石結聚,氣血郁滯所致,治療當以通淋排石為指導原則,兼用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理氣止痛為法,并視其表里寒熱虛實的不同酌情選方遣藥。方一以八正散為重要組成部分,配入琥珀、海金沙以增通淋排石之功,對本病下焦濕熱、砂石結聚者治療更為適宜。方二重用大劑涼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品,對本病里熱內盛伴見血尿者療效尤佳。方三強調清利通瘀、化石排石之功,用于本病瘀熱互結者效果滿意。方四側重清利濕熱,行氣活血,以達通淋排石,解痙止痛之效,對本病下焦濕熱、氣血郁滯者取效甚捷。方五組方合理,清熱利濕,行氣止痛,通淋排石,可為本病治療的通用方劑。以上諸方同中有異,臨癥應視其兼癥不同、病程長短不一,以及病情輕重緩急有別細加辨證,加減用藥大仿如下:①腰腹痛明顯者,酌加延胡索、烏藥、川楝子,或枳殼、琥珀、白芍藥;②尿血者,加大小薊、白茅根、三七;③尿少、尿頻、尿急者,加石韋、蒲公英、車前草;④結石久滯者,加牛膝、炮內金、地龍;⑤血瘀明顯者,加炮山甲、益母草、王不留行;⑥氣虛者,加黨參、黃芪;⑦陰虛者,加生地、玄參;⑧陽虛者,加鹿角霜、附子、肉桂;⑨大便秘結者,加大黃、芒硝等。
  【專藥選用】
  1.排石沖劑 [江西云山制藥廠.贛衛藥準字(1992)19-28號]
  主要成分:金錢草、車前子、徐長卿、木通、忍冬藤、石韋、瞿麥、冬葵子、滑石等。
  功用與藥理:利水,通淋,排石。方中金錢草、車前子、木通、石韋、瞿麥利水通淋且能排石;徐長卿、忍冬藤通經絡且能止痛;冬葵子、滑石清利濕熱且能滑竅,共奏利水通淋排石之效。
  用量與用法:每次10g,每日2~3次,開水沖服。
  2.雙金沖劑 [江西云山制藥廠.(1993)贛衛藥準字Z-01號]
  主要成分:金錢草、海金沙、硝石、蒲黃等。
  功用與藥理:活血散瘀,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研究結果證實,給雙金沖劑的大鼠的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和膀胱結石數量與對照組實驗大鼠相比明顯減少,且血肌酐值也較對照組降低,提示本品確有消石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1包,每日3次,開水沖服。服藥期間多飲水,多活動,以促進結石排出。
  3.腎石通沖劑 [中外合資四川旭華制藥有限公司。ZZ-2296-川衛藥準字(1994)第010217號]
  主要成分: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 蓄、王不留行、瞿麥、懷牛膝。
  功用與藥理:清熱利濕,活血止痛,化石排石。研究表明,本品藥物具有顯著廣譜抗菌作用和利尿作用,同時能增加氯化物排出量,能促使存在于堿性條件下結石溶解、移行。此外,還具有解痙、止痛作用,為治療泌尿系結石的有效中成藥。
  用量與用法:每次10g,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
  【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 保證充分飲水,尤其強調夏季和夜間飲水。由于草酸鈣結石約占70%~90%,故應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蕃茄、土豆、甜菜、果仁、茶葉、可可、巧克力,以及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等。
  2.取石術 目前認為孤立性腎內小結石可用體外震波碎石,然后由尿中排出。離位腎結石應采用經皮取石術,而盆腔內結石即輸尿管下段和膀胱結石須用膀胱鏡取石。在設備條件不足情況下尚須手術取石。腎結石復發率約60%~80%,故結石應作成分分析,重視預防復發。
參 考 文 獻
1 王志豪,等.加味八正散治愈小兒膀胱尿道結石30例.中級醫刑,1994;21(1):55.
2 王聲明.排石益腎治療泌尿系結石116例療效分析.實用中醫內科雜志,1989;9(2)61.
3 吳志華.金錢茅根湯治療泌尿系結石429例.廣西中醫藥,1995;18(6):16.
4 李中.尿石通治療尿路結石145例.陜西中醫,1994;15(4):156.
5 潘文奎.中醫治療尿石病的思路與方法.中醫雜志,1993;34(5):304.

