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是石階小路,手摸到的是裸露石墻。
這是50棟被完全修復的老石屋。它們成為了客房、餐廳、酒吧、茶屋、禪房和染坊。
在石屋之間,還有長約20米的無邊泳池。
湖藍色的水面隨風波動,仿佛在說這里不僅有歷史,還有現代的生活。
這是石頭寨普叉古村落,離黃果樹瀑布5公里,是一個擁有600年歷史的布依族古村。
但由于山路不便,村民開始陸陸續續搬到了新村;直到17年前,最后一戶人家搬走。
倒塌的石墻、掉落的門窗,就連石板路也已被雜草掩蓋。走進村落的人,難免會誤認為自己是發現了「遺跡」的探險家。
01
初遇古村
王兵是張洪的高中同學以及大學校友。
王兵在大學本科專攻雕塑。工作了幾年之后,為了更好地理解雕塑藝術,考研去北大讀了哲學系。
畢業后,他就回到了老家貴州,成了當地知名的雕塑家。與此同時,他還一直在民營企業兼職做顧問。
總有人問他:「好不容易去了北京,怎么一畢業就毫不猶豫地回到大山里?」
他就會回答:「本來我也沒想過離開家鄉,出去就是為了讀書而已。」
張健走訪古村落
在三人之中,張健的民宿行業從業經驗是最豐富的。
為了積累經驗,他去一家酒店管理集團從前臺做起,一步一步成了分店店長、運營經理······
三人在貴州開的第一家民宿叫匠廬·閱山,同樣位于黃果樹景區附近。
這是一個坐落在懸崖上的白色建筑:站在觀景露臺上,你能看見飛鳥在你眼前飛過,白云從手邊飄走。
就因為選址絕佳和設計風格上的出眾,閱山成了貴州現象級的網紅民宿。
匠廬·村曉改造前航拍
匠廬本可以復制這種模式,選擇好的風景,做小而美的民宿,打造網紅。
但匠廬團隊想要的不僅僅是網紅,而是一個在中國乃至國外都有一定影響力的民宿品牌。所以他們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可以改造的老房子、古村落。
整個村寨一共有66棟房子,占地面積77.17畝。這意味著改造體量大,資金緊缺是個很大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和別的民宿品牌合作開發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好幾家公司都來跟匠廬團隊談過合作,但彼此的開發思路不一致,所以最后都沒能成功。
張健探訪村里老人
02
修舊如舊
村寨的項目啟動了,但新的難題又來了。
根據匠廬團隊以往的經驗:為了讓石頭寨在未來成為一個度假目的地,有必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重新設計。
一個意大利設計師,想參與這個項目的設計。
他提出打造多彩的度假小鎮的想法,類似于意大利的海濱小鎮:門窗上都有顏色,還有很多鮮花。
可在匠廬團隊看來,這不是他們記憶中的布依族村寨該有的樣子。
現在的石頭寨,沒有裝飾門窗的鮮花,也沒有濃烈的色彩
新的設計師、新的設計方案也不斷被推翻。
最后,云南設計師李眾的設計理念打動了他們:
「我們要做的不是設計,而是梳理。哪里的墻倒塌了,我們就給修好,哪里的柱子倒了,我們就給重新立起來。」
在考察過李眾設計的好幾個民宿之后,三人這才敲定了修舊如舊的設計方案。
為了更好地復原石屋,他們把原來寨子里的老石匠請了回來參與修建。
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布依族的老人,才最清楚這個村寨原來的模樣,也只有他們熟練地掌握了當地的石匠手藝。其中還有不少人修的就是自己家的老房子。
由于古村改造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很多施工方案都是他們和設計師一起反復討論才得以確認。在兩年多的施工過程中,王兵很少回家,長時間在工地上指揮調度。
三人親眼看著一塊塊清理后的石頭壘起墻面,一條條蜿蜒的石階小道被復原。
寨子要活了!
03
至暗時刻
在云南有兩家民宿的匠廬,也在此時遭遇了創業以來最煎熬的時光:
「大理的匠廬正處在政策拆與不拆的邊緣;昆明匠廬首次出現虧損;原本有超過10個加盟方找到匠廬委托管理,最后卻一個都沒有落地;村曉的項目資金也沒有按預計時間到位······」
「年輕時的熱血是熱血,可中年時的熱血,卻只想讓人掉淚。」這是出現在匠廬公號文章里的一句話。
可生活本就是負重前行,既然當初已經選擇了挑起這個重擔,他們只能咬牙堅持下去。
好在,民宿業拼的就是誰有更強的忍耐力。在19年下半年,匠廬的情況開始好轉:
·大理店順利開業,昆明店扭虧為盈;
·村曉旁的匠廬·閱山于19年年底,再次入選中國民宿榜TOP50,房間經常爆滿。
·村曉的修建資金也順利到賬。
原本計劃在今年4月試營業,但因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耽誤了工期。
一直到7月底,在投入了5000萬資金,3年左右的時間成本(從選址到項目落成)之后,石頭寨一期工程終于順利完工。
修復后的石頭寨也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匠廬·村曉。
04
村落蘇醒
石階、石巷、石井、石墻、不規則的石板鋪就的房頂,石頭成了這個村寨里最搶眼的元素。
每一棟石屋的造型各異。
有的石屋的窗和門比普通的住宅小很多,因為在戰亂年代,會有土匪來襲擊村寨。門小窗小更有利于村民們保護自己。
村寨背后的山上還有一座城墻,是土匪進村時村民們保護自己的屏障。現在不僅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還被開發成一條徒步路線。
村里新修的泳池,就像鑲嵌在石寨里的一汪泉眼,讓整個村寨都靈動了起來。
布依族的阿姐不愛下水游泳,卻時常掖起裙擺,蹲在泳池邊,朝泳池對面的阿哥潑水;明顯是把泳池當成了村外浣洗的小河一樣的存在。
在村曉的石屋里多住幾日,慢悠悠地過日子的習慣,好像會傳染。
在這里,你會習慣性地放棄日程安排:去餐廳吃布依族特色菜品,去禪意十足的茶室打坐,去布依族小姐姐開的染坊里染布,去深夜小酒吧買醉聽民謠······心安理得地揮霍時間。
村落里的餐廳
時值八月,稻田里的谷穗已經開始收割第二波。
傍晚的空氣中已經帶有些許涼意。客人們還在等晚宴開席,穿著藏青色服飾的村民們剛從田里收工。
篝火晚會以后也會在村曉里進行
古老的歌聲又在村寨里響起:「好花紅來好花紅呃,好花生在那刺藜蓬呃~」
在朋友圈里看到這個場景的人問:「最能代表村曉的風景是什么?日出?云海?瀑布?稻田?石屋?」
他們的答案卻很簡單:「村曉本身就是風景,我們住在風景里。」
每座石頭房子都有自己的記憶,而村曉又讓這些記憶生動起來。
匠廬民宿 | 歸隱故里·村曉
地址| 貴州安順黃果樹景區石頭寨普叉古村落13號
聯系電話| 18985433904(微信同號)