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是道家養生方法的一種,堅持打坐,可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兩腿一盤就可以稱之為打坐,打坐也是有很大學問的。
【關于打坐】
打坐,又稱盤坐 、靜坐,是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煉方式。盤坐又分自然盤、單盤和雙盤,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發展而來。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慧增智,故古人極為推崇。
【打坐前準備】
1、靜坐最好能另覓靜室,假使條件不許可,則可就在臥室中。窗門宜開,使空氣流通,但有風吹到處不宜坐,門能關閉更好,以免別人的騷擾。
2、坐時或另備坐凳或就在床上,但以平坦為宜,座位上需鋪被褥或墊子,務必軟厚,以便于久坐。
3、在入坐之前,應寬松衣帶,使筋肉不受拘束,氣機不致阻滯。
【打坐注意事項】
1、打坐時要求做到:頭平正、身正直、口齒微閉、舌舔上顎、雙目垂簾微閉、氣沉丹田、全身放松。
明代高攀龍所著《靜坐說》云:”靜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靜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過。”
2、打坐時我們還必須做到”無為”。
《洞古經》曰:”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云寂。不動則氣泯,氣泯則萬物無生。”《太清中黃真經》云:”專修靜定, 身如玉。”
3、打坐時還需內觀。
《云笈七簽》中說:”慧心內照,名曰內觀。”這就是說打坐還需澄其心止,求存其神,內視己身。在我們練功時因坐姿穩固舒適, 所以還極易打開”會陰”。(”會陰”穴又稱鐵門,是萬箭不入之地, 松此穴可牽動全身,有利于血脈流通、氣息運行、啟動真氣而又不外散,故打坐有強身、健體、 祛病、延壽之功效。)
【如何正確打坐】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在椅子上或床上閉目端坐,耳聽呼吸,從容自然。閉目后要內視心窩部(好像用眼睛“看著”心窩部),注意要讓意念(即注意力)隨著呼氣而趨向心窩部,而吸氣的時候順其自然就行了,別加任何意念。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鐘。通常練習三五天后,就會感到心窩部沉重,五到十天后就會感覺心窩部有溫熱感,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
第一步練習能使心火下降,脾陽振奮,讓食欲不振、脾胃虛寒的人增加食欲,胃口大開。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這也就是中醫養生常說的“氣沉丹田”。丹田是指小腹部位,做完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的動作后,再呼氣的時候如果心窩部發熱,就讓意念(即注意力)隨著呼氣而趨向小腹(丹田)部位,吸氣時還要順其自然,不加意念。照此法去練,一般人10天左右,呼氣時就會感覺一股熱流送入丹田,這就是氣沉丹田了。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鐘。
第二步的練習能使您的脾胃功能得到很好地增強,消除慢性消化系統的疾病。
前兩步通過呼吸、意念的配合,推動體內的真氣,使真氣從心窩集中到丹田,這在中醫里稱之為“煉精化氣”。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
當丹田發熱之后,就要開始意守丹田了,也就是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在小腹(丹田)部位,而不再去想什么呼氣時要往下送的動作了。
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四十分鐘乃至一個小時。通常練此法后40天左右,就能使丹田積足真氣,感覺小腹發熱明顯,特別舒服。
練習到這個階段,明顯能夠睡得香、精力充沛、性功能也大大增強,心臟不舒適等多種情況都會有所好轉。此法還能有效調理諸多肝臟方面的慢性疾病。
第三步練習在中醫里被稱為“練氣化神”,是打通全身經絡的前奏。
堅持下去,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