血  尿

  血尿是指尿液中紅細胞≥3個/HP,離心尿紅細胞>5個/HP,或12小時尿Addis計數>50萬個,是小兒常見的泌尿系統癥狀。原因有泌尿系炎癥、結核、結石或腫瘤、外傷、藥物等,對機體影響甚為懸殊。近年來無明顯伴隨癥狀的血尿有增多趨勢,大多為腎小球性血尿,已廣泛引起重視和進行研究。
【辨病】
  本病以尿色淡紅、鮮紅甚至呈深紅色,或伴有血塊夾雜而下為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學“血癥”、“尿血”等范圍。病因多為感受邪熱、勞倦內傷或久病正虛、瘀血阻絡所致。病機關鍵為氣陰虧虛,熱傷血絡;病位在腎、膀胱,與心、小腸、脾、肺等關系密切。本病初期多為實熱證,遷延日久,正虛邪戀則呈現虛實夾雜證。
  【診斷要點】
  1.有腎絞痛發作史應考慮結石所致;有磺胺、卡那霉素、青霉素、雙氯滅痛等藥物應用史應注意藥物毒副作用;有腎外傷、器械檢查史應警惕損傷性血尿。
  2.詳細詢問現病史和體格檢查,結合必要的理化檢查,進行綜合分析,對可能引起的血尿加以診斷。
  3.尿常規以紅細胞為主,尿潛血試驗陽性;12小時濃縮尿Addis計數>50萬個;尿三杯試驗有助于于定位診斷;相差鏡檢可證實腎小球性血尿。
  4.取中段尿作細菌培養、結核菌培養或豚鼠接種試驗,以尋找病原菌。
  5.腹部平片,靜脈與逆行腎盂造影,膀胱造影等以鑒別結石、畸形、腫瘤等。
  6.有指征尚可作彩超、CT、腎穿刺活檢等檢查。
  【專方辨證論治】
  1.血余茅根湯
  組成與用法:白茅根15g~30g,血余炭、生地、淡竹葉、知母、牛膝各6g~12g,甘草梢5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1月為1療程。
  功用評述:清熱涼血,止血化瘀。方中血余炭功擅止血而不留瘀,既能活血又能補陰,寓開源于塞流之中,其用甚炒;生地、白茅根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知母清膀胱之熱而堅腎陰;竹葉、牛膝養陰清火,導熱下行;甘草梢調和諸藥,兼清熱解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茅根煎劑對家兔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可顯著縮短家兔血漿復鈣時間,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壁功能,并可縮短出、凝血時間而具有止血功能;血余炭不僅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且能抑制纖溶酶活性,除促凝作用外還具有促溶作用。
  2.二至四草飲
  組成與用法:白花蛇舌草、車前草、白茅根、生地黃各10g~20g,墨旱蓮、仙鶴草、澤瀉、丹參各10g~15g,丹皮、金櫻子、女貞子各6g~10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2周為1療程。
  功用評述:固本養陰,清熱寧絡。方中二至丸補益肝腎,滋而不膩,以治其本;白花蛇舌草、車前草、白茅根、仙鶴草清利下焦濕熱,且能涼血止血;丹參、丹皮、生地黃活血化瘀,滋陰泄熱,可促使腎絡之瘀熱消散;澤瀉加強利水補陰之功,水濕運行則清濁各行其道;金櫻子益腎固澀;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腎陰得復,濕熱得消,瘀化水行,血氣調和。
  3.益氣活血湯
  組成與用法:升麻6g,黨參20g,黃芪15g,白術9g,茯苓10g,紅花3g,丹參10g,桑椹子6g,生地榆20g,黃連3g,炙甘草3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服。
  功用評述:益氣補虛,活血祛瘀。方中升麻、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升陽補虛;紅花、丹參、生地榆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桑椹子補腎益陰,黃連清熱涼血止血。本方益氣活血并進,在益氣補虛方中配伍活血行瘀之品,推動氣血運行,從而改善脾腎功能,使瘀血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治腎功能衰竭秘方
治腎盂腎炎(勞淋)秘方(方8首)
癌秘方(1--32)
腎盂炎
膀胱癌秘方
治癌秘方(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鲁山县| 隆回县| 周宁县| 黄平县| 虎林市| 正安县| 故城县| 睢宁县| 思茅市| 外汇| 宝应县| 吐鲁番市| 江孜县| 邮箱| 宁国市| 广南县| 米泉市| 盘锦市| 平和县| 衢州市| 东源县| 三台县| 香格里拉县| 交城县| 镇平县| 临海市| 漠河县| 绥中县| 杨浦区| 许昌县| 南昌市| 龙江县| 湖州市| 大余县| 封丘县| 克什克腾旗| 涟水县| 若羌县| 崇信县|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