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格格物 · 主播 | 阿成
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人類簡史》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人類物種史,他在《人類簡史》中提出,智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的統治者,是因為擁有強大的想象力;新書《未來簡史》融合了哲學、歷史、心理學和未來主義等諸多學科,以前所未有的視角審視人類的終極命運,嘗試描述一個從“人”到“神”的未來。
當代宗教人文主義視“自由意志”為最高權威,而生命科學正在瓦解這一切,人作為個體的價值將不復存在。
隨著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日趨成熟,人工智能和算法對人的價值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從數據主義的觀點來看,全人類可能就是一個數據處理系統,而每個人只是里面的一個芯片。一旦這個系統找到更高效的計算方式,人類很可能被拋棄,算法將統治21世紀。
作者從人類心智發展的角度分析了人類文明的變遷,認為人類的發展基于兩個能力:虛構故事的能力和數字化的能力。
正是這兩個能力引領人類完成第一次認知革命,從而帶來農業革命;完成第二次認知革命,從而帶來科技革命。
在赫拉利的構想中,人類會逐漸把工作和決策交給機器和算法來完成,大部分人將變得無所事事,而少數“精英”還能繼續享受到這些新技術,利用科技的發展完成進化,最終與機器融為一體成為永生的“神人”……
目前,成書于2016年的《未來簡史》中文版銷量已破百萬,但關于本書的評價褒貶不一,甚至有人認為這本書傳播了虛無和恐慌。
我想到羅斯福說過的一句話,“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虛無和恐慌從來都不是別人能給我們的。
從《人類簡史》到《未來簡史》,赫拉利筆下的歷史充滿了人文主義關懷,強調了當今科學技術、人類自身可能的發展朝向,并引導我們去思考這個方向是否值得期待,去思考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仿佛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正如赫拉利在書中寫的那樣,“預測的重點并不是要提出預言,而是為了讓我們討論現有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他為我們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歷史觀,他說:“研究歷史,就是為了掙脫過去的桎梏,讓我們能看到不同的方向,并開始注意到前人無法想象或過去不希望我們想象到的可能性。”
從這一點來看,《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無疑是兩本非常精彩的、帶有哲學思考的歷史書籍。
這個鋪墊似乎太長了一些,其實我想說的是,這樣一個40歲剛出頭的年輕學者,涉獵近十類學科,寫出這樣兩本讀完感覺知識力爆棚的書,讓人在閱讀中體會到了真切的幸福感。
作者:格格物,有書資深書友格格物,來自美麗的彩云之南,喜歡看書,喜歡寫字,估計有多個靈魂。在有書遇見了更好的你,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