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曾說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
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
中國有位90后姑娘
隱居四川深山里的鄉村
養花種菜、釀酒染布
砍柴搬磚、雞狗為伴
過上了200萬外國人
向往的中國式田園生活
活成了1600萬
中國人眼中的仙女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
或許
也可以有另外一種模樣
李家有女,人稱子柒
一頭及腰長發
一襲素色漢服
與遠處青山相融
隨意一站
就是一幅古風寫意畫
可這樣一位
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
卻最有人間煙火氣
視頻博主千千萬
李子柒的特別之處
在一個“古”字
古法工序
古風禪樂
古風美食
中國式田園生活
在她視頻里躍然而現
網友都說
娶妻當如李子柒
因為啊
“沒有什么東西
是李子柒不會做的”
四季更替
適時而食
吃食講究季節
李子柒不會刻意策劃拍攝主題
可能剛好到了什么節氣
或者出去轉一圈
看什么花開了
什么菜可以吃了
就這么不慌不忙準備拍攝了
陽春三月
十里桃花開了
熬一盞桃花淚
或者采來做桃花茶
再配一碟桃花膏
三月筍子正當鮮
麻辣、腌制、涼拌
怎么做都好吃
清明時節
嫩嫩的艾葉做成青團
配上新鮮的筍子炒臘肉
是南國春的味道
四月枇杷熟了
枇杷原汁發酵釀造枇杷酒
果香濃郁后勁兒足
或者做成枇杷膏
生津潤肺又止咳
吃不完的枇杷
趕緊做個枇杷罐頭存起來
夏日里的消暑佳品
五月豌豆黃了
結結實實整上一頓豌豆涼粉
是奶奶的最愛
初夏的果子也開始熟了
櫻桃干、櫻桃醬
櫻桃原汁茶
樹莓醬
滿滿都是童年的回憶
沒事的時候釣個蝦
回家做一鍋麻辣小龍蝦
配上一壺好酒
最是過癮
七八月份
玉米鮮嫩多汁
用柴火烙成焦黃焦黃的玉米餅
香到流口水
盛夏怎能少得了荷花呢
清香甘甜的荷花酒
外酥里嫩的炸荷花
熬上一鍋上好的松茸雞湯
解暑必備的黃桃罐頭
夏天的食材
多到讓人忙不過來
南方的秋天
十月份就已被小果子染紅
采一背簍澀柿子
削皮、晾干
紅彤彤的柿子掛滿墻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采來桂花
用古法做蘇式鮮肉月餅
一嘴咬下滿口香
十月是秋收的季節
芋頭、南瓜、豆角、紅薯
就著米飯一并燜熟
跟爺爺學會做的芋頭飯
現在吃來還是一樣美味
過了臘八就是年
菜園里新摘的蘿卜、蒜苗
摻上各色豆子
切入臘肉丁
一鍋燉成香噴噴的臘八粥
年夜飯看多了
那就來一集年貨小零食吧
糖葫蘆、手撕牛肉干、炒瓜子
蛋卷、雪花酥、糖炒板栗
現摘的橘子、柚子
年味不要太濃哦
每一年每個季節
同樣的食材
她幾乎從不重復
就地取材
沒有菜譜就是最好的菜譜
當你以為她只是個
古風美食博主時
她總是能帶來不同的驚喜
一手手工活也相當了得
老房子拆剩的舊木頭
兩天就能做出個
能遮陽,能擋雨的沙發床秋千
老宅拆下的門板
一眨眼的功夫
就被她做成一個
古韻十足的洗漱臺
要參加一個活動
用吃剩的葡萄皮
染了塊布
畫草圖、設計、剪裁一氣呵成
一件仙氣十足的紫色仙女裙
就出來了
古法純天然的口紅紙
胭脂膏、眉黛膏
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的文房四寶
活字印刷術
她用最古老的制造工藝
一一制作出來
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
比起接大幾千的廣告
她寧愿用心打磨內容
做一個年輕人喜歡的
帶有傳統文化色彩的品牌
這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
現在的李子柒
坐擁1600多萬微博粉絲
2018年全網視頻播放量
就已超過30億
火出國外
油管上有200多萬粉絲
在油管上
一條新年小吃的視頻
能看到幾十個不同國家的人
給她留言說
Happy Chinese new Year
李子柒的視頻
成了油管頻道
中國傳統文化輸出
最有影響力的欄目
頂半個CNN
可是
最開始的時候
她不過就是
想要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跟奶奶兩人住在鄉下
養花種菜
平平淡淡
歲月靜好
所有人都說
“你怎么什么都會啊?”
可誰又知
人人向往的詩意生活
和生活技能
不過是她的求生本能
父母早亡
爺爺奶奶一手將她帶大
14歲輟學打工
當過服務員
做過DJ
那時只想著能多賺些錢給奶奶
后來奶奶大病一場
她拋下城市的一切
回到奶奶身邊
為了生存
她開了淘寶店
開始拍些視頻
大部分人只看到了
她生活的一面
很少人知道
每個視頻的背后
要付出多少心血
一個活字印刷術的視頻
光學會就要好幾個月
才二十來歲的李子柒
卻有一手老繭
……
即便是如李子柒
這般的詩意生活
也是靠自己一小步一小步
打拼來的
生活沒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數
生活也沒有捷徑
愿看完李子柒的你
收獲的是
治愈、向上、堅韌的力量
那些你向往的詩與遠方
總有一天
你終將抵達
*注:本文圖片來自于微博@李子柒、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